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胜:拥有卓越战功的南宋将领,最后血洒疆场壮烈牺牲
魏胜(1120年—1164年),字彦威,南宋时期名将。胆略过人,骁勇善战,曾多次参与抗击金军。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精忠报国、蒙冤而死的岳飞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非常熟悉,但是另一位倒在自己人暗箭之下的抗金英雄我们却知之甚少,他就是比岳飞稍晚一点的魏胜。
魏胜的卓越战功堪与岳元帅相提并论,他的人生经历则更具传奇色彩。
自古英雄出少年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也就是宋江在梁山泊聚众起义的第二年,在淮河下游地区宿迁县一户魏姓农家的茅屋之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来到了人间,也许父亲希望他将来能够投军报国,杀敌立功,就给他起名魏胜。
魏胜的童年是在兵荒马乱、流离失所中度过的,宣和三年(1121年),北宋军队和梁山泊义军在宿迁附近展开激战;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宋徽宗的九儿子康王赵构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南宋政权,淮河下游成了金宋两国军队交战打仗的主战场之一。
这时,魏胜已经是一个懂事的少年了,他眼见家乡父老遭受金兵铁蹄的蹂鵰,心中充满刻骨的仇恨,发誓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为乡亲们报仇。
于是,年幼的他跟着大人们学骑马、练射箭、耍刀枪,期待着有朝一日上阵杀敌,一雪国耻。
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督兵于魏胜家乡所在的淮楚一带,十四五岁的少年魏胜怀着对这位抗金英雄的无比崇敬和对金兵的血海深仇,携家带口迁居韩世忠驻守的楚州(今江苏淮安), 并且应募投军,成了一名弓箭手。
魏胜虽然还是个大孩子,但他胆略过人,骁勇善战, 丝毫不逊于成年人,周围的人都非常喜欢他,佩服他。
他不但和大人们一样站岗放哨,冲锋陷阵,而且还敢只身入虎穴,刺探金国军情,绝对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少年英雄。
绍兴十年(1140年),正当抗金形势一片大好, 宋军势欲直捣黄龙(金国旧都,在今吉林农安)之时, 宋高宗赵构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了。
他下令各部停止攻击,因为他怕将被迎回的钦宗大哥夺了他这个小弟的皇位。次年,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将大散关至淮河以北的大片大好河山拱手让给金国;每年向金人进贡二十五万两白银,二十五万匹绢帛,这就是屈辱的“绍兴和议”。
“在淮十余年而金人不敢犯”的韩世忠被迫南撤,后又被免去军权,而令金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飞则遭诬入狱,含冤被害,抗金的大好局面就这样毁于一旦。
战争是暂时结束了,但屈辱像层层乌云压在人民, 特别是爱国志士的心头,正如一首诗中所言:“长恨太平不公平,年年岁币入金营。”
矢志抗金为国雪耻的魏胜心有不甘,他离开军队隐匿在楚州相时而动。
此后,魏胜经常乔装打扮成盐贩或者匠人,北渡淮 河,到涟水、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沂州(今山东临 沂)等地去刺探金国军情,一旦发现敌军有风吹草动, 就号召百姓做好抗敌御侮的准备,随时起来保家卫国, 协同官军作战,进而收复失地,解救沦陷区的老百姓。
魏胜的家乡宿迁当时属敌占区,他深知生活在金人铁蹄 下的大宋遗民“年年泪尽胡尘里”,盼望真有六军来。
红旗插上海州城
冬去春来,时光荏苒,当年的少年英雄魏胜不知不觉已经步入了不惑之年。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魏胜渡淮侦察时,发现金主完颜亮正在海州、涟水一带筹备粮草,打制器械, 招兵买马,为大举南侵做着最后的准备。
他面见楚州知州蓝师稷,报告了这一情况,建议先发制人乘金兵不备 袭取淮河北岸的涟水。
但是,蓝师稷害怕朝廷降罪,不敢采纳魏胜的计策。魏胜无奈之下,自己召集了三百名 愿意参战抗金的义士,对他们说:“现在金人一心想打咱们,而绝不会想到咱们会去打他们,这正是我们收复 失地救民水火的绝好时机! ”他率领三百义士连夜渡过 淮河,一鼓作气攻占了涟水城。
占领涟水后,魏胜约法三章,严令部下善待百姓, 不准擅杀一人。他对城中居民说:“涟水本是大宋国 土,你们原是大宋百姓,自从淮北落入金贼之手,大家饱受蹂鵰。
我的家乡宿迁比涟水沦陷得还早,我深知大家所受的痛苦。现在金主背信弃义,又要南侵,难道你们不想回归大宋和我们一道收复失地赶走金贼吗?”
