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未解之谜 > 正文

丈八蛇矛到底属于什么武器?历史上真的有这把武器吗?

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一样,张飞的兵器“丈八蛇矛”经过《三国演义》的煊染而声名赫赫。在新版的电视剧《三国》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飞的“丈八蛇矛”矛头弯曲似蛇,更为惊奇的是其矛锋如毒舌吐信般双锋并举,煞是威风。不过,好看归好看,此“蛇矛”只是凭空臆想,在战场上中看不中用。

道理其实不复杂,突刺类兵器如矛、戟等,其杀伤力取决于尖刃刺击时产生的压强,矛前两个尖,明显会减小压强,穿透力不如单尖,况且中间新月形的矛锋增加了遇阻的概率,很容易就折断锋尖,其装饰性明显大于实战意义。所谓丈八蛇矛,是小说家为了给张飞增添英雄气概的捏造之物。《三国志•张飞传》中说他大闹长坂坡时,只是说“据水断桥,瞋目横矛”。那么,“蛇矛”称谓有没有来源呢?有,汉代称“丈八长矛”为矟(shuò),如《释名•释兵》:“矛长丈八曰矟,马上所持。”矟音同朔,故后又称槊(shuò)。由于矟和蛇音相近,而矛长又似蛇,故而丈八之矟就讹称为“丈八蛇矛”,并在后世流传颇广,特别是绣像本《三国演义》中将丈八蛇矛的矛头画成长而弯弯曲曲如蛇之状,就与其本义相差很远了。

丈八长矛有多长?汉魏的一丈八尺,约合今天的4.15米,这种长度不是夸张,两军对阵,双方都挺矛前刺,矛身长的就可先刺及对方。但矛的长度也不是越长越好,根据使用者的体力及熟练程度,矛的长度有所不同,太长了单兵操作有困难,不灵活,但古代的矛一般都在3米以上。秦兵马俑坑中所出的最长的矛达6.7米,这可能不是实战品,而是仪仗性的。如用于实战,至少要两个人才能操用。若干支这样的长矛集合一起对付骑兵冲击倒是会有效果。

三国时,长柄矛是制式兵器,大量装备部队。刘表支援黄祖,一次派出5000长矛兵。长柄矛也是关西兵擅长的兵器,连关西妇女也载戟挟矛。当时的许多名将都使矛,如关羽、张飞、吕布等。曹操、曹丕父子都曾“上马横槊”(《南齐书•垣荣祖传》),故而苏轼的《赤壁赋》中有曹操“横槊赋诗”之句。

从汉到唐,是由矛到枪的演变时期,也就是由青铜所造的较长的矛,到由钢铁所造的较短的枪的演变时期。唐初大将尉迟敬德,不仅自己善使矟,还“善避矟,每单骑入贼,虽群刺之,不能伤,又能夺取贼矟还刺之”(《新唐书•尉迟敬德传》)。但这时期矛的矛头逐渐变短,也就成为后世的枪。矛头变短就更节省金属,也更适用。

无论是枪或是矛,凡是突刺兵器,在金属的矛(枪)头下边,杆的前方都有用丝线或兽毛札制的“缨”。其作用是当刺中敌人身体时,敌人伤口的血被缨阻挡,不致顺着杆向下流淌,使杆变得湿滑而难以把握,这一细节血腥气十足。当然,杆上加缨,也可以使得枪和矛更加威风、有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