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可以随意的进京吗 他们是如此参加重要的会议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官员进京的事情,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今天地方干部去中央参加个会议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如今交通发达,坐高铁,坐飞机,走高速,都是非常便捷的选择。

但是在古代既没有公路,也没有铁路,更没有飞机,进京主要就是靠腿,官员和有钱人则是骑马,而住在住在江浙一带的人则可以坐船走京杭大运河进京。

(京杭大运河)

不过古代官员可能不会轻易进京的,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地方官员前往京城动辄很麻烦,来回动辄两三个月。如果是边疆地区,那来回可能就是小半年。

去一趟京城叫花掉至少两三个月时间,这对于政务的耽搁太大了,一般情况下地方官员是很少进京的,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你说一个县令用得着经常去北京开会吗?去省城开个会就可以了。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古代官员还真得定期赴京汇报工作的,例如在明朝初年,每年各布政司(省)、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财政支出和税款账目。

户部在与各布政司、府、县的对账过程中,必须是分毫不差才可以审核。若是有一项不符,整个账册便要被驳回。

账册被驳回后需要返回原籍重新调整,并且还要重新加盖当地官印,之后再送回南京。

如此万一账本有错误,地方官员就得跑回去修改,重新盖章,再掉头跑回来。要是账本还对不上,地方官员就要哭了。

尤其是些偏远地区的官员,例如云贵、陕甘等地,这些地方距离南京可不近,跑一个来回最快也要数个月,跑两个来回大半年就搭进去了。

(明朝初年的十三个布政司)

那么官员可不可以直接带着空账册和官印进京呢?万有有问题可以立即修改。

答案是可以带着空账册,但官印不能带走,因为地方行政离不开官印。

于是为了省事,偏远省份的地方官员在进京时就多备了几份空白的账册,上面提前加盖好了官印,一旦账册有问题,则可以就地改正,省得再跑一趟。

(云南贵州地区山川险峻,道路曲折,行路艰难。当年蒙宋战争时,蒙古人见正面战场难以突破,便想绕道拿下位于云贵的大理国,从西南进攻南宋。但在打下大理后蒙古人却发现云贵的道路太难走了,所以还是选择从正面攻宋,连蒙古人都绕道走,可见当地路有多难走!)

这种情况在元朝就有,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官场规矩,这并非是官员怠政偷懒,而是实在没办法,毕竟在当时的环境下,浪费在路上的时间成本太大了。

然而此时后来被朱元璋发现后,朱元璋为之大怒,人为这是地方官员在欺瞒他,于是大开杀戒,史称“空印案”,这场案件也成为明初四大案之一。

今天史学界对于空印案的评价有很多,许多人认为朱元璋确实有些过度反应了,但就本文讨论的事情而言,足以看出古代交通是多么不发达,古代官员即便是在有马的情况下,进京的时间成本仍旧很大。

除了骑马坐船以外,还有极个别官员坐轿子进京,例如张居正,张居正有个非常大的轿子,简直就是个小包间,张居正在发迹后,每次回家和进京都坐这个轿子。

至于沿海地方官员会不会乘船赴京,这种情况还真没大有。

因为古代船舶的安全性远不如现在,一旦出事就跪了,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就是在海上遇难的,当时他正在坐船去看望在交趾父亲。

而且海船上的生活环境也不舒适,晕船的人也根本适应不了海上的颠簸,所以除非必要,古代人不愿意坐海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