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军为什么要实施车轮斩 蒙古大军为何不斩草除根

很多人都不了解蒙古车轮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蒙古大军推行车轮斩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是消灭敌对部族的有生力量;第二是震慑潜在的敌人。

十二、十三世纪,蒙古大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所过之处令欧亚诸多国家和部族闻风丧胆。

如此惧怕不是没有理由的,蒙古大军对待敌人的手段真如冬天般寒冷,非常残酷,屠城、灭族都是常见手段,车轮斩就是灭族方式的一种。

所谓车轮斩,是指蒙古大军占领一地之后,以车轮为高度标准,高于车轮的男子全部斩杀,身高低于车轮的孩子以及妇女则可以存活。

有人可能要问了,不是还有妇女和孩子吗?怎么就灭族了?

这么想的人,真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成年男子都被杀光了,只凭一些妇女和身高不到车轮的孩子,如何振兴部族?作为俘虏,他们活着都难。何况,蒙古大军又怎会眼睁睁看着他们翻身?肯定是一露出苗头就杀了。

那么,既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什么不斩草除根一起杀了呢?

并不是因为蒙古人仁慈,而是因为古代战争中妇女和孩子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可以作为战利品赏赐给贵族或将领,壮大己方力量。

留下来的孩子不知事,完全可以教导成蒙古大军中的一员,妇女的作用就更大了。

最早一次的车轮斩,蒙古大军使用在塔塔尔部落身上。这个部落依附于金国,对周边其它部落不怎么友好,和成吉思汗的部落更是世仇。

成吉思汗出身于乞颜部落,这个部落不服从金国,被金国视为敌人。成吉思汗的堂曾祖父俺巴孩汗去塔塔尔部落联姻,却被他们绑到金国,钉在木驴上暴晒三天而死。

多年以后,乞颜部落的首领也速该,生擒塔塔尔部首领铁木真兀格,并将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铁木真,也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铁木真9岁的时候,也速该被铁木真兀格的儿子札邻不合毒死。

这起事件不但让成吉思汗失去了父亲,还间接导致了部族内乱,让他们一家从部落最顶层跌到最低层,生活得极其艰难。

所以成吉思汗和塔塔尔部仇深似海,打下了之后实施了车轮斩,务必让这个部落再也没有寻仇的可能。

在塔塔尔部开了头,以后车轮斩就用得多了,很可怕吧?

但比车轮斩更可怕的是屠城,和屠城比起来,车轮斩都显得较有人性,至少还能活一部分人。

蒙古大军的屠城不是一个形容词,是真的攻入城中任意屠杀,老幼不分,鸡犬不留。

这样残酷的方式,是否会引起敌对方的激烈对抗呢?

当然会!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南下攻宋,到了钓鱼城(今重庆合川区)被阻住去路,攻之不下,正是因为城中南宋军民义士知道,一旦城破,必然遭受屠城或车轮斩的命运。

既然有这样的弊端,那为什么蒙古大军还要继续一贯的作法呢?那是因为,钓鱼城只是例外。更多的城池,根本受不了屠城的威胁。

如果及早投降,蒙古大军损失不大,进城后不会过于烧杀抢掠,如果一直抵抗,蒙古军强攻进去后可就不客气了。所以,很多将领往往不等蒙古军打来就开城投降。

历代蒙古大汗也很明白这一点,于是屠城、车轮斩这种令人胆寒的方式就延续了下来。

的确,残暴会激起不满,但超过一定程度的残暴,将让人兴不起反抗之心,只感到恐惧,进而服从。蒙古大军很好的利用了这种心理,横扫四方。

至于统治的问题,那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不同了。

已经发展出统治思想和统治体系的农耕文明,发动战争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征服土地上的人,再奴役这些人为自己创造财富,其重点在于人。

要是光有土地没有人,统治者是没办法凭空创造出财富的。因而对人保有一丝仁心,还有“杀降不祥”的说法。

游牧文明远远落后于农耕文明,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土地。只要有尽可能多的土地,就能繁衍出更多的牛羊,人反而是其次了。虽然也重要,却没有土地重要。

这样的思维,决定了蒙古大军不会爱惜人,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劳力。有牧场,有牛羊,再有少数放牧的奴隶就足够了,人多反而是负担。

当本族的人已经能够满足放牧的需求时,外族的人就没有用处,不听话的杀了也无所谓。

很显然,这种观念在统治一个部族或小国时也许有效,想要统治泱泱大国是不行的,所以成吉思汗书写横扫中亚、东欧的辉煌,创下了历朝历代疆域最广的记录,元朝却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

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算起有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算起只有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