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作为大唐帝国功臣的刘文静 被杀是因为谋反吗

还不知道:刘文静被杀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唐朝立下大功的刘文静,真的是因为谋反被杀?

刘文静是大唐帝国的立国功臣,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他立下了无数功劳,贡献非常的大。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唐朝在公元618年宣布建立,第二年刘文静就被人举报意图谋反,然后就莫名其妙地被处死了。

关于刘文静谋反的原因,历史上说的是他心怀怨恨。刘文静和裴寄原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一直在李渊帐下效力,都是唐朝开国不可或缺的功勋柱石。

但是刘文静貌似心胸不太宽广,对自己的职位不如裴寄心生不满。这人对某些事情一旦不满意就喜欢发牢骚,而且可能发得牢骚有那么一两句,恰好又不太对领导者的胃口。

本来刘文静也是在家里面发牢骚,按道理也没事,不过因为自己的一个小妾不受宠,心生不满,拿着刘文静的这些不讲政治的话,就告到了李渊那里,说他准备谋反,于是刘文静就被下到大牢。

《旧唐书》记载:“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

莫名其妙的灾祸

之后,李渊派裴寂和萧瑀两人去监狱里面审问刘文静,刘文静虽然不承认自己谋反,但是他承认自己确实是发了一些牢骚,也有心怀不满的意思,但是绝对没有谋反的想法。

不过李渊一听,直接断定刘文静就是图谋谋反,哪怕萧瑀等人联名向李渊担保刘文静绝对没有谋反之意,甚至后来的秦王李世民也来求情。

但是李渊还是没有放过刘文静,依然以谋反罪名把刘文静和其弟弟一起处死。临死之前刘文静也发出了“鸟惊弓藏”的感叹,让人无比的伤感。

在刘文静事件中,裴寄不但没有帮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趁机火上浇油,他对李渊说:“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恐为后忧。”

不过这也不是刘文静被处死的理由,哪怕裴寄不说什么,刘文静也难逃一死。

观察李渊的行为就知道个大概了,比如他审问刘文静那么多人,他偏偏派了裴寄去,这就已经表明了立场。而且该案件的主办人员李纲、萧瑀等人力证刘文静绝无谋反之意,甚至连李世民亲自来求情,李渊都装聋作哑。

那为什么在唐朝政权刚刚建立,周围敌对势力虎视眈眈正是用人之际的关键时期,李渊为什么要处死功臣刘文静呢?

刘文静生于公元568年,父亲也是隋朝的高官,父亲战死后他袭承了爵位。

隋朝末年他担任晋阳县令,在此期间和裴寄成为了好朋友。

公元617年,李渊担任太原留守,刘文静看出李渊胸怀大志,而且李世民更是绝世之才,于是刘文静主动结交李渊。

之后由于刘文静和瓦岗寨的李密有姻亲关系,而被逮捕入狱,李世民经常去监狱里面探望,经常和刘文静谈论天下的形势。

刘文静分析天下的形势,觉得中原大地都有造反势力,唯有太原没有战乱,很多躲避战乱的百姓大量来到太原,里面有许多豪杰。

只要我们占据道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在等待时机进入关中,霸业可成。

李世民听从了他的建议准备起兵,他们担心李渊不同意,又把裴寄拉了进来。而裴寄和李渊关系比较好,方便让裴寄去劝说李渊。

刘文静又建议李世民,以讨伐刘武周的借口大肆招揽兵马,暗中又假冒隋炀帝的诏令,说要征用太原的百姓去辽东,搞得人心惶惶,大家都想反隋。

在一切准备好了之后,李渊在公元617年举兵反隋。

起兵之后的李渊周围强敌环伺,前景并不光明,特别是北方的突厥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南下捅李渊一刀。此时刘文静自告奋勇出使突厥,和突厥可汗达成了一些利益交换。

得到突厥的支持,李渊才能安心地进入关中奠定唐朝基业。这里面刘文静的功劳是第一位的,李渊称赞其:“非君何以致之。”

