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红楼梦中对秦可卿和父亲的所作所为,贾蓉为何不在意?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接下来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复杂的女子,她虽然位列十二钗正册,但品行有缺,跟自己公公贾珍有染;却又在逝世的当夜,托梦给王熙凤,希望给贾家提前安排好出路,这亦正亦邪的秦可卿,着实让读者摸不透。

贾蓉作为秦可卿的丈夫,他是否了解自己的妻子?尤其是对妻子和父亲的关系,他是否有所耳闻?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确定的,因为第7回焦大夜间醉骂,喊出“爬灰”二字时,贾蓉就在现场,他听到焦大的话后,反应很是奇怪,书中记:

焦大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凤姐和贾蓉等也遥遥的闻得,便都装作听不见。

贾蓉分明听到了焦大的醉骂,可他装作没有听见,这是为何?很明显,贾蓉并不是个糊涂人,对于父亲和妻子的关系,他恐怕早已知晓,所以一点儿也不惊讶,只装作没听见罢了。

贾蓉的这种反应跟他的三观是紧密贴合的。第63回贾敬去世,尤老娘带着尤二姐、尤三姐来宁国府帮忙料理,贾蓉却一心想要揩两位小姨的油,上来就是糖衣软言,动作上也是极不规矩。

一旁的丫鬟都看不下去,警告贾蓉要尊重些,可贾蓉不但不反思,反而抛出一套“脏唐臭汉”的理论,认为自古以来所有的世家大族,哪家没有风流事?换言之:贾蓉心中毫无对纲常伦理四字的敬重,他只有满满的欲望。

既然不在乎纲常伦理,自然就只注重眼前的享受,这就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贾蓉为何明知道秦可卿和父亲贾珍有染,却一点也不在乎——贾蓉早已被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给同化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贾蓉虽然不在乎纲常伦理,但他并非能完全容忍妻子和父亲的所作所为,从某种角度看,贾蓉似乎认为这些脏事损坏了他的面子,一旦有机会,他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挽回自己的面子,这一点在“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一回中,展现得格外明显。

情节发生在第10回,贾珍为了给秦可卿看病,请来了医术高超的张太医,贾蓉作为丈夫,自己负责接待大夫,并引领大夫去给妻子看病。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就在张太医看病期间,贾蓉连续三次发问,想要知晓秦可卿到底还能不能活!

第一次询问,是在张太医诊脉之前,书中记载:

于是贾蓉同了进去。到了内室,见了秦氏,向贾蓉说道:“这就是尊夫人了?”贾蓉道:“正是。请先生坐下,让我把贱内的病证说一说,再诊脉何如?”那先生道:“依小弟意下,竟先诊脉,再请教病源为是......”贾蓉道:“先生实在高明,如今恨相见之晚。就请先生诊一诊脉息,可治不可治,得以使家父母放心。”——第11回

注意细节,这番话是当着生病的秦可卿的面儿说的。单看贾蓉和张太医的对话,似乎并不能说明什么,虽然贾蓉当着病人的面儿询问“可治不可治”,听着有些不通人情,但到底是为了“让家父母放心”,似乎还可以理解。

但紧接着,张太医诊完了脉,两人离开秦可卿的屋子,走到外间屋子里,贾蓉张口的第一句话竟还是前番的思路,书中记:

贾蓉于是同先生到外边屋院炕上坐了,一个婆子端了茶来。贾蓉道:“先生请茶。”茶毕,问道:“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第10回

立足写实角度,就能看出贾蓉的心理。张太医诊完脉,还没有开始说具体情况,贾蓉在完全不明就里的情形下,一张嘴问的不是病况,而是一针见血地问“还治得治不得”!貌似贾蓉根本不关心秦可卿病情的具体状态,他只是想要一个简单粗暴的答案:秦可卿到底还能不能活?

其后,张太医不正面回答贾蓉的问题,而是实事求是地分析秦可卿的病症,并解读因何生病,如何调养,还列出了具体的药方,让贾蓉以后叮嘱秦可卿按时吃药即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贾蓉是怎么回复张太医的呢?原著这般记:

贾蓉看了,说:“高明的很。还要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究竟有妨无妨?”先生笑道:“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证候了,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第10回

纵观张太医看病的全过程,贾蓉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关心过秦可卿的病,他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一个问题上:秦可卿的病会不会要了她的性命?

贾蓉为何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恐怕跟贾珍、秦可卿的不洁关系有很大牵扯,贾蓉作为丈夫,他虽然认为“哪家没有风流事”,并用这种观念怂恿自己接受既成的现实,但他终究心中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因为只要秦可卿还活着,这个耻辱就会伴随着自己,所以他最在乎的是秦可卿生病的最终结果,而非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