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嫡子胤礽监国期间深受百官好评,为何后来会被康熙废掉?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嫡子胤礽监国期间深受百官好评,为何后来会被康熙废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臣以为太子虽有错,错不在太子一人;太子虽有过,过不至于废黜。皇上适才说太子不尽职,我请问:自从太子辅政以来,六部公卿有几位大人尽职辅佐太子善为谋政;皇上说太子不修德,上书房几位重臣都有匡正德失的职责,佟国维、马齐、张廷玉几时对太子赞善匡失;诸位皇子除一二位辅助太子理政,其余的各位阿哥谁不是各自为政、阴为绊阻,甚至还有暗中魇镇者”(《雍正王朝》)。
大爷、三爷、四爷、八爷、九爷、十爷、十四爷,这些人个个都想要胤礽这个储君的位置。当然历朝历代的皇子皇孙有哪个不是想要这个储君的位置呢?但是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参与的皇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单独放到任何朝代都能是一个不错的“守成之君”,想想看让这些人觊觎着,谁能不慌。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这些皇子不但有能力,还有权力。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大封已成年的诸皇子,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之后康熙为了锻炼这些皇子,他将他们悉数放入朝中参与国家政务,并分拨佐领,各有属下之人,分管六部等国家机构。如此,因康熙的有意为之,这些有能力的皇子在朝中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利用康熙赋予的权力在朝中大肆培养忠于自己的党羽,当时佟国维、马齐、张廷玉、隆科多等朝中重臣悉数都分属各皇子。
想想看,储君的位置就一个,可要想要这个位置的却有数十位皇子,这些皇子都是有能力有权之人,如此必然就会引起激烈的争斗。
正如《雍正王朝》中胤礽的师傅在朝廷与众人争辩太子有无过错所说:“自从太子辅政以来,六部公卿有几位大人尽职辅佐太子善为谋政;皇上说太子不修德,上书房几位重臣都有匡正德失的职责,佟国维、马齐、张廷玉几时对太子赞善匡失;诸位皇子除一二位辅助太子理政,其余的各位阿哥谁不是各自为政、阴为绊阻,甚至还有暗中魇镇者”。
是的因为康熙的有意为之,让那些皇子在朝堂上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势力,为了争夺这个储君之位,他们指使着手下的官员是百般陷害于太子胤礽,看到太子出错,他们非但不劝阻他改正,反而是故意唆使,或看着他放大这个错误,同时是对康熙百般说胤礽的不是。而有些诸皇子更是直接设计让太子出错,即使他不出错,他们也会想办法让他出错。
综上所述,可以说不是胤礽自己把一手好牌打坏,而是诸皇子或设计,或逼迫,或陷害的让胤礽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坏。
说实话,胤礽本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储君。身为一国储君,他具有不俗的政治才能,康熙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之际,先后有十多个月的时间不在京城,而这段时间就由胤礽负责监国,替康熙全权处理朝政事务,“凡事俱著皇太子听理。若重大紧要事,著诸大臣会同议定,启奏皇太子”。
那在这十个多月的时间里,胤礽处理朝政处理得怎样呢?康熙在这期间,曾经给胤礽数封朱批,在一份朱批中他这样说道“皇太子所问,甚周密而详尽,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与朕心相同,朕不胜喜悦。且汝居京师,办理政务,如泰山之固,故朕在边外,心意舒畅,事无烦扰,多日优闲,冀此岂易得乎?朕之福泽,想由行善所致耶!朕在此凡所遇人,靡不告之。因汝之所以尽孝以事父,凡事皆诚恳敦切,朕亦愿尔年龄遐远,子孙亦若尔之如此尽孝,以敬事汝矣。因稔知尔诸事谨慎,故书此以寄”,“且汝居京师,办理政务,如泰山之固,故朕在边外,心意舒畅,事无烦扰,多日优闲,冀此岂易得乎?”能让康熙安心的在外打战,这足以说明胤礽的治国能力的确不俗。
同时在监国期间,胤礽不但得到康熙的认可,百官也皆认可于他,“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从这些事迹可以看出,胤礽绝非是一个昏庸之人,他实乃是储君之典范。但是就是这么一位贤能之君,最终的结局却是硬生生的被其他的兄弟给逼疯了,为了得到那个位置,他的兄弟是想尽办法的陷害于他,甚至是想置他于死地。如此,胤礽彻底的疯狂了,为了不失去这个位置,他想尽办法想提早登基,如此犯了康熙的忌讳,最后在康熙“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的怀疑中,胤礽被废。
只得说,胤礽败不是败在自己的昏庸,而是败在自己兄弟的阴险与陷害中,败在了兄弟的无情,败在了兄弟的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