接下来,刘文静在潼关鏖战隋朝大将屈突通,几番大战之后俘虏屈突通,彻底平定了新安以西的地区。刘文静又跟随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剿灭西秦政权,后来跟随李世民镇守长春宫,直到被告预谋叛乱被处死。

从刘文静的履历看来,他的功劳不可谓不高,可以说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仅次于李世民。

而此时李渊的势力,还只是关中地区和西北的部分地区,离统一全国尚有不小的距离,正是用人之际,为什么李渊非要杀刘文静呢?

其实李渊杀刘文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站队党争徒惹祸

第一是对党派斗争的顾虑。《旧唐书》记载,刘文静和裴寄的关系是“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意思就是无论你裴寄说什么建议,刘文静都是抬杠,反驳的态度,纯粹就是为了反驳而反驳。

本来党派的斗争历朝历代都会有的,权术炉火纯青的帝王巴不得这样,他们会利用党政相互平衡朝堂上的势力,从而让自己的皇权一家独大。

且不说李渊有没有这个权术,我们主要看当时的形势。

前面说过现在的李唐政权刚刚建立,外敌一大堆,鹿死谁手都还没有底,现在是应该大家同舟共济、奋力前进的时期,而不是你见我不爽,我看你难受的相互倾轧的时候。

这个时候两个文臣代表意见不一致,这工作还怎么开展,政令都难以统一。何况裴寄和刘文静代表的不只是他们自己,背后肯定一群跟班,两派相互斗争甚至连政权都有覆灭的危险。

而作为和李渊关系不如裴寄亲密的刘文静,自然成了李渊要打击的对象。

你知道太多了

第二是李渊想要灭口。为什么李渊要灭口呢?因为向突厥称臣纳贡,向来是李渊最忌讳的事情,虽然当时起兵向突厥称臣是形势所逼,目的是害怕突厥联合刘武周在背后抄自己的后路,双方达成的协议,历史说是“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

李渊最后称帝了,对于这样的事情是非常忌讳的。而刘文静恰巧又是联系突厥的具体实施者和谋划者,对里面的隐情是全部知晓的。

现在刘文静虽然成天抱怨说裴寄的地位超过他,看似在和裴寄闹矛盾,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说李渊办事情不公道,不满李渊的对待。

这下李渊可就难受了,万一刘文静哪天把突厥的事情给抖出去,那李渊简直在天下难以立足。

同样的皇帝,本来称臣纳贡就是耻辱,而且你还是和外族,这就还有通敌卖国的嫌疑,比如后来的“儿皇帝”石敬瑭向契丹称臣就遗臭万年。

为了自己的这些隐私,李渊想要杀刘文静灭口也是情理当中。

而且刘文静并非彻底忠心李渊。刘文静并不是向裴寄和其他人那样对李渊毫无二心,他多谋善断,奇计百出,李渊非常的担心。

在还没有起兵的时候,刘文静就对裴寄夸赞李世民,认为李世民惊才绝艳,豁达神武,是可以和汉高祖、魏太祖相提并论的人物。

虽然当时裴寄对这些并没有多大的感觉,但是这些话肯定会传到李渊的耳朵里面,而且刘文静和李世民向来是关系非常铁,两人彼此欣赏。

所以在审判刘文静时,裴寄给李渊说的“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恐为后忧”,就是意在提醒李渊,万一刘文静以后倒向别人可谓是后患无穷。

虽然此时的李世民还没有威胁到李渊,不过李渊也是心惊胆战,和李世民交好的刘文静万一有天真的倒戈自己,这绝对是大害。

而且刘文静今天因为裴寄的事情就抱怨自己处事不公,明天会不会因为别人的事情反叛自己呢?刘文静并不像裴寄一样绝对地对自己忠诚,这也是李渊最不能容忍的。

为了扫除威胁,处死刘文静李渊肯定不会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