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内乱长达五十余年,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左传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宋国搞出了一个大新闻:太宰华督杀死了大司马孔父嘉和国君宋殇公。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
太宰类似于后世的宰相,大司马则类似于后世的大元帅,两位重臣火并不说,居然连国君都因此被杀。
如果那个年代有报纸,那么这一年的头版头条都会被宋国所占据。
在提及华督杀孔父嘉的原因时,史官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狗血的故事。
据说在公元前711年的某一天,孔父嘉的老婆正在逛街,被华督看见了。华督觉得孔父嘉的老婆非常漂亮,于是就在一年后把孔父嘉杀死,抢走了他的老婆。
九年,大司马孔父嘉妻好,出,道遇太宰华督,督说,目而观之。
十年,华督攻杀孔父,取其妻。
宋国国君宋殇公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非常愤怒,打算找华督的麻烦,华督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宋殇公一起杀了。
殇公怒,遂弑殇公,而迎穆公子冯於郑而立之,是为庄公。
一个重臣杀了另一个重臣,随后又杀了国君,这本是天大的案件。可就是这样一个天大的案件,史书所记载的起因居然如此无厘头,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皇帝不需要种地,所以皇宫里没有金锄头;皇帝打算出远门的时候,同样不需要西宫娘娘烙大饼,也不需要东宫娘娘卷大葱。把这种啼笑皆非的所谓“真相”堂而皇之地写进史书,就像某些人整天嚷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样令人叹息。
在讲述宋国弑君大案之前,我们要先介绍一下宋殇公这个人上位之前的故事。后世给他留下的谥号是“殇”,可见时人对他的评价多为负面。
宋殇公名为与夷,他的父亲是宋宣公,在宋宣公临终之前,却打算将君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公子和,而不同意自己的长子与夷接班。
面对哥哥送上的大馅饼,公子和自然是一再拒绝,认为兄终弟及并非征途,自己愿意向周公旦学习,好好辅佐侄子与夷,并不觊觎君位。
但宋宣公似乎是主意已定,非要让弟弟公子和接班,并用大帽子压他:为了宋国的前途和未来,你一定不能推辞。
就这样你来我去几个回合,宋宣公胜利了,弟弟公子和被他成功劝服并顺利接班,史称宋穆公。
十九年,宣公病,让其弟和,曰:“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通义也。我其立和。”和亦三让而受之。宣公卒,弟和立,是为穆公。
九年之后,宋穆公也病得快要去世了,于是就发表了一番言论:“当初哥哥临终前将君位传给我,却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与夷,现在我也不能传给自己的儿子,要把君位还给与夷。”
随后,宋穆公为避免自己去世之后,子侄之间因争位爆发内讧,就把自己的儿子公子冯和公子勃送到了郑国,请郑国雄主郑庄公帮忙照顾。
没过多久,宋穆公病逝,公子与夷继位,他就是我们本文的主角之一,将在十年后被大臣华督所杀的宋殇公。
八月庚辰,穆公卒,兄宣公子与夷立,是为殇公。
从人类天性的角度出发,一个人对儿子的亲密程度显然要远高过对弟弟的亲密程度,如果公子与夷的资格和能力足够,宋宣公没有理由让自己的弟弟接班。
同理,在宋穆公临终前,如果自己的儿子公子冯有足够的资格和能力,他显然也不甘心把君位还给哥哥的孩子。
或许有人会认为我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问题是:如果公子与夷和公子冯拥有足够的资格和能力,就证明他们背后必然站着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个人或许会因为道德等原因,选择克制自己的欲望,但集团绝没有这种控制力,它们存在的目的就是攫取一切利益,直到被过量的利益撑死,或者被其他利益集团干掉为止。
古往今来,无一例外。
如果宋国的事情仅发展到这一步,其实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毕竟这只是一种“鱼大吃虾、虾大吃鱼”的食物链游戏而已。
可奇怪的是:宋宣公不把儿子与夷送出国,似乎笃定了弟弟宋穆公不敢暗害自己的儿子一样;宋穆公却在确定传位给公子与夷之后,立刻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出国,似乎生怕自己的儿子被公子与夷暗害一样。
关于这一点,其实在十年之后华督谋杀孔父嘉时,史书给出过答案:宋国内部一直有两个不同的声音。按照现在的分法,宋国内部的“鹰派”和“鸽派”一直在明争暗斗。
