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对吴三桂肆无忌惮呢?他不怕吴三桂造反吗?
康熙皇帝上台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扳倒权臣鳌拜。在扳倒鳌拜,把朝中的权力收归到自己手里后,康熙便着手解决地方上藩镇割据的问题。
地方上最大的藩镇割据问题,就是三藩割据。而三藩割据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吴三桂割据。因此,解决了吴三桂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三藩的问题。
康熙在解决吴三桂问题上是相当大胆。他在处理鳌拜问题上,可以说谨小慎微。为了不引起鳌拜的怀疑,他采用训练摔跤手的方式。这样做,让鳌拜以为这是新皇帝贪玩好耍,反而放松了鳌拜对康熙的警惕。康熙如此煞费苦心,就是害怕事情大张旗鼓,引起了鳌拜的注意。那样的话,很可能就无法扳倒鳌拜了。所以,康熙的做法要非常巧妙,争取用最小的代价,几乎不动用军队,就能解决鳌拜的问题。
但是康熙在处理吴三桂的问题上,与处理鳌拜的方式截然不同。他简直就是大张旗鼓地做,根本不害怕激怒吴三桂,根本不怕吴三桂动武力。他一上台,立刻就收缴了吴三桂的平西大将军印。接着又收了吴三桂的人事权,下令云贵两省的督抚不用听吴三桂的,直接听命于中央。接着又收缴了吴三桂的司法权,要求包括吴三桂名下的罪犯,都不再由吴三桂审理,而是直接由中央来审理。
吴三桂看到康熙步步紧逼,丝毫没有松懈,于是假惺惺向康熙提出,希望中央削藩。吴三桂这样做,就是在试探康熙的底线。看看康熙会不会稍微忌惮一下,对他稍作安抚。但是没想到,康熙根本就不在乎,非常“爽快”就接受的。
这样一来,实际上吴三桂简直就是万念俱灰,完全没有希望了。因此他才举兵造反。
那么,康熙为什么对吴三桂肆无忌惮呢?
应该说,康熙是做得完全没错的。他为什么要对鳌拜小心谨慎。因为鳌拜在中央,手中又有兵权,鳌拜要想发动宫廷政变,对康熙不利,是轻而易举的。如果康熙不谨慎,他就会非常危险。
但是吴三桂不一样。吴三桂在地方上,割据已经成为既成事实。由于多尔衮与顺治皇帝对吴三桂的纵容(实际上也是没有办法,多尔衮和顺治入关的时候,需要利用吴三桂对付南明及农民起义军),吴三桂手里已经具有了很大的权力。从前面所讲,其实我们已经看出来了,吴三桂手里既有兵权,又有人事权,还有司法权,完全是一个独立王国。
吴三桂这个独立王国已经形成,对他不进行削藩,他也要造反。与其将来等着他造反,不如早一点公开打击他。直接进行削权。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康熙已经对吴三桂进行削权,收缴了他平西大将军的印章,又收缴了他的人事权和司法权。这样一来,吴三桂实际上已经没有能力了,他怎么还能调动军队造反呢?
实际上,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吴三桂实际拥有的权力,与朝廷给他什么权力,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可能一般的地方大臣,朝廷给他什么权力,他就有什么权力。朝廷要是不给他权力,他就没有。吴三桂不一样,吴三桂的权力不是朝廷给他的,是他在多年的经营中拥有的。也就是说,就算朝廷收了吴三桂的军权、人事权和司法权,对吴三桂也没有任何影响,吴三桂要调动那些军队,只需要一句话,那些军队就跟着吴三桂干起来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吴三桂的军队在造反的初期,才显得声势浩大。很快整个西南都归他所有。他带领这一片的军队,非常顺利就打到了长江边上。
吴三桂打到长江边上的时候,他犯了一个策略性的错误,没有及时继续攻击,因此给了清政府喘息的机会。让清政府一方面可以调兵遣将,另一方面又有充足的时间策反另外“两藩”,最终才把吴三桂孤立起来。吴三桂才因此失败的。
否则的话,说不定吴三桂就把清政府给灭亡了,或者把他们重新撵出关外了,那样一来,大约历史也就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