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汉武帝之后,再也没有帝王实行过推恩令是因为什么?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在封建皇权时代,推恩令是解决藩王权力过大的重要举措,被称为“无解阳谋”。奇怪的是,汉武帝之前,没有君王使用过“推恩令”。汉武帝之后,也没有君王使用“推恩令”。可以说,汉武帝的“推恩令”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汉武帝之前的人不够聪明,想不到这个办法吗?或者汉武帝之后的君王,不愿意“抄作业”?

显然不是这样的。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汉武帝之前的君王,没办法用“推恩令”;汉武帝之后的君王,已经用不着“推恩令”了。

封建皇权制度虽然是秦始皇建立的,但真正让封建皇权制度变得成熟,变成一个此后一直延续两千年的制度,是在汉武帝时实现的。

秦始皇虽然建立了皇权制,但是秦始皇的皇权制,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理论保障都不完善。秦始皇的朝廷中,只有秦始皇一个皇帝,没有藩王。秦始皇的儿子、兄弟以及亲戚们,权力都非常小。虽然那时候秦始皇把自己叫“始皇帝”,他想要此后的皇帝,二世三世乃至万世,但因为他所建立的并不是“家天下”,而是一个人的天下,因此家族并不昌盛。到秦二世的时候,秦朝就灭亡了。这就是秦始皇的组织形式不完善的表现。

另外,秦始皇建国以后,依然采用法家思想,用高压政策对待国内的臣民。这一套理论,直接就和天下老百姓对立,所以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

既然秦朝连一个藩王都没有分封,所以“推恩令”自然就没有市场了。

清朝之前的西周、东周时期,有不少的封王。不过那时候的封王,不能叫藩王,而是叫诸侯王。诸侯王和藩王的区别在于,皇帝把土地分给藩王以后,理论上是可以重新要回来的。尽管要回来的难度可能很大,但是皇帝在法理上是站得住脚的。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土地是皇帝的,皇帝想封给哪个就封给哪个,皇帝想要回来自然就可以要回来。

周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王以后,周天子是没有资格要回来的。法理上周天子分给诸侯王的土地,就是诸侯王自己的。周天子想夺回这片土地,是违规的。

既然西周、东周时期,封出去的土地,不属于周天子的,因此周天子没有资格再指手画脚,对诸侯国内的土地进行二次分配。也就是说,“推恩令”在西周、东周是没办法实施的。

再来看看刘邦建国到汉武帝之前的那一段时期。

那一段时期,“推恩令”也是没办法实施的。

刘邦最开始还是想如秦始皇那样,建立一个唯皇帝独尊的王朝。但是刘邦由于自己打仗能力不行,加上本身没有太大的威望,因此在建国时期,他只得把土地不断地分给包括韩信、彭越、英布这些打仗能力强大的异姓诸侯王。但是把土地分给异姓诸侯王以后,刘邦立刻看到,这种分封的危险非常大,很可能重复西周、东周时期,周天子没有权力的悲剧。所以,刘邦大肆诛杀异姓诸侯王。同时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刘邦又大肆把自己的儿子和弟弟封为王,从而形成一种“家天下”的组织形式。乃至于项羽亲人,他也给他们赐姓刘,目的就是把这个“家天下”变大。

所以,刘邦时期是不可能搞“推恩令”的。如果搞“推恩令”,那就是在削弱刘家的权力。因此,刘邦不但不可能搞“推恩令”,还要增加刘姓藩王的权力。

后来,汉文帝、汉景帝由于要搞休养生息,不能折腾,因此一直没有对刘邦搞出来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造。尽管到汉景帝的时候,汉景帝想过削藩,但是他只是稍微尝试了一下,并不彻底,而且还因此引发了“七国之乱”,尽管汉景帝把“七国之乱”平定了,但他也没有大动干戈,没有对这种组织形式动大手术。所以,汉文帝、汉景帝也不可能搞“推恩令”。

咱们再来看看汉武帝之后的情况。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后,后世的皇帝,没有一个皇帝使用“推恩令”来处理藩王的问题。明明“推恩令”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为什么后世的皇帝不再使用“推恩令”了呢?

其实,后世的皇帝之所以不再用“推恩令”,是因为不需要用“推恩令”了。

汉武帝采用“推恩令”一大功绩,还不是把藩王的土地变小,从而削弱他们的权力,而是汉武帝强化了皇权制。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的方式,告诉所有的藩王们,你们所获得的土地,是皇帝赏给你们的。虽然赏给你们了,但你们只有使用权,不具备所有权。皇帝任何时候都可以想重新分配就重新分配,想收回来就收回来。

这个概念十分重要,他是后世皇帝们解决藩王割据的最重要的依凭。

有了这个依凭以后,藩王们无论被分封在哪里,实际上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因为土地不是他们的,老百姓也不归他们管,而是归地方政府管。他们能够享受到的,无非就是一些税收。到了后世,他们甚至连收税的权力也没有了,他们只能享受国家给予的俸禄。虽然那个封国是他们的,但是管理权限却是地方政府的,他们只不过住在那个地方而已。

既然土地并不是他们的,因此后世的皇帝,就没有必要再使用“推恩令”了。

有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观点,他们说,藩王的权力没有你说的那么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八王之乱”和靖难之役,都是因为藩王权力过大而作乱的表现。

事实上,就算是这两次藩王作乱,也与藩王所处的封国,没有太大的关系。“八王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晋惠帝是一个白痴,控制力弱。再加上外戚和后宫作乱,从而引起藩王们的不满,才聚集军队,闹起了大动乱。换一个历史时期,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靖难之役和“八王之乱”的情况差不多,也是因为皇帝和藩王之间的矛盾,引起的一场动乱。作为藩王的朱棣,本身不但没有什么封地,甚至也没有多少军队。朱棣在一开始打仗的时候,其实是捉襟见肘的。后来才是越打军队人数越多,打了四年才打败朱允炆。

由此可见,不论是西晋初年,还是明朝初年,藩王都不存在分封的国土面积太大的问题,因而“推恩令”也就没有实行的市场。

一句话,汉武帝在采用“推恩令”的时候,已经基本上解决了藩王的问题,因而后世没有必要再采用“推恩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