公子与夷和孔父嘉属于“鹰派”,而宋宣公、宋穆公、华督都属于“鸽派”,公子冯则有些左右逢源的意思。
正由于宋宣公和宋穆公都属于“鸽派”代表人物,所以他们与公子与夷这样的“鹰派”代表人物政见不同,这也是宋宣公执意不立公子与夷的重要原因。
如果朝臣都是“鸽派”,继位的国君却偏偏是个“鹰派”,你说结果会怎样?最终的结果要么是国君对朝臣展开大清洗,要么是朝臣发动政变更换国君,要么是其中一方妥协。
可无论是哪种结果,都不如直接立一个同属于“鸽派”的继承人为好。
也有可能是:宋宣公与宋穆公既不是“鸽派”,也不是“鹰派”,只是根据国际形势来不断调整策略而已,但公子与夷大概是铁杆“鹰派”,所以宋宣公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上台。
在宋宣公和宋穆公时期,宋国的国际环境还算不错,史书对于宋宣公和宋穆公的为政举措也是以褒扬为主。
在这种背景下,公子与夷心中纵然有万般不服,却也只能老老实实地憋着,“鸽派”会把他束之高阁,却不太可能对他下黑手。
但到了宋穆公晚期时,情况似乎悄然地发生了变化。
公元前722年,宋国的邻国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郑庄公干掉了自己的亲弟弟公子段,结束了郑国大宗小宗长达二十二年的分庭抗礼时代。
干掉公子段之后,郑庄公立刻摆出一副枭雄面孔,开始积极地干涉周边各国内政,导致中原地区战事频仍。
注:关于郑庄公的相关事迹,我在七月下旬曾写过两篇文章分析,此处仅作为背景引用,不加赘述。
郑国如此嚣张行事,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它的邻国,而宋国恰好是郑国的邻国之一。
曾几何时,大家都以为郑庄公是一只绵羊,被自己的弟弟和母亲联手欺负得惨兮兮;现在看来,郑庄公根本就是一只披着羊皮的恶狼,时机一到便会露出獠牙,张嘴一咬就把他弟弟和母亲全吃进肚子里了。
此时此刻,宋国君臣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面对郑国这样凶狠的邻居,如果我们继续维持和平稳定的外交策略,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呢?
也是机缘巧合,就在两年后的公元前720年,宋穆公病重了,眼看就要撒手人寰。
未来的宋国该走什么道路?如果宋穆公能多活一段时间,他或许会做出整改,但他现在显然没有这个时间了。
面对如狼似虎的凶邻郑国,宋国似乎也只能让“鹰派”上台,才能不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大家最支持的“鹰派”是谁?答案很简单:宋宣公的儿子公子与夷。公子与夷最倚重的帮手,或者说最重要的合作者是谁?大司马孔父嘉。
既然宋国内部希望搞一次政策转向,那么压制公子与夷的做法就会不得人心,这才是宋穆公不愿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公子冯,反而坚定传位给公子与夷的重要原因。
至于为什么要送公子冯和公子勃出国,则源于大司马孔父嘉的一次试探。
据史书记载,当宋穆公病重时,孔父嘉曾在探病时对宋穆公说,自己愿意支持公子冯上位,没必要把两位公子都送出国。
宋穆公一听这话,当时就强烈反对,并很快就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走了。
穆公九年,病,召大司马孔父谓曰:“先君宣公舍太子与夷而立我,我不敢忘。我死,必立与夷也。”孔父曰:“群臣皆原立公子冯。”穆公曰:“毋立冯,吾不可以负宣公。”於是穆公使冯出居于郑。
孔父嘉这话是真心的吗?我认为半真半假。
当时的宋国必须搞政策转向,这一点无论是宋穆公还是孔父嘉都心知肚明,孔父嘉建议宋穆公传位给公子冯,就是表达了一个意思:
如果您不愿意把君位还给宋宣公一系的公子与夷,我们“鹰派”也不是不能支持他,但前提是公子冯必须在我们的拥戴下继位。
换言之,公子冯想上位可以,他只能作为“鹰派”的代表人物,甚至可以说是“鹰派”选出来的台面人物出镜。
对于这种交换条件,宋穆公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基于宋穆公的想法,以及宋国宗室的利益,他们显然不愿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宋穆公可以让自己哥哥的儿子——铁杆“鹰派”公子与夷上位,却也不愿意自己的两个儿子留在国内蹚浑水。
宋穆公把两个儿子送到郑国,就是希望当宋国和郑国必须分个上下高低,双方搞到不死不休的时候,自己的两个儿子能够成为双方的新选择。
换言之,当郑国与宋国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公子冯兄弟俩可以作为桥梁,带动两国朝着和平友好的道路上发展。
这样一来,公子冯兄弟俩岂不是比留在国内更有价值?真要是让公子冯兄弟俩和侄子公子与夷拼个两败俱伤,还指不定被谁占便宜呢。
更重要的是:公子与夷能够在朝堂上屹立不倒,他背后的势力显然不是公子冯兄弟俩所能轻松搞定的,谁敢保证孔父嘉不是暗怀鬼胎,在公子与夷的授意下出言试探呢?
