赤壁之战曹操因何而败?如果郭嘉典韦是否有胜算?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赤壁之战曹操因何而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并不全然是人祸,其实还有属于不可抗力的天灾因素,这些都是人力所不能掌控的,因此即便郭嘉和典韦都在,也无法击败刘备和孙权。
人祸之连环船
实质上如果说赤壁之战中曹操唯一存在一丝翻本的机会,无非就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取消连环船这个策略,以避免孙刘方面的火攻计。那么如果郭嘉还活着的话,那么他是否能够看出连环船这个策略的弊端呢?
按照最后事态的发展来看,当时并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连环船一旦遭遇火攻将会陷入无可奈何的境地,那么如果郭嘉这位擅长于分析的谋士随同曹操难征荆州的话,他是否会看出来呢?我们就拿最好的结果来说他能够看出来吧。
但是看出来又怎么样呢?
因为有一个问题是郭嘉无法解决的,那就是北方士兵水土不服,不善水战。因为曹操的军队擅长陆地作战,但是却并不擅长水战,建安十三年曹操准备攻打荆州的时候,才临时想起要逐渐一支水军。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三国志·曹操传》
这在时间上是非常匆忙的,这支军队训练了多久呢?七个月,这一年的七月曹操就水陆并进南下攻打荆州了,“秋七月,公南征刘表”,显然临时抱佛脚,想要在七个月内就训练出一支优秀的水军显然是无法做到的事情,而像东吴方面由于国境内水系繁盛,水军非常强大,这是曹操方面的劣势。
所以当时有一个什么后果呢?这群水军和陆军来到南方后,就因为水土不服而导致战斗力大减。其实早在赤壁之战没有爆发的时候,诸葛亮和周瑜都提出了相同的见解: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资治通鉴》
简单来说无非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水土不服,不擅水战。
既然诸葛亮和周瑜都看出曹操的劣势了,难道郭嘉不知道这一点吗?那么即使他知道了这一点,他又能怎么办呢?这不是军队的硬伤,不是可以通过计谋可以规避的,需要曹操花费一定的时间让自己的士兵去适应和训练。
不规避这个硬伤的结果就是“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也就是曹操带着自己的水军和荆州方面的一群水军刚一交战,就失败了。这种形势是郭嘉无法改变的,毕竟曹操方面本身就不占优势,他所训练的那些水军明摆着就是强赶鸭子上架,而且要命的水土不服也是人力无法规避的,就像人到了高原上就会有高原反应,这个你怎么破解?
没法破,至于典韦只是一个武将,更加不可能改变整场战局,他在长坂坡可以和张飞有一战,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打败张飞,令刘备的形势更加危急,但只要无法杀死或者俘虏刘备,也最终无法改变什么。
天灾之瘟疫
水土不服会带来一个什么后果?就是疾病,而且还是具有传染性的那种,军队属于人群聚集地,只要一个人得了传染病,不用说立马就会传染给下一个人。所以当时赤壁之战还没有开始打的时候,曹操的军队就已经病恹恹的。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资治通鉴》
而郭嘉不是华佗,面对这种情况也没有办法,只能劝说曹操先退兵,暂避锋芒。赤壁之战的形势已经不同于官渡之战,因为官渡之战中根本就没有水战这一环节,都是一群陆兵,而且又是在北方,这在环境上就已经不同于赤壁之战。
南方天气潮湿,这和干燥的北方气候完全不同,而且当时又是冬天,南方的冬天相当湿冷,这恐怕害苦了北方的士兵们,再加上他们本身就是临时训练出来的水军,气候条件让他们的战斗力大打折扣,再遇到擅长水战的江东水军,自然就已经处于极为不利的劣势。
所以即便郭嘉当时陪同曹操,恐怕他也无计可施。值得一提的是,郭嘉本人就是伴随曹操一起远征乌桓,由于水土不服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就去世了。
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三国志·郭嘉传》
虽然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度感慨: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但其实即便郭嘉在的话,曹操大概率依然无法取胜,因为地理气候和士兵们的身体条件就摆在那里,这是郭嘉无法消除的困境。毕竟东吴的水军又不是摆设,而且当时也没有人会想到采用连环船的方式可能被招来火攻。
南方湿冷的气候或许也迷惑了那些谋士的判断,加上又时值寒冬,大风中带着雨滴子,谁能想到周瑜会来一出火攻计。另一方面来说,火攻也不是曹操战败的主要原因,关键原因还是出现在由于水土不服导致军中出现传染病。
这一点在各处资料中都有所提及,可见这是郭嘉无法消除的难题,因此即便郭嘉在世,也不能避免曹操的失败。虽然曹操坚持认为如果郭嘉在的话,不会导致自己失败,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概率只是让他不至于输得那么惨而已。
假如郭嘉能够帮助曹操打赢赤壁之战,那他真的可以进武庙十哲了。但可惜他英年早逝,这对曹操来说确实是一个莫大的遗憾,至于典韦上面已经说过只是一员武将,不可能改变整个战局。至多只是多杀几个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