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未解之谜 > 正文

古人肉食一般都吃些什么 尤其狗肉最受欢迎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人吃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前看武侠片,大侠们到客栈里都要点上一盘牛肉,一坛好酒,那古人到底都吃什么肉呢?

其实,古代的普通人,首选的肉食应当是鸡、鸭、鹅、狗。

因为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与现代不同的是,小农经济下,自给自足才是常态,所以肉食的摄取多来自于农家的自主饲养。

而能够自主饲养的牲畜,又以鸡、鸭、鹅,狗最为容易。

这中间,狗又是最常见的。狗有看家护院的作用,同时又能用主人吃剩的残羹剩饭喂养。

既有实用价值,又容易饲养,而且我国旱涝灾害频发,伴随的就是经常发生的饥荒,所以狗就是最主要的应急储备粮。在平时养狗,饥荒的时候就先杀狗保命。

其次是鸡,鸭。它们的顺位在狗之后,除了它们缺少狗实用价值。

如果只是散养,让鸡鸭自寻虫子来吃,是养不肥它们的,而且它们也需要一些特定的饲料。

所以在粮食充足的丰年,才会有更多的农人饲养鸡鸭鹅等禽类。

在鸡、鸭、狗之后,古人还会偶尔食用羊肉,但是羊需要放养,在内地农耕区的产量并不高,所以羊历来是一种高等级的食物,普通人是吃不起的。

在羊之后才是牛,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不准杀耕牛,但是这并不妨碍古人吃牛肉。

因为不能杀牛,不代表牛不会死。但凡耕牛生病,或者出现意外受伤乃至死亡,在向官府报备后,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可是也正因不能杀牛,所以牛肉的供应量确实不大,所以也会非常昂贵,普通人同样吃不起,所以牛肉成了大侠的标配。

在牛肉之后,才是猪肉。

猪肉的顺位在古代之所以这么低,表面原因是它处在鄙视链的底层,

《本草纲目》说:“猪,吃不择食,卧不择埠,目不观天,行如病夫。其性淫,其肉寒,其形象至丑陋,一切动物莫劣于此,人若食之恐染其性”。

连非常喜欢东坡肉的苏轼都说:“富家不肯吃,贫家不解煮。”

在宋代的宫廷食谱中,也极少有猪肉出现,而主要宫廷的肉食来源是羊。

猪肉在古代是受到歧视的,食用量自然有限。

但在周代时,天子食太牢,是牛、羊、猪俱全的,如果猪真的被鄙视,周代天子为什么会吃呢?

其实这只是表面借口,实质上是个经济账。

因为猪是杂食动物,不像牛,羊可以用草来饲养。猪吃的东西都是人能吃的,而猪又是大型动物,比狗能吃不知多少倍。

所以,一方面,猪跟人抢食物,另一方面,猪吃的还多。《西游记》中,如来佛祖就说猪八戒食肠宽大,可以做净坛使者。其实这也是古人对猪的看法。

又回到我国旱涝灾害频发的问题,人的口粮尚且不足,拿什么去养猪呢?显然养猪的代价高,风险大,收益和产出不成正比。

所以,猪就成为了相对冷门的肉食,通常在盛世的时候,食用量才会有所上升。

但是古人不肯明说是因为成本问题而冷落猪肉,反而对猪肉污名化,我看这就是一种吃不上葡萄嫌葡萄酸的心理。

等到了明代,有了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的传入,猪肉也随之盛行起来。

宋代宫廷喜欢吃羊,几乎没有猪肉供应。可是明清两朝,宫廷食谱中猪肉就很多了。

到了近现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粮食问题得到缓解,猪肉才更进一步,到现在成了主流的肉食选择。

这还是因为猪的饲养,对饲养条件的要求相对不高,只要供应足够的饲料,并不需要太多的其他需求。

可是牛羊却需要牧场,需要新鲜的牧草,所以牛羊的养殖成本已经远高于养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