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宰白鹅是什么 宰白鹅到底有多残忍

还不知道:宰白鹅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的“宰白鸭”到底有多残忍,连亲生骨肉都不放过。

很多小伙伴从小就听过这样一句话吧!“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管是在哪个年代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的人数不胜数,同时金钱也代表着“王道”。那么这种情况在古时候就更加彰显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为了金钱可以不惜伤害别人的生命,甚至为了金钱可以将自己的亲生骨肉送上断头台的那些事,可能很多人会纳闷“虎毒还不食子呢,人又怎么可能会舍弃自己的孩子呢?”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时候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吧!

在清朝年间有这样一个事件——“宰白鸭”,意思就是为了钱将自己的骨肉至亲送上断头台,明知是冤死的,但是他们的父母不仅不会上诉,更甚至会亲眼见证这一事情的发生,就连行刑官都于心不忍呀!

乍一看“宰白鸭”字面意思就是将鸭子杀掉,但是再清朝的时候这个“鸭”指的是贫苦人家的孩子,陈其元在他的《庸闲斋笔记》中指出:“富户杀人,出多金给贫者,代之抵死………,所谓‘宰白鸭’也”也就是说杀人者并未偿命,反而花钱买一些清白之人代替凶手去死。

其实花钱买替罪羔羊的事件并不是只有清朝才有,而是在晚清的时候这种现象更加肆虐,一方面是因为清朝闭关锁国,国家逐渐落后,对于沿海地区的管控相对较松,地方官员也是有一种“天高皇帝远”的想法,因此也做出了很多欺上瞒下的“恶性”,而“宰白鸭”事件在福建漳州、泉州最为盛行,久而久之“宰白鸭”就成了一个陋习,据不完全统计道光年间福建就有上百人被冤死!

如果说达官贵人的这种想法恶毒,那么那些亲自把骨肉送上断头台的父母才是最可悲的,《春冰野事乘》中就记录了地方官员陈鳌所办的一桩冤假错案,也是典型的“宰白鸭”案件。

其实这个冤假错案一看就知,在这个案子中受害人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大汉,而前来伏法认罪的却是一个十来岁瘦弱的少年,如果根据案件的推理以及杀人动机来看,十来岁的少年一没有杀害他的动机,二没有杀害他的能力,据案件记载死者生前遭遇过许多非人的伤害,那么明眼人一看少年就不是凶手。

而陈鳌面对这种情况也是出于善心救了孩子一命,但是没想到的是少年又第二次去认罪,并且清楚的说出杀人的整个过程,就如同背书一般流利,虽然第一次被放回去但是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高兴,而是因为没有认罪成功损失了很多金钱,这次出现了第二次认罪,一看就知道是有人写好了杀人过程让少年去顶罪,也给他父母很丰厚的报酬,后面陈鳌无奈只好把少年给判了。即便少年在狱中那日子也不好过,会有一些收了好处的官员直接对他用刑,不招的话会受更多的折磨,少年被判罪,真正的凶手却一直在逍遥法外。

自古以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杀人偿命乃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在晚清貌似只要有钱就可以用替罪羔羊来顶替,而贫苦的百姓为了钱也可以贡献出自己的儿女,这样的世道真是让人悲哀。

在那个年代“宰白鸭”成了一种盛行,而那些去顶罪的人大部分都是贫苦出身,贫困潦倒,吃不起饭,过的跟乞丐一样,面对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底层人民就不会想到道德沦丧这样的词汇!

庆幸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没有剥夺和压迫,不知道你们对晚清的“宰白鸭”如何看待?是情有可原?还是道德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