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川盆地为何是兵家必争之地 四川是怎么成为战略要地的
还不知道:古代四川地区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历史中,四川盆地曾被无数兵家、战术家所重视。很多人认为,四川盆地在战略方面,对中国来说极其重要,而在国家危难之际,四川盆地的重要性亦是远超全国各地,以至于“四川不灭,中国不灭”。然而,纵观历史上的四川,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交通还是文化方面,都不是最优。除了自古川军极度爱国能为其加分外,四川盆地真有这么重要?又为何能成为我国的战略要地呢。
军事地理位置优越
其实,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其军事位置优渥,易守难攻。
纵观历史,说起曾占据四川盆地最著名的人物,便不得不提起刘备和诸葛亮。三国时期,诸葛亮用隆中策,为刘备制定了未来成大事的战略方针,而在其中,蜀地便是其认为的关键地域。内中原因无他,因为四川盆地的地形,就决定了四川在防守方面的作用及独特的军事地位。
地理层面
首先,从地理层面讲,四川地理位置极佳。它与西藏接壤,而青藏高原也成为了其天然的地理屏障。同时,由于其特殊的盆地属性,还造成了八山一体的局面。在那个不存在空军的时代,盆地的地势对防守一方助力极大。蜀地拥有10万大山,盆地面积多达16万平方千米,天生奇险,阻隔难通,可谓易守难攻。借助盆地之势,守方只需拨出一定队伍,防守关键要口,便能将敌人拒之“门”外,以极小的损失取得巨大战果。而敌人若想进攻这样的地形,则是难上加难,对进攻方的士气和经济其实也是重大的打击。
天府之国
首先,打仗绝非过家家,战争打的是人、是粮、更是钱。组织一支庞大军队进攻,本就是一笔惊人的开销。武器装备及维护需要钱、全军将士及战马的粮草需要钱,后勤输送粮草也需要钱,在如此恐怖的开销之下,军队要么有雄厚的财力支撑,要么就得以战养战,就地掠取。但由于蜀地独特的地理位置,若难以快速攻入,根本没啥军队能打得了持久战。反观蜀地,本来守方就占优势,蜀地还有着最适宜耕种、多达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川西平原。物产丰盈,资源丰富,一向被称之为天府之国的蜀地,根本无惧敌人的封锁,仅内部便能自给自足。
人口众多
另外,从人口方面讲,四川也从不缺人。秦国时,大批移民从中原地区迁移到巴蜀之地。而当李冰修建都江堰后,四川农业得到飞速发展,更在极短时间内在各方面达到全国巅峰水平,人口飞速提升,而这也是秦始皇能统一全国的重要保障。
汉朝时,仅仅100年的时间,蜀地人口便从西汉的350万人,增长到了东汉的4700万人口,增长迅猛,而这也是诸葛亮敢数次北伐的底气和重要原因所在。当然,蜀地人口固然重要,但川军更是国家的脊梁!
川人之魂
在历史中,蜀地人口虽然涨势惊人,却也时常出现一个奇怪现象,那便是人口总会周期性锐减,断崖式暴跌。而造成这一切的不是饥荒,不是疾病,而是川人不屈的反抗精神。纵观国内内战,川人的表现其实非常一般,没啥亮点。但面对外敌入侵时,川人却挺起民族脊梁,誓死不屈。
蒙古铁骑横扫四方时,川人抗击蒙古52年之久,直到北宋灭亡,川军都未屈服,仍在抵抗。也正因如此,这一时期的四川人口从1200万被杀至80余万才罢休。元朝的“教训”已经如此深刻,但面对清人入关时提出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时,川人却不像深受儒家教诲的文臣一样,主动剃发,谦卑地低下头颅,而是决定“留头”。也正因此,面对清人残忍的政策时,川人再度遭到屠杀,却不知比那些腐儒,强了多少倍。
抗日期间,面对日本强大的近现代化武器,川军拿着最烂的武器,却挺着最高的胸膛与鬼子展开血战。滕县保卫战、台儿庄之战,川军用鲜血与顽强,打出了风采,即便全军覆没,也丝毫不退,令人震撼,而这不过是川军参与无数战役中的一场,英雄们从未想过屈服。
“死”字旗
如今,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收录着一面死字旗。它是川军战士王建堂年迈父亲亲手制作的大旗。当时,由于其父年事已高,无法参战,也无法赶到县城为儿子送行,因此特意托人将自己制作的“死字旗”交给儿子,叮嘱他舍生忘死,奋勇杀敌。只见旗的右侧这样写道:“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而旗左则书有:“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拿着父亲给予的大旗,王建堂此后舍身忘死,前线三次负伤,他都带着父亲的期望,努力抗击敌人,更体现出了中华儿女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怀。
川人,死守川地,更不会负国,再配合蜀地独特的地缘优势,而这便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