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读书 > 正文

淮怎么读? 淮如何读

淮怎么读? 淮如何读

1.淮拼音:【huái】

2.淮是一个汉字,读作huái,本意是指最清的水,也指水名,源于中国河南省桐柏山,古称“相城”,流经安徽、江苏两省入洪泽湖。该文字在《尔雅》和《周礼·职方式》等文献均有记载。

3.字源演变

huái 匣纽、微部;匣纽、皆韵、户乖切。

形声字。从水,隹声。水名。凡三:

(1)今称淮河。古代四渎之一。《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源出河南桐柏山。《说文》:“淮,水。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

(2)在安徽省南陵县南。

(3)指“秦淮河” (因部分为秦时所凿,故名)。甲骨文用为地名。《殷虚书契前编》2.24.5:“己亥卜,贞:王于淮往来亡灾。”金文用为部族名。曾伯????:“克狄淮夷”。 《书·费誓》:“徂兹淮夷。”《史记·周本纪》“东伐淮夷”用并同。《尚书大传》卷二:“久矣天之无别风淮雨。”郑玄注:“淮,暴雨之名也。”淮,金文或从“唯”,于义无别。

4.汉字释义

读音

【汉字】淮

【拼音】huai huái

5.基本解释

【部外笔画】8,【总笔画】11

【繁体部首】水,【部外笔画】8,【总笔画】11

【仓颉】EOG

【笔顺编号】44132411121

【四角号码】30115

【UniCode】CJK

【英文解释】name of a river in central China;river in Anhui province

6.详细解释

〈名〉ㄏㄨㄞˊ

(1)(形声。字从水,从隹(zhuī),隹亦声。“隹”本指“鸟儿”,特指“鸟头”,引申为“高、精、尖”。“水”与“隹”联合起来表示“顶级水”、“水至清”。本义:最清的水。特指:水名。也称淮河) 同特指 [the Huaihe River]

淮,淮水也。――《说文》。朱骏声曰:“出今河南南阳府桐柏县桐柏山,经安徽至江苏清河县合于河,经安东县至云梯关入海。”

江淮河济为四渎。――《尔雅》

其浸淮泗。――《周礼·职方式》

淮左名都。――宋·姜夔《扬州慢》

(2)又如:淮洪(淮河与洪河,一说淮河中的洪水。也比喻善言健谈);淮军(李鸿章在安徽一带组织的军队);淮南耆阳(淮河以南的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3)中国古老姓氏——《逸周书·王会解》。

7.词性变化

大 [torrential]

淮雨。――《尚书大传》。注:“大雨之名也。”

8.常用词组

淮安 huái ān

[Huaian] 淮安市,江苏省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淮北 huáiběi

[north Anhui Province]∶指淮河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北部,孔子、老子、庄子、墨子、曹操、朱元璋等圣人、军事家故乡。

[Huaibei]∶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北部,面积2725平方公里,人口133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淮北煤田为中国主要煤炭基地之一。

淮海 huáihǎi

[Huaihai,the area centered around Xuzhou in the north of the Huaihe River] 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市西南)一带的地区。

淮海战役 huáihǎi zhànyì

[Huaihai Batttle]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与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决战,经过两个多月,歼灭国民党军55万人,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合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

淮剧 huáijù

[Huai opera] 上海、安徽与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江淮戏”,流行于淮安、盐城、泰州、扬州、上海等地。

淮君 huaijun

中国互联网实名制倡导与实践者,原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中国经济负责人,中国知名财经记者、时政评论员,中国新闻产业集团董事,产业、传媒机构CEO、副总编、执行董事等。

淮南 huáinán

[the middle part of Anhui Province]∶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中部。

[Huainan]∶安徽省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面积212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100万。淮南煤矿是中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淮南方 huáinánfāng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works lost in ancient times] 失传医药著作。

读《淮南方》。――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淮南子 huáinánzi

[Huainan Zi] 书名。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所著,又名《淮南鸿烈》。属于杂家著作,它揉合儒、法和阴阳五行家的观点。现流传下来的二十一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淮军

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天国向上海进军,上海清军不能作战,英国侵略军增兵又未到。李鸿章招募淮勇,于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在安庆编成一军,称“淮勇”,又称“淮军”。其后,淮军乘英国轮船,闯过太平天国辖境,前往上海,与英国侵略军合作对抗太平军。

淮军成立时有六千五百人。1862年4、5月间抵上海后,又以外国侵略者的支援和上海海关税收购置洋枪洋炮,扩编部队。至1864年,淮军先与英、法侵略军和常胜军相勾结,在上海附近对抗太平军,继配合湘军在苏、浙等地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陷落后,1864年秋冬,淮军经过裁撤,尚存一百零四营,五万余人。1865年至1868年间,先后在曾国藩、李鸿章率领下,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直隶(约今河北)等地,作为清军主力与捻军作战。捻军被镇压后,淮军担负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李鸿章以淮军势力为基础,掌握了国家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淮军主要将领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卫汝贵、聂士成等,形成淮系军阀,是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