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帝 只因为他得罪的权臣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贺被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汉昭帝刘弗陵突然驾崩,终年才21岁。由于昭帝正值青年、身体健康,因此很多人猜测他并非正常死亡,实则有人故意而为之,而专制朝政的大司马霍光嫌疑最大。原因无他,汉昭帝早慧睿智,颇有其父汉武帝之风,难免会让执政日久、醉心于权力的霍光忧心忡忡。所以,让汉昭帝早些离世,对霍光来讲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汉昭帝

由于汉昭帝没有子嗣,所以等到他驾崩后,该由谁来继承帝位,便成为汉帝国面临的头号难题。此时,昭帝的异母兄、广陵王刘胥依然健在,因此有部分朝臣便向霍光建议,应当遵循“兄终弟及”的原则,拥戴刘胥为帝。然而,霍光考虑到刘胥正值壮年、难以控制,加上做事荒唐、不尊法度,一旦当上皇帝必然会闹出大乱子,所以一口予以回绝。

既然刘胥不能继位,那么接下来只能从昭帝的晚辈中进行选择,此时有大臣建议择立皇侄刘贺(昌邑哀王刘髆之子)为帝。霍光思考数日后,觉得刘贺只有18岁、年幼易制,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经与皇后上官氏(霍光的外孙女)、副手张安世商议后,最终决定拥立刘贺为帝。当年六月初一,刘贺正式登基为帝,史称汉废帝。

霍光

但让绝大多数人没想到的是,刘贺只做了27天皇帝便被赶下台,由此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帝,同时也是汉朝在任时间最短的皇帝。刘贺的任期之所以如此短促,归根到底是因为他得罪了权臣霍光,使得君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由此失去继续执政的可能性。导致刘贺与霍光反目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点:

首先,组建自己的执政团队,意在控制朝廷,削弱乃至剥夺霍光的权势。刘贺进京时,把身边值得信赖的数百名郎官全部带在身边,登基后又赐予他们列侯或二千石官员的墨缓、黄绶,将这些人全部安插在朝廷各重要部门内,以此来实现刘贺控制朝廷,削弱乃至剥夺霍光的权势目的。这种企图是如此明显,不能不引起霍光的恐惧和忧虑。

刘贺

其二,拔高生父刘髆的名分,跟昭帝做身份上的切割,以强化自己的地位。按照宗法礼制的规定,刘贺在继承帝位后,必须遵守“小宗入继大宗”的原则,认汉昭帝为皇考,而不能再称呼刘髆为父亲,而这也是霍光拥立他的先决条件。然而,刘贺登基为帝后,却亲自制作玺书,派遣使者祭祀刘髆的陵园宗庙,并自称为“嗣子皇帝”,明摆着向天下宣示,自己的帝位是继承自生父刘髆,而非昭帝。

其三,通过频繁的征索,不断地强调自己的权威,并考察朝廷各部门的忠诚度。据史书记载,刘贺在担任皇帝的27天时间里,不停地向各个官署颁发诏令、征索物品,这种事情,前后竟然有1127起之多,均被霍光指责为错事、坏事,有违朝廷制度(详情见《汉书·霍光金日磾传》)。但是,刘贺这样做绝非仅仅是出于贪婪,而更大的可能性,则是强调自己的权威,并考察朝廷各部门的忠诚度。

刘贺在位27天便被废黜

通过以上三点,刘贺明白无误地向霍光说明,他虽然年纪很小,但绝不是一个柔弱胆怯、容易控制的傀儡皇帝,这汉家天下必须由他说了算。然而,刘贺明显低估了霍光的能量,在夺权过程中又操之过急,加上他本身的一些荒唐行为(如召幸昭帝的嫔妃、在守丧期间嬉笑娱乐等等),终于让深感威胁的霍光抓住机会,决定对他实施废黜行动。

同年六月二十七日,霍光经与上官太后、张安世商议后,以“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的罪名,通过不流血政变的形式,宣布废黜刘贺。随后,霍光又大肆捕杀刘贺的党羽,共有200多人被斩首,而更多的人则被流放。刘贺被废黜后,霍光迎立昭帝的侄孙刘病已(戾太子刘据之孙)为帝,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后,册封刘贺为海昏侯

霍光废黜刘贺后,将他驱逐回昌邑国,但却削夺他的王爵,只赏赐给他汤沐邑二千户来维持生存。等到霍光病逝、宣帝亲政后,刘贺因为谨守臣礼,没有不轨之举,因此被册封为海昏侯,赐食邑四千户。神爵三年(前59年),退位15年的刘贺因病薨逝,终年才33岁。刘贺死后,海昏侯国一度被废,直到汉元帝时期才恢复,并由刘贺之子刘代宗袭爵,这也是后话了。

史料来源:《汉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