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时期在华州的一场博弈有多混乱?最终获利的是谁?
李晔,即唐昭宗,唐朝第二十位皇帝(888年4月22日-904年9月22日在位),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异母弟。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历过波折后,李晔算是明白了,那些明着要闹事的人,他不能相信,那些嘴里喊着忠君爱国的人,他也不能信。
最主要的是,刀杆子里面出政权。
因此,李克用离开之后,李晔想着组建自己的军队。除了神策军之外,李晔又设置了安圣军、捧宸军、保宁军、宣化军等番号,从长安附近增补了几万人。唯独不同的是,军队的领袖不再是朝臣和将军,而是李姓王爷。
长安的变动让李茂贞深感不安。李克用在的时候,李茂贞装孙子,经常给朝廷送钱送粮;等李克用离开,尤其是李晔组建军队之后,李茂贞经常上奏,指责朝廷不相信他,威胁李晔要用武力来发泄自己的仇恨。
李晔没想到,李茂贞竟然会厚颜无耻到这种地步,他随后命通王李滋、覃王李嗣周、延王李戒丕在京城周边部署防守兵力。
这样的行动属于自保,可李茂贞却故意解读成李晔要主动教训他,于是悍然起兵造反。乾宁三年(896)六月,李茂贞逼近京畿一带,覃王李嗣周在长安城西的娄馆迎战。
官军虽然人数众多,却都是没有战斗力的菜鸟,因此一败涂地。关键时刻,李晔再次向李克用发出了求救信号。
灭李茂贞是李克用给李晔的选择,可李晔放弃了,还质疑他的诚意,如今李晔又想求李克用帮他,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说白了,几个月前,只要李克用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完全有机会做,既然他没做,就代表他的兴趣暂时不大。
面对摇摆不定的李晔,李克用没有理由费力不讨好。路是李晔自己选择,他就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李克用拒绝了,李晔只能寻找其他的出路。然而,偌大的江山,何处才是李晔的容身之所呢?延王李戒丕提议,还是李克用靠谱,李晔可以直接前往太原寻求他的庇护,由李戒丕打前站,探听李克用的态度。
乾宁三年(896)七月十三日,李晔离开长安,打算北上。悲剧的是,李晔碰到了韩建的儿子韩从允,他在此处恭候多时,说是要将李晔迎到华州。彼时,李晔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韩建和李茂贞是一丘之貉,去华州无异于羊入虎口,因此婉拒了韩建的请求。随后,他给韩建丢了好几个官职头衔,希望韩建留守长安,帮助平叛。
不过,朝臣却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前去太原路途遥远,而且路上可能会碰到其他心怀叵测的节度使,还是留在华州比较好。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他们是大臣,去哪里都无所谓,不管是哪个节度使做皇帝,他们都可以继续做官。至于李晔的性命和前途,从来不是文臣们考虑的问题。
李晔的内心是抗拒的,他命韩建面圣,希望当面商议。接到圣旨后,韩建拍马赶到,匍匐在地上哭诉道:“陛下,有狼子野心的节度使不止李茂贞一人,如果陛下贸然北上,恐怕再也没有回来的机会了。
臣虽然不是很强大,但控制关中京畿一带绰绰有余,而且华州距离长安也不远,希望陛下驾临华州,以图振兴大唐的天下。”李晔看到韩建说得诚恳,朝臣又眼巴巴地望着他,大有一言不合就绑架的意思,于是答应了韩建的请求。
乾宁三年(896)七月十七日,李晔到达华州,韩建将自己的节度使军府充作李晔的行宫,自己则搬到龙兴寺处理政务。得知李晔再次流亡的消息,李克用叹息道:当初如果听从我的建议,灭了李茂贞,哪里会有今天的祸患。
又说:韩建真是一个愚不可及的笨蛋,把自己树为靶子,不是被李茂贞所擒,就是被朱温所获。听得出来,话语中只有惋惜,没有任何的抱怨和不轨之心。华州府内,韩建的表现还算中规中矩。李晔屡次让他前去商议国事,韩建都以自己不懂政务为由,婉拒了李晔的召唤。
说白了,韩建如此做派,并非因为他是朝廷的忠臣,而是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皇帝在他手中,韩建不用在乎表面上的形式。就这样,君臣一直过着相安无事的日子。
闲来无事,李晔总想着振兴大唐,可是要干大事,需要人才啊。有一次,庸俗迂腐的国子博士朱朴厚着脸皮自荐道:“陛下,您看臣如何,如果您起用臣,臣保证一个月之内就为您平定天下。”李晔:“善,朕封你为左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何?”于是,满朝哗然。韩建看出来了,李晔对旧臣有很强的不满,想起用一批新人。
于是,他对李晔说道,宰相崔胤曾经依附过崔昭纬,留在身边不是什么好事。乾宁三年(896)七月二十六日,李晔下诏,贬崔胤为武安节度使。一道小小的任命,直接影响了后续的历史。前面说过,朱温有谋夺天下的心思,可他能控制的地盘只有河南、淮北,对长安和华州,他是鞭长莫及。因此,他有想法,苦于没有办法。这一次,宰相崔胤被贬湖南,刚好和朱温碰到了,两人就此搞到了一起。
