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对于崇祯和大臣来说 两者到底是误了谁

对崇祯和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到底是诸臣误了崇祯帝,还是崇祯帝误了诸臣?

明朝从公元1368年成立,到公元1644年宣告灭亡,共存276年,在明太祖朱元璋手里兴起,在明思宗朱由检手里衰亡!

明思宗朱由检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崇祯皇帝,一个被很多人认为是具备一定才能,但是又生不逢时的亡国之君。

但是关于明朝为何走向灭亡,其实与崇祯帝本人没有根本性的联系,但是明朝在崇祯手里彻底失败,与他肯定是有着很多关联的,至于说到底是诸臣误了崇祯帝,还是崇祯帝误了诸臣?即今天的探究主题!

诸臣如何误了崇祯

朱由检在煤山自尽前,曾说:“诸臣误朕也……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皆为奸臣所误,一至于此!”

其实这里指的奸臣基本上都是文官,如果给朱由检一次重生的机会,恐怕他会对当时的明朝文官集团来一场大清洗。

因为贯穿崇祯一朝的文官党争让朱由检测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朱由检在位期间见得最多的是一群文官在他面前为了一己私利互相攻讦,完全没有考虑明朝大局的安危问题!

1,错失最佳议和喘息的机会

公元1627年,清朝皇太极主动向刚刚登基为帝的朱由检提出议和,因为皇太极赢了之后也是元气大伤,想着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以便做足准备打进中原。

面对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朱由检就答应了,并且安排当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作为和谈使者前往关外,同时朱由检还交代了陈新甲:“可款则款,不妨便宜行事”!

此话一出则让陈新甲吃了颗定心丸,但是这件事情朱由检是瞒着文官集团的,整个和谈过程有惊无险,从刚开始的每年岁币黄金三十万两,白银二百万两,谈成只要每年黄金一万两、白银一百万两的岁币。

这个结果对崇祯来说是能接受的,可是没承想消息遭到泄露,被文官集团所知,而文官集团只知道所谓“气节”,说如果和谈就是自取侮辱,朱由检就会遗臭万年!事实上和谈是当时最好的结果,如果当时有一半文官能清醒的支持朱由检,那么历史也许会改写!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朱由检想要效仿宋高宗迁都南方,本意是保存实力再徐徐图之,但是朱由检旁敲侧击想要文臣们主动提出这个建议,好让自己留个好名声,谁知文官集团不给面,还挑明朱由检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绝不能学习宋高宗!

所以崇祯帝说自己被大臣所误的确是事实,当然这个局面跟崇祯自己的“死要面子活受罪”有很大关系!

2,文官集团的腐败到极致

第一,户部官员韩一良,在崇祯登基之初做了一项统计,并告知了崇祯,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明朝各级官职都可以通过金银财宝购买,例如封疆大吏总督巡抚只需要花五六千两银子即可,就连进国子监都能花钱进去。

第二,有一次工部申请了采办费用,朱由检批准了1000两,但是最后到办事的官员的手里只有300多两,朱由检知道后立马下旨严查,而结果是文官集团纷纷冒头来求情,更可笑的是负责监察百官的监察御史陈良训竟然直接说是由来已久的成规,无需调查!

第三,在西北地区农民起义的初期,明朝中央有一个官员叫做裴君赐,他竟然轻描淡写得对西北地方官员说赶紧把起义的农民赶回去!如此可笑可恨的文官集团,不误崇祯,还能帮助崇祯吗!

崇祯帝误群臣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必须是误了!

没有人君的魄力和担当。关于这一点,朱由检只有在煤山自尽那一刻体现出来了,何谓人君?

即国难当头,敢于直面现实,敢于身先士卒,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之初面临兵临城下的局面,他亲自上阵与对方周旋,最后等到援军到来,而且唐太宗结果选择以耻辱性的议和而让对方只能退兵!

朱由检这边有做到了吗?没有!不仅没有,还死要面子,不愿放下身段去作为君主应该做的事情!对比唐太宗,若是当时李世民做缩头乌龟,恐怕大唐天下就会在李世民手中分崩离析!

