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让刘伯温当丞相 刘伯温为什么会拒绝这个位置
你真的了解刘伯温不当丞相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那些自古到今成就卓著的人,不仅要有宽容的能力,而且要有礼贤下士的心,还要保持求美和渴求的心态。刘备听说诸葛亮智谋超群,备上厚礼前去拜访,结果两次都无功而返,他的三兄弟张飞比较没有耐心,但刘备并没有放弃。最终,他真诚打动了诸葛亮,留下了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在重视人才方面,朱元璋也做得很好。为了邀请刘伯温出山,朱元璋也花了一番苦心。 《明史》记载:"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刘伯温是进士出身,曾在元朝任官,后来辞职退隐,在他的家乡讲学。声誉已广为传播,数百英里以外的人们都知道他的事迹。
征服金华后,有人告诉朱元璋,在距金华不远的青田县,有一个刘名基字伯温的人,他的学识很广,精通象纬之学。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甚至可以和诸葛亮相比。朱元璋非常兴奋,即使刘伯温不如诸葛亮强大,这人也绝对不简单,普通人无法和他相比较。如果他可以被招募到他的麾,那将如虎添翼。
为了表示对刘伯温的尊重,朱元璋原本打算亲自去邀请他,但由于他忙于军务,他别无选择,只能派人处理此事。另外,朱元璋拿出私人住房的钱,并用大笔钱雇了刘伯温。谁也没想到,刘伯温根本没有露面,他随便找借口拒绝了。他甚至没有看一眼金银珠宝。
朱元璋不仅生气,还称赞刘伯温的人品。不为金钱而动摇的人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必然具备普通人所没有的能力。于是,朱元璋改变了策略,请属下孙炎修书,这使刘伯温感到了自己的诚意。史书云:"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经过几番周折,刘伯温终于同意将家里一切安排好之后,并去军营与朱元璋会面。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刘伯温甚至没有喝茶,就带着朱元璋分析了现状,并提出了18项对策。对于朱元璋而言,每项对策都是无价之宝。从那时起,刘伯温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在朱元璋的心里没有人能取代他。-赢得了"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美誉,他多次制定计划并做出了贡献,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1367年,吴王朱元璋任命刘伯温为太史令,负责天文历法,恰逢天气大旱。刘伯温说:"肯定有冤情,只要罪己诏,并释放囚犯,不滥杀无辜,就能被上天宽恕,大雨不请自来。"朱元璋二话不说,下令释放即将被斩首的囚犯。几天后,大雨来临。
朱元璋成为皇帝,对功臣进行赏赐,刘伯温因此升任御史中丞,主持编纂《大明律》。他嫉恶如仇,但原则性很强,对事不对人。丞相李善长的知己李彬触犯了法律,刘伯温依法逮捕了李彬。李善长亲自找到刘伯温,并请他宽容面放过李彬。刘伯温不同意,直接处决了李彬,从而得罪了李善长。
此事过后,李善长经常找刘伯温的麻烦,但朱元璋惩罚李善长时,刘伯温为他说情。朱元璋很困惑,问道:"李善长一再陷害你,你为何还要为他说情?"刘伯温笑了,没有回答。李善长被免职,朱元璋亲自把刘博文叫来,对他说:"吾行相君矣。"换句话说,让伯温当丞相。
丞相位高权重,乃百官之首,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位。然而,刘伯温以年迈高龄和没有当丞相的能力而拒绝了。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刘博文果断地拒绝?做丞相不香吗?实际上,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刘伯温已经跟随朱元璋多年,对他的想法也非常了解,谁当丞相都没有好下场,因此他选择了不趟这趟浑水,因此他可以抵制诱惑并拒绝担任丞相。
果然不出刘伯温所料,无论是李善长,还是后来的杨宪、汪广洋、胡惟庸,所有曾担任明朝丞相的人民都有一个糟糕的结局。洪武四年,刘伯温急流勇退,他辞职回了家,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四年后,他因病去世。在武宗皇帝统治期间,刘伯温被追授谥号"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