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为何没有继承明朝特务机构

还不知道:清朝和明朝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承明制,为何明朝有锦衣卫东厂西厂而清朝没有?

中国历史上的后一个朝代往往继承了前一个朝代的基本政治制度,比如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这就是汉承秦制,然后汉朝也并非一成不变地全盘继承,而是有所改变,比如汉文帝时期废除了肉刑,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这都是汉朝的改变,然后把前朝的制度加上自己的特点就形成了一个新朝代的制度。

与此类似的是清朝在建立之初也是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清军进入北京后,明朝留守北京的官员成建制投降清朝,基本上被多尔衮官复原职保留了下来,政治制度也是沿用明朝制度,保留了六部制、都察院、六科十三道等机构,不同的是,清朝将朝廷中所有重要的职务都交给满人担任,同时实行满汉分任。

清朝虽然沿用了明朝的制度,但由于是从关外打进来的,也带来了与明朝不一样的制度,比如八旗制、理藩院、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些都是清朝的特色,总体来说,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大多数制度,同时又掺杂了自己的制度,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

明朝276年的江山,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特务机构太多,是中国封建社会特力机构最鼎盛的时期,明朝有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机构完全是凌驾于执法机构之上,仅为皇帝服务的机构,有独立的审讯权力,能够不经过刑部擅自抓捕他们所认为的犯人,包括政治犯,还有缉私、监视百官的权力。

先来说说锦衣卫、东厂、西厂在明朝的重要性与作用。

锦衣卫

锦衣卫是朱元璋设置的,作用就是监视与打击百官,维护统治,封建社会的治理天下,其实就是治理官吏,朱元璋作为一个从底层百姓到皇帝的人,他深知维护权力的重要性,明初胡惟庸案就是锦衣卫一手操办的,锦衣卫作为皇帝的直属机构,可以为皇帝处理任何事。

朱元璋在打掉胡惟庸、蓝玉之后,反手就废除了锦衣卫,还杀死了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原因就是担心锦衣卫权力过重,到后期反而会成为皇帝的威胁。朱棣因为造反出身,当了皇帝之后,更担心有人在背后议论,于是恢复了锦衣卫,一同恢复的还有锦衣卫的权力,他们可以绕过执法机构,听从皇帝的指令随意抓捕、审讯、处死官员及百姓。

东厂

锦衣卫因为权力过大,部分官员为了立功,会肆意捏造罪名抓捕官员,造成了很多冤案假案,朱棣也担心锦衣卫的权力越来越多,后期会不好控制,于是又设置了东缉事厂,简称东厂,东厂与锦衣卫的职责是完全重合的,并且还能监视锦衣卫,这就等于抑制了锦衣卫无序扩张的权力。

到了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又不相信东厂,又不相信锦衣卫,于是又弄了个西缉事厂,简称西厂,与东厂的职责也是完全重合的,其成员也是从东厂和锦衣卫中抽出来,目的也是制衡东厂与锦衣卫,同时解决皇帝的信任问题,但西厂存在时间比较短就被废除了。

不管是锦衣卫、东厂还是西厂,他们最主要的职责就是:监视百官,打击威胁皇权的权臣,维护皇帝的统治。

清朝同样需要维护皇权,为什么不采用与明朝一样的特务机构呢?

锦衣卫、东厂、西厂这样的特务机构有好处,也有坏处的,是一把双刃剑,好处就是可以维护皇权,监视百官,坏处就是容易造成宦官专权,容易引发冤案、假案,扩大打击面,引起天下人的反感,清朝吸取了明朝的经验教训,并没有采用锦衣卫、东厂、西厂这样特务机构,而是用另外一些办法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清朝建立后,锦衣卫这一机构在清朝入关的第一年,也被保留了下来,不同的是,清朝初年的锦衣卫没有什么权力,只是维持了编制而已,到入关第二年的时候,锦衣卫被改名銮仪卫,这就是依仗兵了,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与明朝完全就是不一样了。

清朝

其实清朝也是有特务机构的,比如雍正时期设置了粘杆处,就有特务机构的影子,但在清朝,这一机构并没有受到重用,也就是昙花一现,因为清朝皇帝治理官吏有自己独特的办法,他们不需要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来监视百官,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清朝皇帝治理官吏主要有三个办法:

