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未解之谜 > 正文

清朝只有八旗军这么一支军队吗 这支部队最早是他们的三倍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军队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绿营军是清朝的特色军队,这种国家备用军队的形势在清朝推广开来遍布各地,数量更是十分的多,就算是最初的时期,也是八旗军的三倍。清朝入关之后,就是靠着绿营军和八旗军将天下平定下来。尤其是在康熙平三藩之乱中,绿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家应该都知道八旗军的来历,八旗军是努尔哈赤所建,时间是在清朝还没有入关之前,而绿营军则是在入关了以后创立的。大家都知道,少数民族的政权在人口上有先天的不足,不说其单兵作战能力,就数量是怎么都比不上汉族人的。

八旗军不过数十万人就想统御如此大的疆域,拓展疆土更是不可能,这也就有了绿营军。在清朝入关了以后,将明朝投降的士兵以及新招募的汉人士兵组合在一起,建立了以营为单位的新型军队。而这个军队用绿色的旗帜来表明其特殊性,所以,又被称作:绿营军。

站在整个国家的立场上,绿营军无疑是利大于弊,既可以解决人口过剩,投降的军队人数过多的问题,巧妙运作一番还可以利用其战斗力,避免其反叛。同时,也是施恩与这些士兵,让他们更对王朝尽忠,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促进民族的和谐相处。

绿营军的士兵种类主要为步兵,具体就是骑兵、战兵、水兵以及守兵。据史料记载,绿营军在康熙平定三番的时候,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管理体制:皇帝→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记、都司、守。

兵丁分布情况:督标——约2至5营;抚标——约2至3营;提标——约3至5营;镇标——约2至5营。

如果说,八旗兵是中央军的话,那么,绿营就是地方兵了。在这个营地里,采用的是一种士兵与将帅分离的模式。绿营军的将帅不会让绿营里的士兵担任,统领的将帅是由皇帝亲自调遣,甚至,他们连大型的器械都没有权使用,除了皇帝的命令以外,他们没有任何的权利。

士兵和统领之间的关系不会太深,也不会成为私兵。同时,朝廷还派遣了八旗军对他们进行监督,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将帅们功高震主导致反叛。清朝把全国分成了十一个区划,每个区囊括了几个省份,设置一个最高长官为总督,总领辖地内的政治、军事等所有事物。

这些省份里,派遣了绿营军进行驻守,按照不同的省份不同区划,所分配的绿营士兵的种类数量都不相同。这些绿营士兵不仅仅是驻守一方,而且,还要参与当地的差役,还要接受西北或是东南军事上的调遣参与到边疆的防御、河道的运输或者是守陵之中。

但其实,绿营军的军队制度上存在着很大程度的问题。因为,日常中的绿营士兵实行的是驻守防御制度,兵力分化严重,并且,在调兵制度中,经常会有将帅不识的情况。将帅不了解士兵,就无法对战前的形势作出正确的预判,再者没有过多的约束导致士兵军心散漫。

还有一个更致命的是,将士门的军饷之微薄甚至不足以养家糊口,只得另生营计做起了商户,这也就导致了绿营军的士兵们养成了军纪散漫、狡猾钻营、喜欢谋取利益却又贪生怕死的性格。当然,绿营军的士兵地位毕竟低,而且,限制也很多。

在顺治年间,绿营军的士兵中守兵、战兵每月只有1两白银,仅仅是能维持生活。就算是如此低廉的费用,朝廷还偶有拖欠的情况。而相比之下,八旗军的士兵则是大大不同,身为八旗军的士兵,一生都是会受到清朝的照拂,如果是在战场上牺牲,还有抚恤金拿。

并且,八旗军的士兵是世代承袭的。

而且,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对绿营军的控制,采用了八旗军和绿营军交叉驻守的模式,以绿营军为主要的驻守人员,八旗军的士兵则是充当着管理者。康熙年间,八旗士兵对绿营军的态度最为恶劣,动辄打骂。所以,八旗军和绿营军的内部有着极大的矛盾与分歧。

后来,康熙慢慢的了解到绿营军的种种弊端,为了改善这些弊端,他开始在士兵里传播一种平等的观念。之后,他更是提拔了一些绿营军中的汉族人来做高官,提倡民族融合,给与了绿营军很大一部分自主的权利,让他们可以平等的参与战争,论功行赏。

很快,绿营军士兵发展到了和八旗军士兵一样的待遇。乾隆、嘉庆两朝,绿营总兵六十余万,成为军事主力。分为六十六镇、一千一百六十九营,其中,标营三百三十六个、同城协营六个、同城营四十四个、分防协营一百六十九个、分防营六百一十四个。

只是好久不长,久未经历过战争的士兵内部开始出现了贪污腐败,这也就导致了绿营军的作战水平直线下降。太平已久绿营军本身随着种种弊端而逐渐腐化,乾隆帝阅兵时,所见已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川楚教乱时,绿营已无力对付擅长游击战的白莲教徒。

之后,绿营军在对太平天国运动镇压的时候很快败下阵来。而后,自同治至光绪年间清朝也为了节源开始撤军,被改编为警察性质的巡防营,失去了常备军的作用,绿营之制仅存空名而已。至民国初年,绿营被改编为警察性质的地方治安卫戍部队,成为民国时期警察的滥觞。

参考资料:

【 《近代中国史纲》、《八旗子弟的兴衰》、《乾隆大清会典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