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正史中,马谡被诛杀并不是因为他丢了街亭?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如果马谡完全遵从诸葛亮的指示,但仍丢了街亭,他还会被斩杀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事实上,很多人都搞错了马谡被诛杀的原因!正史中,马谡之所以被诛杀,并不是因为他丢了街亭!
关于街亭之战的说法,存在两个版本!一个是三国志版本,一个是三国演义版本,其中三国演义版本深入人心,流传度最广!
在三国演义的版本中,街亭虽然没有城池,但它是两山夹一谷的地形,所以只要当道下寨,便可以挡住魏军的步伐。当时诸葛亮听说司马懿重新受到重用,并击败了孟达,所以他断定司马懿会进攻街亭,于是他召集手下商讨对策。在这次会议中,马谡主动请战,并立下军令状,表示若守不住街亭,宁愿被斩!
原文: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
在演义的版本中,马谡率先主动请战,并立下军令状,所以诸葛亮让他前去守卫街亭。然而到达街亭战场后的马谡,却拒绝当道下寨,执意上山扎营,要给魏军来个中心开花,最终被司马懿断了汲水道路,导致全军崩溃!之后马谡率军突围,和王平、魏延、高翔会合,但此时大势已去,街亭已经易主,所以他们只能撤退,去向诸葛亮复命,而诸葛亮在听说街亭失守后,非常愤怒,直接对马谡进行军法从事,将其斩杀!
在此版本中,马谡出战前就已经立下军令状,若丢失街亭便可将其斩首,所以说,即便马谡按照诸葛亮的指示,若最终还是丢了街亭,他仍然会被斩杀,因为这是大家提前说好的!但是在三国志的版本中,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在三国志的版本中,街亭这个地方是有城池的,城中也有水源,所以马谡完全可以据城力守!当时诸葛亮已经率军攻进了陇右,而且陇右已经投降了三个郡,只要挡住了魏国的援兵,剩下的几个郡,投降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所以说,诸葛亮接下来的重心便是一方面守住街亭,挡住魏军,一方面抓紧进攻陇右!等到彻底拿下了陇右,诸葛亮再率大军前去增援街亭,则魏军必败!
说白了,守卫街亭的目的,并非是击败魏军,而是拖延魏军前进的步伐,给诸葛亮攻取整个陇右赢取时间!事实上,要想击败魏军,不出动诸葛亮的主力,也是不可能的!然而马谡在领会诸葛亮的战略意图时,却出现了重大偏差!
街亭有城有水,防守起来非常简单,说句不好听的话,但凡派一个稍微有点作战经验的人,愿意听诸葛亮话的人,他只要老老实实的守城,不要东想西想,就能守住街亭,给诸葛亮争取足够的时间!然而守城的人换成马谡,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刘备入蜀时,马谡的身份是荆州从事,之后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很明显刘备当时还是非常重视马谡的!然而仔细查阅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历任越嶲太守中,并没有马谡这个人。再结合刘备临死前对马谡下的“不可重用”的定义,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么一个推测:刘备是非常看重马谡的才能的,所以他将马谡一步一步提拔,从县令直接提拔成为了太守,但是越嶲这个地方不太稳定,马谡不愿意去做官,所以刘备认为马谡此人缺乏担当,要求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蜀汉众人在讨论街亭之战的人选时,都没有推选马谡!
《三国志》: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
刘备这个老大都直接说了马谡不可重用,蜀汉将领们自然是不敢推选马谡的,对于这种情况,诸葛亮自然是心知肚明的,然而当时的蜀汉,极度缺乏人才,诸葛亮不得不启用马谡!蜀汉自从经历了荆州之败、夷陵之败后,损兵折将,丧失了一大批人才,青年一代的人才,更是来不及成长,而北伐大业,是非常需要人才助力的,所以诸葛亮“违众拔谡”,就是想给蜀汉培养一个大才!
刘备不是认为马谡不堪重用吗?众将不是不敢推举马谡吗?那么诸葛亮就来当这个罪人,亲自来提拔马谡,只要马谡守住了街亭,就算是成功地打破了刘备的论断,诸葛亮便可以光明正大的重用马谡了,蜀汉也可以得到一个真正的大才了!遗憾的是,马谡一点都不争气!
