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霸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为何会被很多史学家称颂呢?
在古代,县令这样的“芝麻官”非同小可,是“造福一方”不可或缺的官员,是整个“传送带”中的关键环节。古代的“芝麻官”,被升迁或革职都是常事,在官场能走多远,关键还看自己的德行。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侍御史马周向唐太宗李世民上奏疏说:“治理天下的人要把百姓看作根本。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在于选好刺史、县令。”
黄霸,西汉阳夏人,史学家班固曾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于汉时并无科举制度,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困难,发布诏令,凡是向国家贡献财产的给官做。黄霸便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黄霸不坐轿,不骑马,骑着骡子带一个管家去上任。进入其管辖颍川地界,一路上看到逃荒要饭的百姓群一拨又一拨,他就和这些百姓聊起来,问他们为何要背井离乡?逃荒者告诉他因为他们的土地被豪强恶霸掠夺去了,无田可种,不逃荒就得饿死。黄霸说,为何不去县衙告状?逃荒者哭诉:进衙门告状,未开口先挨打,谁还敢去啊!
但在路上,也有让黄霸眼前一亮的地方。到了岭武村,满山树木葱郁青翠,牛羊在田间山边吃草,家家炊烟袅袅,一派祥和的景象。同一块土地上,竟有不同村庄,一边逃荒要饭,满目凄凉;一边安居乐业,牛欢马叫。强烈的对比使他明白了,不是颍川“刁民”难弄,而是豪强恶霸作祟。然而,黄霸到任后先不触动和打击豪强地主,他认为打击这些人的时机尚未成熟。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事是重视农桑,发展生产,丰衣足食,使农民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子儿女。流亡农民见有了出路,便纷纷返乡耕种。
经济上打下了一定基础后,他开始打击豪强地主、恶霸、地痞。凡证据确凿,便狠狠地打击,让他们补足拖欠国家的税款,返还强占百姓的土地、粮食、牧畜、房屋。当然,黄霸也不忘教化他们,给他们出路,让其全家老小开荒种田,自食其力。其他豪强害怕了,便老老实实上缴税收,偷偷地返还强占来的土地,黄霸也就不再追究。五年之后,颍川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成了繁华富饶之地。
汉宣帝非常高兴,下诏调黄霸出任京兆尹,并赏赐他100斤黄金。他却把100斤黄金捐献给颍川郡修理河道,自己分文不留。黄霸靠他的政绩和治民教化为先的治国之道,从一个小吏一步一步升到相位,史书上称赞他“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汉宣帝也赞扬他是“贤人君子”、“国家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