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爆发于何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称帝后对东吴发动的第一场重大战役,今天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官渡、赤壁、夷陵)的最后一场,夷陵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并且稳定下来,自公元222年至公元263年蜀国灭亡,三国稳定对峙了40多年时间。
公元221年,称帝不久的刘备以给关羽报仇为名,出动大军意图夺取荆州,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最终于公元222年在夷陵一带打败蜀军,蜀军死伤惨遭,一年后刘备在羞愤中去世。
夷陵之战是三国鼎立最终形成的标志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直到公元207年曹操才彻底消灭袁绍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为三国分立奠定了基础,曹操统一的步伐暂时被阻滞,刘备、孙权联盟的局面初步形成,此后刘备跨有荆、益,又夺了汉中,三分局面进一步稳固。
夷陵之战后,东汉十三州,曹魏得其九州,占天下十分之六七,吴得三州,蜀得一州。天下户口,魏占十分之八,吴蜀两国共占十分之二。吴蜀无法单独与魏抗衡,两国唇齿相依,谁也离不开谁。吴蜀联盟,减少曹魏优势,形成了南北均势。夷陵之战解决了荆州的归属,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地理均势,才正式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夷陵之战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夷陵之战是曹魏统一天下的最佳时机
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的,从战后形势来看,夷陵之战之后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稳定下来,但其实吴、蜀夷陵之战前后,却是曹魏一统天下的最佳时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明白的道理。自公元221年7月,到公元222年8月,刘备举国伐吴,死磕孙权。这一年多的时间,强大的曹魏本来有两次机会可以出兵,伐灭吴国或者蜀国,可惜曹丕都错过了。
刘备率军伐吴,孙权举全国之力应付,并向曹魏称降,朝臣很多都向曹丕庆贺,但刘晔却认为孙权并没有臣服之心,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称降。刘晔更建议曹丕乘虚领兵攻灭东吴,以绝后患,可惜曹丕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不但接受了孙权的称降,还封他为吴王。
另外一次出兵的机会,其实是夷陵之战结束后,当时刘备被陆逊大败,蜀国精锐力量几乎死伤殆尽,吴国也经历了一场大战。趁他病,要他命,曹丕在吴国胜利之后,最终选择出兵伐吴,结果却没有取得好的结果,最终无功而返。有观点认为,当时曹丕出兵攻蜀,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三国时期,宽泛一点来算,可以从公元190年诸侯讨董开始,至公元280年晋灭吴一统天下结束。前后90年的时间,公元222年夷陵之战前,是前三国时代;夷陵之战后,是后三国时代。稳定局面形成之前,是打破均势局面的最佳时机,可惜历史的走向,注定了三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