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古代嫡女和庶子相比 两人谁的地位孰高孰低

古代嫡优于庶,子优于女,那么问题来了: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更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昔年周王分封天下以宗法管束万民,建立由大宗小宗层层分管的封建等级社会,在这一体系中,大宗,为嫡系嫡出,小宗则为旁系庶出。在这一社会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大宗小宗之间的权力划分,同时也是地位高低的划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明确阐明了中国社会千百年来继承下来的家族土地制度,维系这一土地制度传承的,就是由宗法制衍化出来的嫡长子继承制。

在帝王统治中,嫡妻所生的嫡长子即为下一任继承人,而在脱离统治阶级的百姓家中,嫡长子也是家中最有地位的人。而在中国古代,女子向来有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说法。随着封建帝制的不断发展,女性日渐沦为男性附庸。那么在这样的社会体系中,嫡女与妾室所生的庶子之间地位孰高孰低?

嫡优于庶的产生与发展与影响

要探寻嫡优于庶的根源,就要搞清楚嫡长子继承制。中国古代的文明确立实际上要溯源到广域王权国家的确立,这也是为什么夏代至今仍然有争议的原因。管理一个广域王权国家,周朝想出了一个办法,宗法制。宗法制实际上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周武王灭商之后,要驾驭比以往更广阔的土地,于是便以血缘为亲疏,分封天下,分配政治权利。

在这一制度中,嫡系王权宗族拥有最核心的权力,其余诸侯王以此类推,宗法制,分封制,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政治社会。虽然后来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并起国家纷乱 ,但嫡长子继承与宗法观念却由孔夫子的儒家思想继承下来。在此之后,宗法观念便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彼此之间又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观念。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孔夫子认为,导致天下大乱诸侯争霸的原因就是礼崩乐坏,因此,他推崇遵循周王的礼教与思想,宗法制便是其中之一。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儒家思想的出发点便是尊古和维护统治,维护上层统治者的核心利益。后秦始皇焚书坑儒,尊法家思想,毁尽天下儒学诗书,而无礼教可尊的社会终究遭到反噬,秦二世而亡。自汉朝起,董仲舒将儒学的地位推到了顶峰 ,在此之后的几千年时间,儒家思想再也没有退出过历史舞台。

从这一层面我们可以窥见,儒家思想推崇的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统治者统治封建社会,社会层面需要的也是这样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学说去平衡阶级矛盾,于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得到了历朝历代的推崇。综上,由周王而始,和分封制挂钩的宗法制,在分封制无法满足统治者统治需求时,又能和郡县制,科举制,等挂钩。而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遍及封建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

比如在古代社会中,婚丧嫁娶,婚姻的选择上,往往嫡子更有竞争力,嫡子未婚往往庶子不能先行结婚,如果家中父母早丧,庶子次子的婚姻决定权都在嫡子手中,俗语称,长兄如父。丧礼中,主持大局守灵哭丧的为首者一定也是嫡系血脉,在遗产的继承中,和现代社会多子女家庭的平均分配也不同,往往嫡子继承全部家业,奉养全家,庶子是没有继承权的。

嫡女与庶子的权力范围

和很多人认知的不同,中国古代的庶子女,其实和家仆并没有太多区别。嫡系子女,往往由正室所生,正室的妻子,一般情况都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在家庭地位中,男主外女主内,正室妻子统管全家的财务支出分配和人员调度,拥有仅次于家主的最大发言权。正室所生的孩子,也都是家产的直接继承人。

而庶子往往由妾室所生,这又分为两种情况。在民间,妾室或由主家采买二来,或由主家知根知底的平民亲族提供,而妾室在家庭中的地位,其实和奴仆并没有太大区分。比如在《红楼梦》中,赵姨娘虽然是探春的生母,但探春只认王夫人为母亲,在赵姨娘与芳官打起来时,芳官也曾骂到“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而身为长辈的赵姨娘,却能随意被王熙凤辱骂编排,即使贾政这个家主在感情层面上更亲近于赵姨娘,也无法撼动王夫人地位分毫。

而妾室的另一个由来,即是王孙公子幼年时期的女奴,一般大家大姓都会给少爷们准备通房,在他们小时候便采买一些貌美的女子近身伺候。比如《红楼梦》中的袭人,麝月,晴雯等人,便是姨娘预备役。妾室,不仅要伺候自己的夫君,更要伺候正室夫人。而妾室所生的子女,自己是没有抚养权的,一般情况下,都和奴仆一样,庶子女没有权力享受家产,所嫁娶的也都是和他们一样的庶子女或者商贾之家子女。因此,嫡子女和庶子女的阶层首先就不一样,所以即使女子地位低下,嫡女依然比庶子要更有话语权。

皇权旋涡中的嫡女与庶子

在除皇族以外的社会中,嫡女即使外嫁,嫁的也是门当户对的公子王孙,也只可能是正室,而庶子选择的配偶只可能和他们一样庶出身。所以不论嫡女是否外嫁,地位上永远高于庶子。而这一点在皇族王室却又是另一种说法。

皇室中的“妾”,首先就来自于大家大族的嫡系女,皇帝的孩子,虽然也分嫡庶,但嫡庶之间并没有太多区别,在皇位的继承上,虽然嫡子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但更多情况还是择优继承。区别于平民的权力,皇族本身拥有了无上权力,因此在皇位争夺中,庶子并没有太多短板。比如清朝的康雍乾三代,帝王继承人都不是嫡子,但都能将国家管理地很好。而嫡女,在皇室中显然更加危险。

结语:唐朝时期受武则天影响,长公主等嫡女都能获得优待,在政治上有很大发言权,可到了宋朝,这一局面被扭转,大多数公主都要面临着和亲,下嫁,和搅进斗争的风险,稍有不慎便是身死道消。到了明朝,没有了和亲这一顾虑,但嫡女外嫁之后权柄下移,女子不参政又将她们的权力范围缩小,于是皇族庶子地位往往要高于嫡女。综上可见,嫡女与庶子,孰高孰低,皇族和平民的境况完全不同,要分而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