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宋朝太监与其他朝代的有何不同?他们甚至能浴血奋战于沙场

太监,即宦官,在古代,他们负责侍奉皇帝及其家族。又称阉人、寺人、妇寺、宦者、中官、中监、宠臣、幸臣、常侍、中人、内臣、内侍、内监。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太监是古代皇宫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群体, 他们往往直接为皇帝服务,照顾皇帝的起居,同时也掌握着一定的权利。在我国悠悠历史中,声名大作的太监也不在少数。

因为长期处于皇帝的身边,再加上自己手中的职权,太监往往会利用这一点在宫中形成自己的势力以达到篡权夺位的目的。

比如,东汉末年,就有十常侍扰乱朝纲,这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为汉朝的灭亡埋下的隐患。

再如明朝的大太监魏忠贤,利用当时皇帝的宠信,专断国政,还被称为“九千岁”,我们知道皇帝才称万岁,可见当时魏忠贤的权力之大。

自古以来,对皇帝权力威胁最大的势力有三种,分别是皇亲国戚,手握重拳的大臣,再有就是宦官,纵观我国历史,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一点,大多数皇帝是被自己身边的人陷于万劫不复之地。

而宋朝则不同,从政策上,宋朝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太监扰乱朝纲事件的发生。不仅如此,宋朝的有些太监还亲身浴血奋战于沙场,并立下了战功。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平衡了朝中各种势力。

太监是处于皇帝身边的人,因此太监的权力自然也是由皇帝所赐,换句话说,太监的权力就是皇帝权力的第三只手。远到汉唐,近到五代十国,宋太祖赵匡胤按照之前的教训制定了一套新的政策。

1、崇文抑武,加强文官的权利

宋朝的这种制度为广大的考生提供了晋升之道,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进入国家权力的中心位置。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在宋朝要比其他朝代更加成熟。

因为赵匡胤自己曾经也是武将的原因,他深知兵权的重要性,当初自己也是发动兵变才夺取的皇位,重文轻武的政策队武将起到了极大的限制作用。

2、兵权分离,宦官对军队的控制更加困难。

赵匡胤在位时期设立枢密院,书秘院的权利是进行军队的调遣,但不能统帅三军。还设立了三衙统兵,这个部门负责军队的统治,但不能随意调兵。这样就实现了权力的分离,而且如果真有战事,皇帝还会任命文官担任将领,防止兵变的发生。

从表面上看各项权利还是由文武百官掌握,但实际上谁也不能独揽兵权,所以对群臣权利的削弱就是对皇权的加强。

3、太祖立下祖法,子孙严格遵守

宋朝的皇帝自太宗之后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作为,但对于赵匡胤留下的祖训执行的还是比较彻底的。

宋太祖为了避免宦官扰乱朝政,严格限制了宦官的人数和权利,不允许太监担任较高的职位,所以宦官就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并不能掀起什么大的浪花。

二、宦官担任武将,亲赴战场

崇文抑武,就是对武将的限制,因此让太监在军队中任职,并没有赋予他们过大的权力。

1、有一定的权利,但对文人不生效

宋太祖留下的祖训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宦官的权利只能统治武将,但不能对文官进行命令的下达。前面说过,宋太祖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的权利在宋朝是很大的,自然不能让太监骑到文官的头上。

一般在军队出征时,太监会在军队里担任监军的职务,即便如此,还是不能与文官抗衡,在文官的手中还掌握着太监的任命权,而且一旦太监犯错,他们的惩罚也会由文官决定。

2、在战争中出现名将

在我国其他朝代中,似乎很少见太监亲身奔赴沙场,浴血奋战,不夸大其词的说,宋朝的“将军太监”统兵能力也是一流级别。

在宋太宗和宋真宗在位的时期,许多太监在沙场中奋勇作战并立下了显赫的功劳。比较有名的,比如说秦翰,宋军与辽军的血战过程中,他曾经多次负伤,依然坚守黄河岸,秦翰病故身亡之后,宋真宗为他落泪。

李宪是宋神宗手下的一位大将军,他参加过多次的战争,与西夏、辽国曾经争战过,作为监军,其战功也是不亚于其他名将。

童贯和李宪学到了很多,在行军打仗上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当时的皇帝是宋徽宗,他对于打仗并不了解,常常指挥失误,童贯对此灵活应对,指挥十万大军一路向前,直至青海。

读过《水浒传》的朋友对方腊这个人物一定不陌生,梁山好汉们为了平定方腊,几乎死伤殆尽。

在历史上,童贯在这场战争中用兵如神,做起事来干净利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虽说他在行军打仗上是个能手,但要说到人品,童贯是个野心十足的人,他对权力的欲望十分高涨,最后成为奸宦。

宋朝崇文抑武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宦官的权利,并使文官的权力得到了加强,文武百官各司其职,相互限制,稳定了朝纲。

而且将太监归于武将行列,出现了许多著名将领,还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凡事有两面性,由于武将地位相对较低,宋朝的军事力量在之后相对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