百姓们群情激昂,纷纷表示:“我们做梦都想回归大宋, 给金人当奴隶的滋味早就受够了!”当下,就有数百人报名参加了魏胜的“忠义军”。在涟水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忠义军势如破竹,一路凯歌,向海州进发。
海州守将高文富是一个死心塌地叛国求荣的汉奸, 他听说魏胜占领了涟水,便带兵前来争夺。在离海州城80里的大伊山,两军相遇,战斗打响。
魏胜挥舞大 刀,一马当先,如关公再世,武圣重生,忠义军战士紧随其后,奋勇冲杀。金军好多年没有遇到过这样勇猛的对手了,吓得不知所措,掉头就跑,高文富拦挡不住, 只得也跟着拨马而逃,退入城中。
忠义军只有五六百人, 强攻非为上策,于是,聪明的魏胜就采用疑兵之计迷惑 敌人,他派一部分战士绕道海边,假作从海上登陆,又 叫部下在州城四面广树旗帜,多举烟火,造成人多势众的假象。
这样一来,高文富以为自己陷入了宋军的包围圈,吓得紧闭城门,不敢出城,并把老百姓赶到城墙上为他守城。
魏胜见这家伙虐待百姓,不得人心,就派人 到各城门向守城百姓展开宣传攻势,告诉大家只要他们打开城门协助擒拿高贼,忠义军绝不扰民,守城百姓大喜过望,立即开城迎接魏胜,并自动充当向导,带领忠义军冲向州衙。
高文富和儿子高安仁率千余金兵负隅顽 抗,忠义军勇士以一当十,把高安仁及其爪牙一举全歼, 活捉高文富。
高高飘扬在海州城头的大宋旗帜像冬末春初的东风温暖了沦陷区人民冰冷的心,怀仁、沐阳、东海诸县纷 纷归顺。魏胜免租释囚,开仓济贫,严明军纪,广募忠义,深受百姓拥护愛戴。他把部队分为五军,并将情况上报楚州知州蓝师稷,希望得到朝廷支援。
然而,蓝师 稷等虽然明知金人将背盟南侵,但惧怕朝廷主和派的势力,不敢上奏,结果,魏胜的忠义军一直没有得到急需的武器装备。
南征北战显奇能
金主完颜亮得知魏胜攻陷海州,就派大将蒙恬率万余金兵前来攻打。魏胜得到消息后,一面在险隘之处设下伏兵,一面亲率精兵赶到二十里外的新桥迎敌,与金兵展开殊死大战。金兵依仗人多势众,步步紧逼,魏胜佯装不敌,且战且退。
正当金兵洋洋得意,以为胜利在 握之际,魏胜安排下的伏兵突然如洪水爆发般冲来,金 兵一下子阵脚大乱,魏胜转身杀了个“回马刀”,蒙恬措手不及,被一刀砍下马鞍桥,往那世去了。
失去主帅的金兵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哭爹喊娘,结果, 死者过千,降者数百,其余仓皇逃窜。
新桥之战的胜利令魏胜的忠义军军威更加振奋,声名扬得更远。山东南部人民都愿前来投奔忠义军,魏胜深感自己兵微将寡, 又无朝廷后援,于是传檄山东百姓,让他们暂且集合起来,结寨自守,等待朝廷军队到来。
山东沂州的数万百姓结寨苍山保家抗金,遭到金兵围困,形势危急,派人向忠义军求救,魏胜立即分兵亲自前往。一到苍山,他就率军冲开敌阵,直奔寨中。敌军伏兵袭来,魏胜手持大刀,单骑断后,金兵以五百骑兵将魏胜团团围住。
