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魏忠贤在朝中的势力如此之大 魏忠贤为什么斗不过17岁的崇祯

魏忠贤为什么斗不过崇祯,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明朝历史上,虽然朱元璋对宦官管理比较严格,但是,自朱棣登基称帝后,宦官渐受重用。永乐十八年(1420)设东厂,由宦官执掌。成化十三年(1477)在东厂外另设西厂,以宦官任提督。在此基础上,宦官之祸迭起。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

其中,就魏忠贤来说,无疑是明朝后期最具权势的一位宦官了。明熹宗时期,魏忠贤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祸乱朝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那么,问题来了,魏忠贤权倾朝野,党羽众多,为何却斗不过区区17岁的崇祯?

首先,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一甲子(1627年12月18日),17岁的朱由检即位后,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五戊辰(1627年12月22日),魏忠贤自缢而死,崇祯帝下令磔其尸于河间。在除掉魏忠贤后,崇祯皇帝还全力打击魏忠贤的党羽,也即魏忠贤苦心多年构建的势力,就这样在崇祯皇帝即位后就土崩瓦解了。

天启皇帝在位时,魏忠贤可谓权倾朝野,除了掌控锦衣卫、东厂之外,魏忠贤还有众多党羽,比如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称为“五虎”;武臣则有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等,还有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寺少卿曹钦程等人。但是,在17岁的崇祯皇帝即位后,魏忠贤势力立即走向了灭亡。对此,在笔者看来,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对于魏忠贤这位宦官,之所以能够权倾朝野,离不开天启皇帝的信任,以及他和客印月,也即客氏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熹宗即位之初,就封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颇为优容。客氏与魏忠贤狼狈为奸,陷害朝廷的忠良,一时之间,厂卫横行。由此,对于魏忠贤来说,因为天启皇帝的信任,得以滥行赐赏,大施刑罚。并且,明熹宗继位后,赐婚客氏与魏忠贤,使他们成为“对食”夫妻。而客氏作为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自然也成为魏忠贤进一步扩大权势的重要帮手。

但是,在天启皇帝去世后,刚刚即位的崇祯皇帝就将客氏处死,对于魏忠贤来说,这意味着其再也无法获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了。在明朝历史上,宦官权势虽大,但是,这都是需要依附于皇帝的。因此,对于失去根基的魏忠贤,自然无法和崇祯相抗衡了。

另一方面,虽然在朝廷的文臣武将中,确实有部分人选择投靠魏忠贤,这促使其党羽众多。但是,也有不少文臣武将,选择站到了魏忠贤的对立面,这成为崇祯皇帝铲除魏忠贤势力的底气。天启年间,魏忠贤每次肆意妄为,都伴随着文官的强烈抵抗,对此,在笔者看来,杨涟、左光斗等人就是死在魏忠贤的屠刀之下,但是,这些人到死都没有屈服。

所以,在崇祯皇帝即位后,这些文臣武将显然更加有勇气和魏忠贤较量了。换而言之,如果朝廷的文臣武将都以魏忠贤马首是瞻的话,崇祯即便再年轻气盛,也不敢轻易除掉魏忠贤的。可是,魏忠贤的权势,更多的是狐假虎威,当崇祯皇帝即位后,魏忠贤自然更加外强中干了。到了公元1627年,朱由检素来熟知魏忠贤的罪恶,自己深加戒备,魏忠贤的党羽开始恐惧了。

最后,崇祯皇帝即位时,虽然只有17岁,但是,他却拥有和年龄不相符合的城府。进入宫中后,崇祯在宫内吃饭喝水都得谨慎万倍,生怕有人毒害自己。在对付魏忠贤上,崇祯更是步步为营,一方面,他首先授意几位官员弹劾魏忠贤,之后隐忍不发,这让魏忠贤丧失了警惕,认为崇祯没有要除掉自己的意思。等到魏忠贤势力被麻痹的时候,崇祯突然发力,令人弹劾魏忠贤十条大罪,蔑视皇后,搬弄兵权,目无皇权等,这些罪行都是死罪,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魏忠贤感到恐惧,其党羽更是逐渐松动,不再为魏忠贤马首是瞻了。

另一方面,在意识到崇祯除掉魏忠贤的决心后,后者自然是树倒猢狲散了。于是,崇祯先是下令让魏忠贤去凤阳养老,之后再派锦衣卫中途拦截,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行到阜城时,便与同伙李朝钦在阜城南关客氏旅店痛饮至四更,最后一起自尽。综上,崇祯作为一位少年老成的皇帝,在对付魏忠贤势力上可谓心思缜密,这也是后者最终不堪一击的重要原因。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