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三部史书三个岳飞,哪个岳飞对后世影响最大?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哪个岳飞对后世影响最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则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有关于岳飞的史书主要分为三种:官史、家史和野史。

所谓的官史,就是指历代朝廷主持编撰的史书。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

所谓的家史,就是指岳飞的孙子岳珂所作的《鄂王行实编年》一书。珂为岳飞之孙,编纂此书记录其祖的一生事迹。其原稿是岳珂之父岳霖委托国子博士顾杞所撰,编写时还“考于闻见,访于遗卒”。

所谓的野史,则是指民间百姓的私撰,其记载的内容大多是根据一些风言风语或者民间传言而来,是与正史相对的民间编撰的历史,有的具有真实性,而有的则有待考察。

如果问,在这三类书中,哪类对后世的影响是最大?那么,一定是家史。

为什么这么说呢?

别急,今天,我们暂且撇开野史,只谈论官史和家史来详细探究一下。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官史。

朝廷主持编撰史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也使得我国文化能够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来。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官府主持撰写史书的传统,南宋朝廷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岳飞是抗金的民族英雄。然而,在南宋的官史里,里面却大多是对岳飞的贬损之词。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一些疑问:岳飞不是大英雄吗?为什么官史会对他多加指责呢?

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在绍兴十一年的时候,南宋屡屡遭受外族入侵。当时,秦桧主张向异族投降,卖国以求荣,苟且偷生。而岳飞则认为:应该杀光入侵国家的外族人,以保卫国家。因为,两人政见不同,所以,秦桧就勾结赵构一起谋害岳飞。

为了避免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被记入史册之中而臭名昭著,所以,在其任职宰相那段时间里,秦桧以宰相的身份参与到了史册的编撰之中。每当史官想写下一词一句,都必须先经过他的同意。除此之外,他还把自己的心腹都安插到史馆里,以便修改史册。

所以,尽管岳飞屡次立下大功,但是,秦桧就是不把他所做过的事迹记入到史书之中,或者虽然记入了史书,但是,却隐匿功勋者的名字,淡化其功名。不仅如此,秦桧有时还颠倒事实,胡编乱造。

比如说:绍兴十年,岳飞在郾城和颖昌等地区带兵作战,他几次打败元军,守护了城池,但是,秦桧却强迫岳飞“措置班师”。但是,他却在史书中颠倒事实:“当时,岳飞在郾城作战,敌军大举来袭,众将领请求班师回朝。岳飞以为此地不可久留,便传令回朝。士兵们听到撤退的口令后,纷纷向南逃走。可见,岳飞其实是一个胆小怕事、只会逃跑的将军罢了。”虽然,秦桧这般污蔑岳飞,但是,岳飞并没有放在心上。在回朝路上,他甚至还派兵去支援陈州,以国家为大任。

其次,我们一起来看看家史。

因为家史大多是家中小辈为其敬重的长辈而写下的史书,所以,不免带有血缘、亲情等主观因素,导致其出现隐瞒恶行、过度赞扬等问题。

在前文,我们已经说过了,关于岳飞的家史主要参照他的孙子岳珂的著作。在编撰之初,岳珂曾花了大量心血四处搜寻和整理有关岳飞的史料,最后,从众多素材中选出一些精华片段才写出了这部作品。

其实,岳飞作为一代英雄豪杰,最终竟然被人陷害致死,这件事不仅广受百姓关注,朝廷后来也为其平反。按理来说,岳珂无需写太多溢美之词,只需要写出历史的真实状况即可。这不仅是对岳飞个人最真实的描述,也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

然而,岳珂跟其他家史编撰者一样,始终没能打破亲情和血缘关系的局限性,他时常在书中有意无意地称赞岳飞,隐恶扬善。比如说,他故意隐瞒了少年岳飞曾当过宦官庄客一事,因为,他觉得这有损岳飞的个人形象。除此之外,岳珂为了赞美自己的祖父岳飞,还编出了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事实。

例如:绍兴十年,岳飞在河南带兵作战,他所作出的功劳只不过是攻下许昌,派兵威逼开封而已。可是,岳珂在记载的时候却编出一段“岳飞在朱仙镇大捷”的情节:“先臣岳飞独自带兵行进到朱仙镇时,碰巧遇到落跑的敌军,于是先臣果断派出五百名骑兵前去追击。没过多久,岳飞便大破敌军,继续向京师前行,可谓是威风无比。”

可见,不管是官史还是家史,编撰者在编写的时候,都不能做到绝对的公正公允。因为,从人的角度上来说,对于自己崇拜的人,赞美之词必然多;而对于自己憎恨之人,厌恶之词则多,所以,秦桧在主持修编南宋官史时自然对岳飞多加抹黑;而岳珂自然多多赞美自己的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