只见魏胜如天神般挥舞大刀,左冲 右突,奋发神威,冲出重围,金兵被眼前的景象吓傻了, 只敢在后面用箭射击,不敢再来送死。临进寨门,魏胜坐骑被流矢射倒,他便下马步行入寨,即使这样,那些金国的骑兵也无一人敢于追来交战。
魏胜入寨以后,金兵加紧围攻,并且断绝水道,企图困死寨中军民。寨中饮水用完了,魏胜就带领军民宰牛杀马,取血当水,坚持斗争。
正当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老天开眼降下暴雨,金人的阴谋彻底破产了。金兵 计划失败后,攻寨反而更急了,并且四面设营,这种反常行动引起了魏胜的注意,他料定敌人用的是声东击西、 瞒天过海之计,在此虚张声势是假,暗中袭击海州是真。
于是,他乘金兵不备,避开金营秘密回到海州招募士卒准备迎战。
不久,金兵果然撤去苍山之围,移兵海州城下。金兵的先头部队一到,魏胜就趁敌军阵脚未稳之际出城迎战,打它个措手不及,让金兵连吃几个败仗,士气大减。
后来,大队金兵到齐,箭矢如飞蝗般射来,魏胜鼻唇不幸中箭,他这才撤回城中,指挥军民固守海州。金兵依仗人多,将海州团团围住,从四面发起猛攻。
魏胜镇定 自若,毫不为之所动,胸中仿佛藏着百万雄兵。他率领全城军民,坚守城池,并且不时乘夜色出击搞点小动作, 使金兵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心神不定,无法休息。金 兵围攻海州七天,非但没得到半点便宜,反而伤亡惨重, 最后只好撤兵。
从此,魏胜大名威震山东,不少金兵只要看到绣着 “山东魏胜”的大旗,就心惊胆裂,仓皇逃走。
魏胜利用敌人惧怕自己的心理,秘密制作了数十面旗帜,交给诸将,每当战斗激烈的时候,他们就猛地打出“山东魏胜”的大旗,使敌人一下子乱了阵脚,慌忙逃窜。
由于魏胜忠义军的牵制,金主完颜亮始终不能全力举兵南下。 金兵虽多次攻打海州,但每次都是风风火火而来,凄凄 惶惶而去。
魏胜在海州行工商、劝祟粮、课酒税,榷盐纲,保 障了军队的供给。他又根据海州的地形,筑重城,浚沟 壕,塞关隘,造战车,使海州成为扎在完颜亮脊背上的 尖锐芒刺。
就这样,魏胜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品德,赢得了 人民的愛戴和信任,开创了南宋时期又一个抗金斗争的 大好局面。
堪比武侯与周郎
魏胜的忠义军在海州节节胜利,威震苏鲁,但在很 长一段时间内,南宋朝廷对此却毫不知情,直到沿海置制使李宝派他的儿子李公佐从海上刺探敌情,乘船到海州以后才知道魏胜为国家立了这么大的功劳。
李宝闻讯大喜,一面向刚刚即位决意北伐的宋孝宗表奏,一面邀魏胜共商破敌之策。
魏胜告诉李宝:“金兵的战船都是由中原老百姓驾驶的,我已经叫他们的家属借送衣服的机会告知他们,等王师一进攻,就反戈一 击。”
于是,李宝决定袭击金兵水军,他们先把战船开到洋山岛,挂上金人旗号,然后通知金营水军中的内应。 第二天,北风大作,金兵都躲进舱中避寒取暖。一会儿, 风向掉转,有的金兵出来看见南边有许多船只,便问: “这是哪里来的船?”
