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大宋重文轻武,那么其中最狂的书生是谁?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带您走进大宋第一愤青柳永的故事。

宋朝的大才子柳永,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当中。他的父亲是朝廷当中的官员,他的家庭也有那个能力去支持他从小接受教育。所以小小年纪的柳永,就被培养着读书认字,慢慢去接触诗词歌赋。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柳永发现了自己兴趣的转变。夫子要求他看的四书五经,他虽然也要学,也要看,但是内心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说白了,柳永就是为了以后的科举考试,才会努力学习这些看似正派的书籍。

而实际上,柳永的内心其实更喜欢诗词歌赋。他是一个有着文人情怀的人,所以那些名家著作,往往更能引起他的共情。当他看到那些情感饱满的、描述鲜活的诗句时,他的内心总是会感受到一种充盈的满足。

不过此时的柳永虽然有些特立独行,但他对自己人生的规划还是和大部分文人相同。文人的归宿当时只有一个,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然后高中,进入皇帝的视线当中,入朝做官,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柳永的人生也是按照这样的轨迹来进行的,不过他和别人不同的是,他拥有一个开明的父亲。父亲非常支持他在学习之余去游历全国各地,增长见识。在父亲的支持下,柳永走遍了不少地方,写文风格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实这个时候的他,就已经有很多放荡不羁的情绪在身体里面了。这种特立独行的性格,其实是很让人欣赏的,但是如果放在科学考试这样的体系之下,那他就不怎么令人放心了。所以柳永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哪怕成绩很不错,主考官也因为他并不怎么正派的名声就把他给淘汰了。

柳永还很年轻,既然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了,那就再来一次。可是接下来第二次,第三次仍然失败了。他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本身也很有才华,不怎么能接受这样的失败。

心高气傲的柳永,此时开始审视这个科举考试制度。他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了信心,他的作品流出去之后,听到最多的声音也全是赞扬。既然科举考试不能接纳他,那就证明科举考试有问题。从此之后,柳永就不再执着于参加科举考试了。

游离在考场之外的柳永,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句,词句。他最经典的代表作,是一首非常狂妄的词作,那就是《鹤冲天 题金榜上》。这首词作写尽了柳永的心绪,也让世人看到了他最本真的性格。里面有一句话,“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这样一首狂妄的词作,柳永写下他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在最后竟然成为了千古绝唱。

勾栏瓦舍之中,人们也争相传唱柳永的作品。他的这些代表作名声越来越大,不少青楼女子甚至愿意自掏腰包,就为了从柳永手中买到一首称心如意的词作。民间的名声都如此之大,可想而知,宫廷当中的人自然也知道柳永的作品了。

但是柳永不知道的是,他这个放荡不羁的性格,竟然已经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而且直接影响了他第四次科举考试的结果。这一次科举考试当中,柳永好不容易高中,可是就在皇帝看到柳永的名字时,却因为他在民间的名声,就把他的名字给划掉了。

这一次事件对柳永的打击是很大的,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彻底放弃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计划,从此以后就当一个游走于民间的文人,自由自在的享受文字和文学带给他的乐趣。感受人间烟火气,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从心底里抛开科举考试这样一个枷锁之后,柳永的生活其实是更加自在的。他可以完全不用去考虑现实社会的压力,遵从自己的本性去进行文学创作。那些他曾经看不上眼的四书五经,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束缚住他的思想。

而且,想开了的柳永,心胸更加豁达,气度也更加从容。他深刻的感受过受到歧视的不美好,所以他从来不会把这份歧视带给其他任何人。就像那些青楼女子,世人大多看不起她们,但她们在柳永的笔下确实纯净而美好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柳永广泛结交了不少好友。在他生活窘迫的时候,这些好友甚至愿意无偿伸出援手,不求回报的帮助他。所以此时的柳永才发现,原来世俗之外,还有这么多值得追求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