马谡深知自己在蜀汉的尴尬,所以他的想法和诸葛亮完全不同!诸葛亮认为,马谡只要守住街亭,拖住魏军的行军步伐,就算是立下了大功,诸葛亮便可以借此堵住悠悠众口,提拔马谡!而马谡却认为,要想堵住众人的口,打破刘备对他的定义,那么他就必须在街亭击败魏军!于是马谡决定冒险一搏,效仿刘备当年的定军山之战,不听诸葛亮的命令,放弃了守卫街亭城池,跑到山上去,准备利用地理优势击败魏军,哪知道他的对手张郃更加厉害,最终被打得大败!
战败后的马谡,不仅没有跑回去跟诸葛亮认错,及时汇报敌情,反而私自逃跑,躲了起来,令人大跌眼镜!幸亏王平于危难中挺身而出,利用疑兵阻碍了张郃的进兵速度,最终诸葛亮得以全师而退。
此一战,蜀军之所以由大胜突然转向为大败,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街亭失守。而街亭之所以失守,就是因为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军令,不防守城池,反而跑到山上去,最终被打得大败。为平息众人的怒火,诸葛亮只能将马谡抓起来,以军法从事!而诸葛亮处死马谡的理由,则是“违亮节度,举动失宜”!
《三国志》: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也就是说,马谡之所以被杀,罪名有两个,一个是不听从诸葛亮的军令防守街亭,一个是战败后逃亡!事实上,这两个罪名,无论放在何处,都是必死的罪名,马谡死得并不冤!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马谡还是比较冤枉的,因为街亭根本守不住,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马谡就算完全按照诸葛亮的指示去守卫街亭,他仍然守不住,所以说,马谡完全就是背锅的!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正史中的街亭有城池有水源,还是比较好守的,而且即便马谡没有守住街亭,只要他是按照诸葛亮的军令行事,他就不会遭到斩杀!原因有三!
一、丢失街亭并非马谡之错
若马谡严格遵从诸葛亮的指示守卫街亭,而街亭还是丢了,那这只能证明魏蜀两军的实力差距太大,或者是诸葛亮的战略有问题,跟马谡关系不大!虽然马谡打了败仗,应该受罚,但罪不至死,打败仗的人多了,要是每一次打了败仗,就要杀头,那么蜀军基本没几个将军了!说不定诸葛亮本身都要被斩!
说白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正常的统帅,都不会因为一场败仗就将手下将领诛杀。正史中马谡之所以被杀,乃是因为他违背军令导致大败,之后还恶意逃跑,这种情况必须严惩,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而只要马谡遵从诸葛亮的军令,即便他战败了,他也不会被杀,顶多被降职!
二、诸葛亮并不弑杀
正史中的诸葛亮,虽然执法严明,但并不弑杀!蜀军中打败仗的人也不少,但诸葛亮很少诛杀这些人,顶多就是降职!像李严那种严重威胁到蜀汉北伐的人,诸葛亮都只是上奏弹劾,将其贬官而已,并没有将其赶尽杀绝,这足以证明诸葛亮并非弑杀之人!要是换成司马家族的人,估计李严早就被夷灭三族了!
三、马谡确实有才华
当时的蜀汉,极度缺乏人才,以至于诸葛亮竟然能容忍魏延这种暴脾气!整个蜀汉官场,对于魏延都是非常愤恨的,因为魏延脾气太差了,但正是因为有诸葛亮的庇护,所以大家都只能对魏延敬而远之,不敢和魏延翻脸。说句不好听的话,要不是有诸葛亮的庇佑,魏延早就被弄死了!诸葛亮一死,魏延就被杨仪诛杀,也正好证明了这个道理!
诸葛亮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他深知蜀汉缺乏人才,所以他对人才的容忍度非常高。而马谡又是一个非常有才之人,若不是犯下致命错误,诸葛亮都会对其网开一面的!所以说,只要马谡严格遵从诸葛亮的指示去守卫街亭,即便丢了街亭,诸葛亮也不会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