一、八旗制

八旗制是清朝独有的制度,既是军事制度,又是政治制度,由努尔哈赤创业,八旗制是将清朝子民分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个旗,可以把清朝的“旗”理解为明朝的“卫”,是一个军民合一的行政单位。

打仗时,八旗就是兵,不打仗时,八旗就是民,兵民是高度合一的,因为其组织机构分工很清晰,所以打仗时效率很高,便于集中权力办大事,清军就是依靠这种制度战胜了明朝,进入了关内。

入关之后的清朝,虽然实行了明朝的大部分制度,但是八旗制度仍然保留了下来,并且不断扩充,在原来满人八旗的基础上又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但是所有的八旗中,只有满人八旗是贵族,属于特权阶层,能够凌驾于清朝官吏之上。

满人八旗最初的旗主都是清朝皇室成员与功臣贵族担任的,这些人有爵位,又在朝廷担任官职,地位明显强于汉人与蒙古人,更受清朝皇帝的重用,整个大清朝廷几乎所有重要的官职都是由满人八旗成员担任的,这些人既是朝廷高官,又是八旗子民,还是特权阶层。

可以说八旗制是清朝存在的基本制度,即使清朝皇帝想要监视和打击这些人,也不会让特务机构来处理,这样会让清朝内部陷入混乱,毕竟动了根基,清朝皇帝也需要这些人来维护统治,偶尔除几个权臣可以,大规模打败八旗阶层是不现实的,所以清朝没有设置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

八旗军队

相反,明朝没有清朝八旗这样的强大的特权阶层,再加上明朝皇帝对于藩王防范甚重,皇帝身边缺少强有力的支持者,需要锦衣卫、东厂、西厂这样的机构来维护统治,所以明朝设置了这些机构。

二、密折制度

康熙时期,设置了密折制度,这是一种让任何人,哪怕是低级官吏也能上书给皇帝,而且不受朝廷部门控制的制度。

在清朝之前,普通人或者下级官吏是不能直接上书给皇帝的,这需要一级一级上报,当下级的文书上报给上级时,有些官吏看到不利于自己的内容,会把文书给毁掉或者扣押,这些很多文书其实是皇帝看不到的。

康熙创办了密折制度

康熙皇帝打破常规,设置了密折制度,允许下级官吏可以直接把奏折不经过中间部门,直接交给皇帝,这样一来,皇帝的视野就大了很多,这等于是允许官员相互告密,皇帝无形中就能知道天下事。

别小看这个密折制度,这个办法很厉害的,底层官吏的意见直达皇帝,这样就导致官员之间不能相互庇护,任何一个官吏办事都要考虑自己的行为会不会被人上报,这无形中就让官员被人监视了一样,密折制度比特务机构要高明得多。

这个办法一实施,很多官吏就不敢明目张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皇帝可以借助密折制度来判断自己手下官吏的忠诚度,同时还能监视官员,更可以了解底层或者民间对某事的看法,扩大了言路,又达到了监视百官的目的,副作用比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要小得多,所以清朝不用锦衣卫。

密折制度让官员相互监督

三、清朝皇帝更加勤政与专权。

清朝皇帝从皇太极开始,一直到光绪皇帝,都是非常勤政的,能力是否平庸先不说,就说皇帝非常勤政,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就起床了,然后开始召见大臣,还要批阅大理的奏章,据说雍正皇帝每天只睡4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是工作。

相比之下,明朝皇帝就比较懒散了,嘉靖皇帝晚年几乎不上朝,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大臣都快忘记了皇帝长啥样,天启皇帝喜欢做木匠胜过了做皇帝,皇帝懒散就需要用特务机构去监视和控制百官,相对来说,皇帝勤政就不需要用特务机构了。

清朝皇帝相当勤政

此外,清朝的皇帝是封建社会最专制的皇帝,权力高度集中,清朝的官员给皇帝奏事都是跪拜的,哪怕是军机大臣都是如此,即使是议论军国大事的军机处,那也是清朝皇帝的秘书处,直接为皇帝的意志服务的,与明朝的内阁制相差很大。

明朝后期的皇帝可以啥也不管,让内阁议论政事,让司礼监批红盖章就行,然后让特务机构相互制衡,但清朝皇帝完全不一样,由军机处按皇帝意志议论办事,然后由皇帝决策再实行,皇帝勤政又掌控了决策权,皇权强大,朝廷机构都是按皇权办事的,清朝不太容易产生权臣,除非皇帝年幼,当皇帝掌权后,无需特务机构维护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