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真相 > 正文

陈龟有哪些经历?为何边疆的百姓非常拥护他呢?

陈龟,字叔珍,生卒年不详,东汉上党泫氏(今高平县)人。他主要活动于汉顺帝刘保到汉桓帝刘志永兴年间。是东汉中期一位善守边地的将领。

陈龟的先世多为武将,长期在北方边地镇守,在当地威望其高。他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自幼就很有志气,武艺高强。汉顺帝永建年间,他被举为孝廉,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后来,经过五次转官升迁,成为五原郡太守,镇守于今内蒙古河套地区。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又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当时,已归附东汉政府的南匈奴左部不服从汉朝的统治,聚众滋扰,南匈奴内部出现了混乱局面。陈龟认为,所以形成这种混乱局面,是由于南匈奴单于无方御下,引起内部不满。因而,他指责单于的无能,在未征得东汉政府的同意下,就督促命令南匈奴单于自杀,以平定内乱。这一措施虽然暂时缓和了南匈奴内部的矛盾,稳定了南匈奴的内部,但他这样越权擅杀的做法,引起了东汉政府对他的不满。于是,汉朝政府将其免职,并逮捕下狱。出狱不久,他又被任为京兆尹,为长安一带的地方长官。当时,长安附近豪强地主势力颇盛,侵凌百姓,地方官往往迁延姑息,不敢蚀动他们的利益。陈龟到任后,颁布严厉的措施,打击豪强势力,为受害的小民百姓平理怨屈,使得京兆地区大治,百姓欢悦。

汉桓帝刘志即位后不久,西羌即侵扰边地,杀害边郡长吏,驱略当地百姓。桓帝认为陈龟家世熟悉边地民情风俗,遂任陈龟为度辽将军,出守并、凉等州。陈龟分析当时边地的情况,认为边郡不靖,烽烟数起,固然因少数民族的滋扰而生,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汉政府的边郡官吏多为背公图私之徒,他们滥用职权,侵扰边地各族人民,从而引起边郡各族的反抗。他认为,要想边地安宁,必先整饬吏治。他举前任凉州刺史祝良的例子,说祝良到州以后,对于那些坑害百姓的官吏多所纠罚,撤换了一州大半郡守及县级长令,使—州大治,边地安宁。他十分赞赏祝良的措施,认为非如此,边郡烽烟便不可熄灭,各种矛盾不得缓和。因此,他建议更换匈奴、乌桓以及护羌中郎将、校尉等人,简练文武官员,使之明习法令,使“善吏知奉公之祐,恶者觉营私之祸”,方可使边地的情况好转起来。桓帝听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更换了边地数州刺史,并将担负屯田任务的边郡太守、都尉以下官吏多所革除或易人,整顿了边疆吏治,为边疆的巩固打了一个好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陈龟更进—步加强地方管理和士卒的选练,使边地“州郡重足震慓,鲜卑不敢近塞。省息经用,岁以亿计。”

不仅如此,陈龟还十分注意和关心边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同情并注重解决他们的困难和疾苦。东汉以来,为了守护边疆,不断从内地征发百姓到边疆屯田戍守,他们和当地居民—起,为保卫边疆付出极大的辛劳,有的甚至终身不得更调,成为世代之边民。然而,边郡之地,久经战争洗荡,一遇灾荒,生活尤其艰难。特别是当时的并、凉等州, “土地堵埆,鞍马为居,射猎为业,男寡耕稼之利,女乞机杼之饶,守塞侯望, 悬命锋镝。”一场战争之后, “或举国掩户,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空城,野无青草,室如悬磐。”其悲惨量象难以形容。陈龟目睹这种状况,深深感到东汉政府边疆政策的不当,对东汉政府以及边地官吏刻剥边民深深痛恶,他上疏桓帝,要他象唐尧虞舜,周文王、汉文帝等明君圣主学习, “体德行仁”,使“天下归之”。桓帝被他的上疏所打动,根据他的建议,免除了并、凉等州—年的租赋。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边地各族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于加强边疆的防守起了积极作用。

陈龟在任度辽将军之职中,充分注意团结边疆各族人民,开发边疆,值那里的生产得到恢复,战争逐步平息下来,从而也使他自己在治理边疆中展现出卓越的才能。正是由于他能闭结边疆及邻近各族人民,因而引起了那些内恃强权,外侮少数民族官僚的忌恨。显赫…时的粱冀就说他是“沮毁国威,挑取宝誉,不为胡虏所畏”,千方百计把他从管理边疆事务的职位上拉了下来。陈龟也深感其志难遂,东汉政府的边疆难以治理,请求归田。不久,他又被任为尚书,曾对暴虐日甚的梁冀进行过弹劾,由于梁冀左右朝政,他自知会被其伤害,遂绝食7日后死去。他死后,并、凉等州及西域各少数民族追念他的恩德,都为他举衷,并常到他的墓前进行吊祭,寄托他们的思念之情。

在东汉的历史上,象陈龟这样注重边地的民情风俗,关心边民的疾苦,并对边疆地区的豪强势力进行卓有成效的整治,使各族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在东汉的历史上还是少见的。因此,他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也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