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家的思想是什么?和道家有什么区别?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诸子百家一说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据载,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先后奉汉成帝(前33年~前7年在位)、汉哀帝(前7年~前1年在位)的诏命,整理官方收藏的各类文献编成的《七略》,其中七略之一就是《诸子略》,其中的诸子包含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这10个大类,细分为198家。
据各种诸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文献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其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分别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战国时期,有一支专门主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的学派,被称为“阴阳家”,又称“阴阳五行家”或“五行家”,属于道家支派,史学家一般以战国末齐国人邹衍(驺衍)为创始人。阴阳家主要是通过阴阳和五行来解释天文地理、社会人事、王朝更替而得名,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阴阳家是属于道家的分支,其主要思想是阴阳说和五行说,阴阳思想作为抽象概念,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即以"阴阳消长,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立"五德终始"之说,影响甚大,被后世公认为阴阳家创始人。
邹衍是战国中期稷下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他的学说伪托黄帝,其主要理论“阴阳”、“五德终始”属于黄学思想。
阴阳家主要思想之一的“阴阳说”是把“阴”和“阳”看作事物内部的两种互相消长的协调力量,认为它是孕育天地万物的生成法则,是属于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这和道家创始人老子所秉承的构成世界的概念“道生阳,阳生阴,阴阳生八卦,太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相同。
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即《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其基本思路: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是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学说是在气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在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天地,日月,昼夜,晴明,水火,温凉等运动变化中一分二的结果,这样就抽象出来"阴"和"阳"两个相对的概念。
阴阳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所以"阴阳者,有名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用"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八字括之。在中国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等许多方面中均有涉及阴阳,阴阳之说在我们生活中也非常常见,比如形容女人的阴柔之美、男人的阳刚之气,还有各种神鬼相关的影视剧中的阴气、阳气和常说的向阳面、背阴处等。
阴阳家另一个主要思想是“五德始终”,又称“五德转移”,五德就是咱们常说的相生相克的五行。《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
邹衍用五行和阴阳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以五行相生相克来论证新政权取代旧政权或改朝换代的合理性。邹衍认为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朝代的更替都是五德,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德相胜转移的结果,即中国每个朝代都有五行属性,而朝代更替一种是尧舜禅让之路,下一个朝代属五行相生;一种是武力征伐代替,下一个朝代是五行相克。例如秦朝五行属水,汉代秦朝,土克水,汉代五行属土,曹丕篡汉,木克土等,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下相关的朝代属性,挺有意思的。古代统治者从各类记载中也是非常注重五行学说的,比如始皇帝嬴政祖上文化崇尚“水德”,秦朝以黑为主,即黑水,《汉书·律历志》记载:“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夏朝以木为德,尚青色;殷商以金为德,尚白色,而之后的西周则以火为德,尚红色。
五行学说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体现是在于中医体系,中医将五脏按某些生理特点划分属性,比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主水。中医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以五脏为主体,形成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又以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日常生活中经常也会听到一些医生按五行说一些病例,比如肝火旺盛、心肝火旺、心阳偏亢、肾水不足等等。
阴阳家则是先秦诸家中唯一专精于天文历算的一家,不幸的是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汉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复存在了。公元6世纪,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混和了道教咒术与密教占术,传入日本,在日本登陆后,又渗透了很多当地文化,比如万物有灵,形成了独特的“阴阳道”。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梼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六国时。《杜文公》五篇。《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现存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邹衍的著作《邹子》和《邹子终始》,据说有十余万言,但也早已佚失。现只有《吕氏春秋》、司马迁《史记》的一些段落可见其思想。
虽然阴阳家消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但其思想却早已融入华夏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哺养着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希望每个华夏人都不忘曾经有个阴阳家,不忘曾经阴阳家前辈们殚心竭虑的开创的伟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