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陈子昂(659-700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作质朴而苍凉,给人以深沉沉郁之感,引领了初唐诗歌风格的转变,对盛唐诗坛的张九龄、李白、杜甫等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他的成名之路不平坦,他的整个人生很悲凉。

(一)买琴摔琴一举成名

陈子昂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年少时颇有游侠之风,轻财好施,慷慨激情。有一天与人比剑,不慎将对方刺伤,自知酿成大祸,从此以后幡然醒悟,性情越来越沉稳,逐渐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在文学创作上渐次展现出了深厚的天赋。

679年,约21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前往京城长安应考。

他身怀治国济世的豪情壮志,心情无比畅快。殊不知老天难遂人愿,这次应考名落孙山。他回到家乡,前往金华山道观,潜心研究古典文献。闭门苦学几年以后,陈子昂感到学有所成,再次奔赴京城考取功名。临行前,朋友设宴为其饯行。他写下《春夜别友人诗二首》:.....一轮明月隐藏在茂密树林里,夜空中难见银河身影,我与友人们在悠悠洛阳道上分别,何年何月哦才能重新相会。真格是辞采潇洒清丽,情感诚挚动人,且又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

谁会料到这次去同样是名落孙山!面临沉重的打击,自己如何闯出一片天地,扭转目前的惨淡境况呢?

他走出旅店步入街市,听到前面不远处有很响的喧哗声,抬头一看很多人围在一个摊位前。陈子昂走去一瞧,摊位前有一个老者在卖古琴。那时代一把古琴大概百多两银子吧,可是那老者要价是一千两银子,还说只能卖给知音者。那意思说既使遇到了“土豪”有钱,但不懂音乐,我也不会卖的,我不是那种见钱眼开之人。

陈子昂灵机一动,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他挤到摊位前,给老者说,我出三千两银子,你卖给我好了。老者抬头看了看风度翩翩的陈子昂,点头应允了。

围观的人都好心地劝他不要上当受骗。陈子昂大声地报出自己姓名和暂居旅店,然后给众人说:我粗通琴艺,明天用这把琴给大家表演,请大家到我暂居的旅店来欣赏。

第二天众人来到旅店欣赏陈子昂的表演、陈子昂作了个四方揖说:不好意思,我弹琴是假,摔琴是真。说完把琴往地下一摔,琴被摔得四分五裂了。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受到了长安城不少人的关注,当然陈子昂的诗歌和文章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不少文人墨客看了他的作品都大加赞赏,不久他就高中了进士。

(二)仕途艰难不得志

虽然文人墨客看了他的作品都大加赞赏,但他抱怨满腹诗书没派上用场却得罪了达官贵人,加之他心直口快,导制他一直不为朝廷所重用。

不久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执掌大权,商议将唐高宗的灵柩迁到京城的梓宫。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个很厉害的女皇帝,她重用酷史,朝中大臣言辞稍有差池便会被酷史抓去严刑拷打,惨遭杀身之祸,因此人人自危,谏路阻塞。武则天移动唐高宗灵柩之事,请大家提出意见时,大家都闷起不开腔,没有任何人提出一点疑议。唯有陈子昂不信“邪”,冒着生命危险上书进谏。幸运的是,武则天看了陈子昂的奏章后,不但没有责怪,反而产生了一些好感,也很欣赏他的才华,遂授予他一个小官职。后来他的官做到了右拾遗。

中国古代的拾遗和补阙均为谏官,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相当于当代的监察兼助理,为正八品官职。

696年,契丹攻占营州(今辽宁省境内),武则天派武攸宜率领部队征讨,陈子昂在其幕府担任参谋一职,随大军出征。武攸宜不具备当军事统帅的素质,缺乏谋略,行事草率,第二年就打了大败仗。耿直的陈子昂屡屡向武攸宜进言,武攸宜不采纳他的意见,还看他不顺眼,随意找个理由把他降为了军曹。战事不利,自己又接连受挫,不觉悲从中来。

时节不居,岁月蹉跎,十年很快就过去了,他总觉壮志难酬,心有余而力不足。营州战后归京不久,他果断辞官回乡。父亲离世了,他在父亲坟边搭建一座小房守丧。当朝的权臣武三思,对陈子昂恨之入骨,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不少罪名。加害于陈子昂。陈子昂最终冤死在狱中,时年42岁。

(三)影响盛唐诗坛的人物

陈子昂是“初唐四杰”之外的又一个初唐大诗人,他进一步发展了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四人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将齐梁诗歌遗留的那种绮丽纤弱气息全部摒弃。陈子昂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等。

在诗歌发展史上,早期有刘勰、锺嵘用“比兴”“风骨”的传统风格反对南朝那种形式主义诗风。王勃反对唐初的那种宫廷绮丽柔弱诗风,指责他们是“没有骨气、缺乏刚健”。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富有实践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生的新诗风开辟道路。

除了诗歌革新外,陈子昂在散文革新上也有成就,用的是比较朴实畅达的古代散文,在唐代也是开风气之先河。从而为以后开展的“古文运动"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最后笔者试着用现代诗译出他流传千古的名诗《登幽州台歌》:

朝前看啊,不见古代勤政谋政的圣君:向后望啊,难观后世不拘一格求人才的明主。我环顾那悠悠无限的苍茫天地,控制不住满怀悲伤的纷纷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