驾船的百姓骗他们说:“那边是金国的水师啊,你没看见船上的旗号吗?”那些金兵远远 望去,果然是金国旗号,也就不再疑心,又都躲进船舱打牌去了。
内应挂起信号,李宝指挥南宋水师乘风而至。 待到宋军抵近时,驾船的百姓们都弃船登岸,宋军跳上 金兵战船,在早已涂了桐油的船帆上放起火来。
船帆一烧,船只就像没了翅膀的大笨鸟,失去了动力,那些蒙在鼓里的金兵被堵在舱中,战不能战,逃不能逃,只得跪地求饶,束手就擒。
这一仗,李宝与魏胜全歼敌军, 截获金国战船多艘,壮大了南宋水师的力量。李宝表奏 朝廷后,宋孝宗封魏胜为“閤门祗侯”,正式任命他为海州知州兼山东路忠义军都统领。
这一次火烧战船在历史上的影响虽然不如周瑜的赤壁之战,但贯穿其中的智慧足以和后者媲美,而充盈其中的爱国精神与后者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段时期,魏胜操练军队,奖励农桑,海州百姓衣食无忧,忠义军兵强马壮。有自北方来归者,魏胜真诚相待,贫困的,加以周济;访亲的,与之同食同卧。
甚至抓到金国的间谍,他也好言相劝,并赐以酒食,厚赠遣返。这样一来,山东、河北一带归附者越来越多,魏胜得到许多金国内部机密,上报南宋朝廷。
主持北伐的抗金名将、大都督张浚曾将魏胜接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向他咨询军务,对他大为赞赏。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攻击金兵,魏胜还发明了 “如意战车”和炮车。
如意战车每辆可容五十多名士兵,只需两人推动便可进退自如。战车前面装有兽面木牌,木牌 上有数十根大枪,大枪外面蒙以毡幕,战车两边则有挂钩,可分可合。
行军时各车分开,装载辎重器甲;驻下时将各车钩连,形成营垒,既可抵御箭镰,又可防止敌 人接近。接阵时,战车在外,炮车居中,阵门两边弩车, 上置弓弩,可射数百步远。
炮车发射火炮,可达二百步之外。两军相对,远则使用弓弩箭炮,近则刀斧枪戟, 战斗时,则出骑兵两向掩击,得势则乘胜追击,不利则避入阵中。魏胜把这种战车的样式构造绘图上报给朝廷, 得到重视,诏令各军仿照制造。
魏胜的这些发明创造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诸葛武侯的木牛流马和兵法阵法,它们都闪耀着忠诚和智慧的夺目光芒。
长使英雄泪满襟
然而,尽管魏胜智勇双全,打得金兵闻风丧胆,却躲不过自己阵营中从背后射来的暗箭。
隆兴二年(1164年),北伐开始一年之后,朝中的主和派又占了上风。与金议和后,海州又一次划入金国,魏胜被调任楚州知州,专门负责清河口的军务,受淮东路安抚使刘宝的节制。李宝是魏胜命中的贵人,刘宝却是魏胜的灾星加克星。
刘宝是一个既贪生怕死,又妒贤嫉能的小人,他到楚州以后,只拨给魏胜少量军队,并把战车收归己有。 对于金兵,他则完全遵承主和派的旨意,一味忍让。
金兵见有机可乘,便诈称要用船把粮草运到泗州(今安徽 泗县)去,由清河口入淮。魏胜知道这是金兵南侵的阴谋,便派人报告给刘宝。
刘宝却回复说:“刚刚议和, 不许与金人交战!”金兵乘机派骑兵向魏胜发动猛攻。 魏胜只得率本部人马与敌人展开殊死决战,双方从早晨六点一直打到下午四时,未分胜负。这时,金兵又有大批军队赶到。
魏胜一面拼死抗击,一面派人向刘宝告急。 刘宝竟然卑鄙地说:“宋金刚刚议和,绝不会发生战争。”尽管只有四十里的距离,这个家伙竟然不发一兵 —卒。
魏胜部队的箭矢用完之后,仍然以土岗为阵地与 敌人艰苫周旋。当他听到刘宝不发救兵的消息后,悲愤地说:“我当战死于此,以报大宋。如果你们能逃得活命,希望将此事报告皇上。”
接着,他命令步兵先撤, 自己带骑兵断后。他与骑兵边撤边战,当退到距离楚州只有十几里的时候,已是精疲力尽,再也抵挡不住敌营中射来的如蝗飞矢,一代名将就这样令人痛惜地殒灭了, 当时,他才四十五岁,正值壮年。
大英雄魏胜血洒疆场壮烈牺牲之后,胆小如鼠、贪生怕死的刘宝便弃城而逃。
不久,宋孝宗知道了这件事,勃然大怒,将刘宝家资抄没,流放瘴疔蛮夷之地的琼州(今海南岛)。魏胜则被追赠为保宁军节度使,并谥为“忠壮 府江口镇为他建造了 “褒忠”庙,后来又在密处 立下一座“褒忠祠” 正是:
青丘有幸埋忠骨,
琼州无辜纳佞臣。
佞臣死前名已臭,
魏胜身后留芳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