就这样,公子冯兄弟俩被送往郑国,而公子与夷则接替叔父成为宋国的新国君,史称宋殇公。
宋殇公知道自己是怎么继位的,也知道宋国朝臣的需求点在哪里,所以当郑国开始跃跃欲试地扩张影响力的时候,宋殇公总会想办法把郑国顶回去。
可以说,宋殇公时代的宋国,和宋宣公、宋穆公时代的宋国截然不同:前者是张牙舞爪的形象,后者却是温文尔雅的形象。
哪一种形象更好?这个问题我们说了不算,宋国臣民说了才算。
宋殇公在位十年,却发动和参与了至少十一次战争,之所以要说“至少”,是因为史书只记载了十一次,有没有被遗漏的呢?不知道。
但根据宋殇公的一贯表现来看,以后再有新的考古发现,证明宋殇公实际上发动和参与了超过二十次战争,我也不会感到惊讶的。因为宋殇公就是个好战分子,这一点毋庸置疑。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在这长达十年的战争过程中,宋国的主要敌人就是郑国,宋殇公和郑庄公曾多次交锋,双方互有胜负,但总的来说,宋殇公吃亏的次数要多一些。
在这十年之中,华督作为太宰,却几乎没什么像样的戏份,可见他一直在蛰伏;而孔父嘉同为铁杆“鹰派”,则始终都是宋殇公的坚定支持者。
殇公即位十年耳,而十一战,民苦不堪,皆孔父为之,我且杀孔父以宁民。
华督谋杀孔父嘉,继而杀死宋殇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这时宋国朝臣们已经开始悄无声息地重新站队,“鸽派”逐渐占据上风,而“鹰派”却被迫一退再退。当他们退无可退的时候,只能用首领的鲜血换取转圜的余地了。
在孔父嘉与宋殇公被杀的过程中,华督只是明面上的操刀手,真凶则是宋国大多数朝臣。至于孔父嘉那位美艳的妻子,不过就是一个找茬的借口,或者说导火索罢了。
宋殇公被杀之后,华督立刻联系郑国,请回了宋穆公的儿子公子冯,并与朝臣一起奉公子冯为宋国新君,史称宋庄公。
宋国的这段历史非常出名,孔子曾在自己的著作《春秋》中大肆批评宋宣公,认为正是他传位给弟弟的短视行为,才导致了宋国长达五十余年的内乱。
西汉初年的袁昂也曾在窦太后面前讲述这个故事,力劝窦太后不要存有立小儿子梁王刘武为太子的想法,这样会导致家国不宁。
实际上,无论是孔子还是袁昂,他们对宋宣公等人的大肆批评,其实都是为了方便夹带自己的私货,玩“借古喻今”或“借古讽今”的把戏。
稍微有点政治经验的人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人永远没有办法提着自己的头发飞升,改革也不可能由内而外。
宋国之所以会内乱不断,主因并不是国君传位的方式问题,而是因为宋国的“鹰派”和“鸽派”始终不曾消停。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很肯定地说宋国的朝臣朝三暮四,实在是春秋那个时代的变化太快。宋国的挣扎与反复,其实只是时代的缩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