正因为李世民的人君魄力和担当,才能众志成城抵御外侮!虽然崇祯的国力不能与唐初相比较,但是身为一国之君,连态度都没有,如何让群臣信服!

如何团结一致对外敌!例如面对明朝末年的腐败现象,完全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例如谈判议和之事,自己没有坚持的勇气,被大臣们三言两语就打退堂鼓了!

是非不分还患“疑心病”。作为一个有明君野望的雄心,却没有实际明群雄主的能力,被别人一两句话就能离间成功,这就是典型的是非不分和疑心病太重!

例如拥有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京城保卫战等辉煌战绩的袁崇焕,虽然还没有做到当时在崇祯面前许下的诺言,但已经是当时明朝少有可以与清军抗衡的将领之一,可是朱由检的疑心病被文官集团东林党和清军的推波助澜之下,立马产生作用,直接处死了袁崇焕!

根据历史记载,自袁崇焕冤死之后,朱由检接连杀了十几位镇守边关的官员或将领,导致被派往边关的官员和将领心中都是忐忑不安的,害怕自己突然哪一天就脑袋搬家了!因而无法得到洪承畴、祖大寿等大将的拼死效忠!

即不会用人。其实崇祯不会用人的最大体现就是杀了魏忠贤,站在皇帝角度魏忠贤的确该死,但是死得太早了,朱由检没有人尽其用再废掉!事实上如果魏忠贤还活着,对朱由检的益处是很多的。

首先,魏忠贤如果活着,可以成为朱由检牵制东林党的利器,这样东林当会收敛很多,而且为了获得皇帝信任,还会为朱由检多做些实事!但是魏忠贤一死,东林党没了顾忌,才变得肆无忌惮,成为击垮朱由检的一根致命武器!

其次,魏忠贤一直安排官员在富饶的江南收取商业税,要知道东林党的物质基础就是依靠江南的商人阶层,而魏忠贤一死,朱由检只能压榨普通农民,无法绕过东林党去针对江南富商,最后官逼民反,朱由检自食恶果!

关于魏忠贤的重要性,朱由检身边忠心耿耿的大太监王承恩就看的比较清楚,因为王承恩在朱由检临死前说了一句如果魏忠贤还在,也不至于落到这般田地!朱由检看不到魏忠贤活着的利害关系,只是单纯以为魏忠贤危害皇权,殊不知东林党危害皇权一样是致命的!

总结一下明朝最终走上灭亡的原因

关于明朝最终灭亡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天灾人祸”。

“天灾”,就是因为明朝后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靠老天爷吃饭的万千农民百姓苦不堪言,例如最先出现农民起义的地方陕西。

当时陕西从朱由检登基之后,连续14年发生旱灾、蝗灾等大型自然灾害,导致陕西地区百姓无法活下去,既然横竖都是死,为何不敢造反,所以活着的农民百姓在李自成的号召下只能选择揭竿而起!

“人祸”,关于这一点在当时是极为复杂的,因为明朝当时的情况是朝廷内部有东林党、疆域内部有农民起义,外部还有少数民族政权虎视眈眈,这些都是“人祸”的组成部分,但是仅此而已吗?

不是的,其实还有一个天大的“人祸”,即明朝的各个藩王,这些藩王不需要交任何钱给朝廷,还要朝廷养着他们,他们自己还各种方式对百姓进行搜刮,而且他们也是农民起义的祸根之一。

以及还有很多外戚仗着自己的身份肆无忌惮地圈钱,但是在明王朝死亡关头却不愿拿出一丝利益支持明军。例如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岳父在京城就是很有钱的富商,朱由检向他求过财,但是对方死活不愿松口,而朱由检也只能认命。

综上所述,崇祯皇帝朱由检成为亡国之君也是命运使然,虽然明朝灭亡是自身政治体制和内部腐朽到极致的必然结果,但不可否认,崇祯皇帝朱由检和他的大臣们是加速明朝灭亡的直接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