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面涅将军"的狄青,战功赫赫最后怎么死的?
大家好,我是知秀网小编,说起狄青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北宋除去开国的功臣将领外,若论名将,最杰出的应是狄青,而南宋则是岳飞冠顶。这其中的缘故,大概是由于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武将再杰出也不受待见。狄青和岳飞二人所处朝代不同,但名气差不多,其人生结局相同又不同。南宋岳飞抗金战功显赫,却遭奸臣陷害,被皇帝赐死;北宋狄青则是因突出的战功赢得皇帝信任,却遭到权臣的攻击排挤,被贬后郁闷而死。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
狄青参军主要是因为他哥,他的这个哥哥是个小流氓,把别人家打残了,狄青便代替哥哥受过,脸上刺字,充军边疆。
这个时候西夏正闹得欢,在一次战役中,宋军阵营突然出现一个脸戴面具,披头散发,手持长剑的人。当大家还在发发愣的时候,他已经冲进战营,西夏军一败涂地。当时镇守边关的是范仲淹,见狄青骁勇善战便屡次提拔。
在之后的四年中,狄青就带着面具参加了二十五次战役,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
后来狄青回到开封的时候,仁宗见他脸上有字,让他清洗。狄青却说,陛下看的是我的功劳,而非面相,我希望我的脸可以激励战士,让他们知道在大宋犯人同样可以为国尽忠,施展抱负。
宋仁宗的赏识加上狄青的努力很快狄青就成了枢密副使,上任三月后广西土著侬智高造反。狄青领军讨伐。到达目的地后,狄青先“讨伐”内部。他先把不听号令的几员将领砍头,军威大振。接着是迷惑侬智高。他让部队休息十天,在这十天时间内大摆宴席三天,将士们每天都喝得人事不省。侬智高还真以为狄青是个饭桶,跑到前线吃喝来了。
狄青却在暗中调兵遣将。一切准备就绪后,狄青突然摔碎酒罐,命令部队集合。为了让士兵们相信胜利没有悬念,他把魔术道具——一枚两面均相同的铜钱——拿出来,对他的士兵说,如果这枚铜钱得正面,我军必胜。如果得反面,那咱们赶紧回开封。结果连掷数次,都得正面。既然是老天的意思,将士们没有理由不振奋。结果可想而知,侬智高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都没有脸东山重起了。
狄青回中央后,升为枢密使。注意,这是大宋多年以来第一次由军人担当此职。
出于爱国心,文臣们都认为军队一把手不该由军人担任。仁宗皇帝不为所动,但狄青有所动。因为当初很多文臣都夸赞他,推举他,视他为大宋的骄傲。可一转眼,这些人怎么翻脸无情了呢?时常夸赞狄青的宰相庞籍对仁宗说,以前武将曹彬立了大功,也只是赏他些金银土地,并没有提拔官职。现在狄青被提拔到这么高的位置,显然是违背了太祖立国以来防制武人的基本国策,长此以往,怕是五代历史又要重演了。这些话传到狄青耳朵里,狄青也怕呀,于是请求仁宗免去他的职务,到边疆去打仗。宋仁宗不置可否。
这时连欧阳修,要求罢免狄青。而仁宗却无动于衷,这些人开始使用旁门左道,不久后,流言四起。“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正长角。“有人”说狄青家中发出奇怪的光。跟着“有人”举出更多可疑的征兆,说是狄青要谋反。狄青五内俱焚,不知如何是好。按文臣的看法,不撤狄青,赵家祖宗全要诈尸。
此时宋仁宗也没主意了,只好把狄青派去外地做官,让他离开了京师。出了京城的狄青也不得安宁,宋仁宗经常会派人去看他在做什么,半个月一次,狄青被吓得得了恐惧症。四十九岁那年,狄青因忧惧过度而去世,死后,无论是狄青还是那些文臣,都松了一口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是大宋 胆小,而是历史上军阀乱政的教训太深刻。这种心理积累下来,后果就是一方面朝中无大将、恐辽恐得睡不好觉,一方面放着狄青这样的好干部不敢放手使用。这样下去,自然是只有退步没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