关系升华之后,崔胤给朱温提了个建议:华州不是皇帝的久居之地,东都洛阳虽然落魄,却是东都,朱温可以花费重金修缮洛阳,奏请皇帝前去巡幸,然后大事可成。
洛阳城很快就修缮一新,为了避嫌,朱温拉着河南尹张全义一起上表,请李晔迁都洛阳,如果有必要,朱温可以派两万精兵前去迎接李晔的车驾。当然,朱温极力夸赞崔胤是个忠臣,朝廷应该将他调回朝廷,委以重任。
朱温的心思,韩建心知肚明。问题是,李晔是韩建的宝贝,他能轻易放李晔离开吗?答案是不能。彼时,韩建以李晔的名义传旨,答应封崔胤做宰相,但警告朱温,你如果想做乖宝宝,那就别打皇帝的主意。接下来,李晔的帝王生涯进入了一个平淡期。
李晔身处华州,却心系长安,每想到故国山河沦落敌手,心情就倍感沉重。无边的愁绪荡漾在心头,几杯美酒下肚,几首悲情的诗作随之而出: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飘飘且在三峰下,秋风往往堪堪飘洒。肠断忆仙宫,朦胧烟雾中。思梦时时睡,不语长如醉,早晚是归期,苍穹知不知。
对凡人来说,琴棋书画的日子是幸福的,对李晔来说却是煎熬的。然而,就算惬意而烦闷的日子,对李晔也是一种奢侈,因为韩建开始闹事了。事情的起源就是李晔组建的王爷亲军。安圣、保宁、彭宸、宣化具有禁卫军的职能,宦官集团一直想收编他们,可李晔死活不答应。
最后,李晔任命通王李滋为开府仪同三司,统管诸道军事,覃王李嗣周、延王李戒丕等亲王统帅禁军,将大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也就是说,韩建想随心所欲地控制李晔,李姓亲王就是他的绊脚石。
乾宁四年(897)正月,华州城防将军张行思上奏道:睦、济、韶、通、彭、韩、仪、陈八位王爷图谋杀害韩建,劫持李晔的车驾前往河中。
很显然,韩建想挑拨李姓亲王和李晔的同盟关系。不过,李晔的政治嗅觉很敏锐,他平复了情绪,随后命韩建来商议此事,可韩建却做贼心虚,以生病为由拒绝前往。李晔无奈,只能留下一句话,他会让王爷们找韩建当面对质的。
无中生有的阴谋,只能坑害善于猜忌,却又不搞调查的人,可李晔打算将此事拿到台面上说,韩建顿时觉得自己给自己挖了坑。他急忙上奏解释,说不必让王爷们解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随后,韩建终于露出了青面獠牙:如果陛下真的疼爱这些王爷,就请他们回到十六王宅,为他们挑选名师,教他们琴棋书画,至于兵权,凭他们手下那点乌合之众,还不如早点解散。
韩建知道李晔不会束手就擒,于是直接带兵包围了李晔的府邸,打算强行逼宫。就这样,韩建和李晔对峙了一整天,傍晚时分,精疲力竭的李晔终于下诏:卸掉所有王爷的兵权,解散安圣、捧宸、保宁、宣化四支亲军,总计两万余人,上缴所有军备物资,王爷们暂回长安,待在十六王宅。
驱逐了亲王,解散了禁军,韩建又开始扮起了好人:陛下,您想收复天下,选任贤能之士即可,何必任用亲王呢,这摆明了是对我们不信任。况且亲王的士兵都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当您遇到困难时,他们很可能弃您于不顾啊。
韩建说好话的同时,又派兵诛杀了李晔最亲信的护卫队长李筠,随后逼迫李晔召回了驻扎在外地的几位实权王爷。当然,韩建也知道自己很过分,为了减少李晔的猜忌,他主动提议,封李晔的长子李祐为皇太子。罢免王爷的兵权不是韩建的最终目的,如果留着他们的性命,有朝一日他们重新得势,韩建恐怕会死无葬身之地。
乾宁四年(897)七月,最后一位亲王,延王李戒丕从晋阳返回,韩建给李晔递交了一封奏折:自陛下登基以来,朝廷和藩镇的关系一直很紧张,这都是因为陛下起用亲王执掌兵权的缘故。
这段日子,臣奏请罢免各王的兵权,实在是担心会有难以预测的变乱。臣听说延王李戒丕、覃王李嗣周正在酝酿阴谋诡计,恐怕会对陛下有所不利,希望陛下为了大唐的天下考虑,未雨绸缪。
不得不说,韩建的话说得很没营养。他把李姓王爷说成十恶不赦,颠覆朝政的混蛋,把自己包装成殚精竭虑的忠臣,简直就是掩耳盗铃。李晔看着奏折,无语凝噎,如果杀了这帮亲王,他还能有什么盼头?
在李晔的眼里,韩建就是个疯子。然而,在李晔暗自苦恼的时候,韩建已经派兵包围了十六王宅。彼时,这群昔日最尊贵的群体开始疯狂地攀爬围墙,钻爬狗洞,只为了一丝生存的机会。经过几个时辰的围捕,通王、沂王、睦王、济王、韶王、彭王、韩王、陈王、覃王、延王、丹王悉数被擒,韩建将他们押到华州西部的石堤谷,秘密处决。
韩建的说法是,王爷们因为谋反而伏诛。李晔有万般仇恨,可在韩建的威慑之下,只能含着泪水,默认了韩建的禽兽行径。
光化元年(898)正月,李晔发布罪己诏,承认天下战乱四起都是因为自己执政不善,希望各地的藩镇节度使能止息干戈,并宣布赦免李茂贞的所有罪责。
小小的罪己诏,背后却有着多方的博弈。
李茂贞方面,因为和蜀中的王建干了起来,暂时无暇东顾,因此假意向李晔请罪;朱温方面,主动修缮洛阳城,打算将李晔接到洛阳;韩建斗不过朱温,又不想放弃李晔,于是和李茂贞结盟。为了增强联盟的实力,他们拉李克用入伙,三人出巨资修缮长安,打算将李晔留在关中。
李晔却不想留在华州,作为交换条件,他赦免了李茂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