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换个太子很难吗 李世民为何不废李治立李恪
你真的了解李恪和李世民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十四子,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李世民的诸多儿子也是性格各异,能力天差地别。要说李世民那么多儿子里面,谁最有能力,当属吴王李恪,李世民对李恪这个儿子也是喜爱有加,经常在大臣面前夸奖他。
(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李恪)
在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生后,李承乾被废,魏王李泰因为牵涉其中,也出局,剩下有实力争夺太子之位的只有吴王李恪和晋王李治了。李恪虽深受太宗喜爱,可惜不是嫡子,以丞相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们偏向于由李治做太子,李世民心里不愿意,但还是答应了。
可是立李治为太子后不久,李世民怀疑李治仁弱,想换成李恪,便叫长孙无忌来商量。
太宗对长孙无忌说:
“你劝我立晋王为太子,然而晋王懦弱,恐怕不能守住国家,怎么办?吴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坚持抗争,认为不可以。无论李世民怎么说,他只是坚持那问话:
“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这么重要,怎么能随便改变?”
李世民劝不了长孙无忌,只好打消了废立太子的念头。
那么,疑问来了,李世民何等霸气之人,为何换个太子如此为难?他为什么不赌一把,废李治,立李恪为太子?
(李世民)
一是因为李恪的出身,十分尴尬
李恪不是嫡子。
李恪的母亲是杨妃,杨妃是谁呢?杨妃乃是暴君隋炀帝的女儿,前朝公主,可以说李恪是融合了隋、唐两代皇室血脉,高贵无比。但也正是因为此原因,李恪当不成太子,因为唐是推翻隋而建立的,可以说是李世民亲手终结了杨家天下,这样的灭国之仇,就算隋炀帝的女儿无心复国,李世民再宠爱杨妃也是不可能立她为皇后的。一旦立她为后,李恪就成了嫡子,说不定就有隋朝余孽将李恪作为隋炀帝后人暗中谋划,待李世民驾鹤西归,李恪登基为帝,很有可能就会被人利用改唐复隋。
满朝文武都不愿意看到这个后果,因为这个后果一旦出现,将天下大乱,他们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所以他们不支持李恪。
(李恪)
二是因为李治的家族势力,过于强大
自古以来被立为储君的人,大多都有强势的外戚在朝中当政,唐太宗所立两任太子李承乾和李治,皆是长孙皇后之子。而长孙皇后背景强大,她的舅舅高士廉做过宰相,她的哥哥长孙无忌乃是凌烟阁第一功臣,也官居宰相,长孙一氏在朝中的势力是无人能敌的。李恪呢,作为隋唐两代皇室血脉后人,看起来出身高贵,但实际上却在朝中无人支持,他的外戚是杨氏后人,这作为前朝余孽是断不可能在朝堂上有话语权的,所以李恪在朝中是毫无根基。
(长孙皇后: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无忌的妹妹,李治的母亲)
长孙无忌不仅是唐朝宰相,还是当时关陇贵族集团在朝中势力的代表。关陇集团自南北朝以来就成为显赫的门阀势力,在那时想要当皇帝都要得到关陇集团的支持才行,由此关陇集团左右着王朝更替的命脉。曾经,隋炀帝即位后想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所以三征高丽,想借此消弥关陇集团之兵力、财力,这引起了关陇集团的不满。于是关陇集团就支持李渊趁势而起,夺取了隋朝天下,建立了唐朝。因此,关陇集团是不可能支持拥有隋炀帝血脉的李恪作为太子的,他们只会拥立属于自己一方的长孙皇后的儿子为太子,来保住自己的利益。
(李治)
三是因为,李世民已经没时间赌了
其实,李世民并不害怕长孙无忌和关陇集团,以他的智慧、实力和手段,再难的对手他也能拿下。可惜,天不假年,李世民时间不多了。
立李治为太子那年,是公元643年,当时李世民45岁,正值壮年。接下来,李世民在做一件大事,就是征讨高句丽。前面说了,隋炀帝三次征讨高丽,目的是想借此削弱关陇集团实力,李世民也征高丽,而且也征了三次,是不是出于相同目的呢?不得而知。但征讨高丽时,李世民在安市会战中受了重伤。据朝鲜大儒金昌翕在其作品《三渊集》中记载:
“凤城或云是安市,千秋大胆杨万春,箭射虬髯落眸子。”
“虬髯”代指李世民,是说李世民被射伤了一只眼。另外,《资治通鉴》又记载,就在征高丽回来时,李世民得 了“痈疽”,严重到了“不能行走”的程度。至此身体一直不好,于三年又八个月后的649年去世。
可见,从李世民废立太子到辞世,只有六年时间(643年至649年),这六年时间,李世民一边忙于征高丽,一边被病痛折磨着,已经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赌一场了。
(李世民)
李世民死后,李治登基,李治的统治远远不及李世民,致使武则天以周代唐,李氏差点失掉江山。而李恪,则倒霉透顶。李治上台,长孙无忌大权独揽,为了不让李恪威胁到李治,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谋反叛乱案”将打击范围扩大,李恪被陷害致死,直到神龙年间才得以平反正名。李世民在冥冥之中,要是知道他最心爱的儿子是这样的结果,不知他心里会怎么想,他后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