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和匈奴作为最有代表性的游牧民族 匈奴是怎么彻底消失的

对匈奴和蒙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说到游牧民族,很多人都会想到匈奴和蒙古。确实,这两个民族都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游牧民族。

蒙古这个民族的实力就不再多说,曾经的蒙元帝国版图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不断的征战和扩张,蒙古后来甚至变成了半游牧民族。但是,匈奴的发展脉络却十分模糊,甚至,一度灭亡殆尽。至于匈奴是如何覆灭的,答案也很简单,是东西方文明的联合打败了这支北方蛮族。

首先,来看看汉匈战争:

匈奴劫掠中国边境的事情时有发生,最早是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直至战国及秦朝时期,赵与秦两次击败了来犯的北部边境的匈奴人。一时间,这支北方的彪悍蛮族不敢轻易南下,但是,到了汉朝时期,冒顿单于成为了匈奴领袖,他率领匈奴军队大举南下。

彼时汉高祖率领三十万精兵前去迎战,却不料落入了敌方的包围圈,最后,侥幸逃脱。此战之后,汉朝再也不敢与匈奴轻易交战。由于,形势所迫,汉朝多次将皇族公主远嫁匈奴,同时,进献大量的金银财宝,只为实现两国的友好邦交。

但即便这样,匈奴依旧没有停止劫掠汉朝边境的脚步,而当时,势力弱小的中原并不敢与其正面交战。直至汉武帝时期国力空前强盛,汉朝才对匈奴发起了反攻。朝廷鼓励养马,汉军的骑兵队伍的建设日益强大,加之,后勤系统的逐步完善,汉朝终于拥有了远距离作战的能力。

公元前127年至前121年,汉朝派出卫青与霍去病两位大将收复河南与河西走廊。两军交战后,匈奴士兵死伤多达十几万,再无力劫掠中原的实力。漠北大战结束后,汉朝依旧与大夏、大宛等西域小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也算是中西方文化的第一次联手。

他们共同挤压匈奴的发展空间,使得一部分匈奴人臣服中原。而剩余的匈奴人,则继续向北转移,漠南再无王庭。至公元一世纪时,匈奴对汉朝已经构不成威胁了。到了三国时期,南匈奴甚至已经沦落为北方军阀的雇佣兵。

其实,再来看看北匈奴西迁:

南匈奴衰败之后,其他一部分向西迁移的北匈奴人,最终,抵达了欧洲的顿河、多瑙河流域。他们与当地的哥特人发生了大战,并最终将其击败,落败而逃的哥特人,最后进入到了罗马帝国范围,并以南俄罗斯大草原为基地,对罗马帝国发动战争。

关于匈奴人西迁的原因,史学界一直没有定论。但是,主流观点认为:是亚洲北部出现的自然灾害,使得牧草的产量急剧减少,而匈奴人在南方又面临汉人的阻击,故迫于无奈,这些匈奴人只好西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在疆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以匈牙利平原为统治中心的匈奴帝国,在奥克塔尔大单于时已基本建立起来,单于王庭稳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附近,成为了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最严重的威胁。直到公元五世纪以后,阿提拉率领着匈奴大军,打败了巴尔干以北大部分西方蛮族。

这里,值得玩味的是,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居然踏上了汉朝的老路,他们被迫献出财宝以求和平。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匈奴拥有的马匹数量越来越少,直至阿提拉时期,匈奴步兵还学会了抛石机等复杂机械。这种与欧洲蛮族近似的战术,正是匈奴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者,就是后来的沙隆会战:

公元451年,西罗马帝国同哥特人联手,共同迎击来犯的匈奴大军。双方在马恩河一带进行了激战。虽然,联合军队人数众多,但是,因其多是由各蛮族部落召集而来,故战斗力根本不及700年前打败汉尼拔的那支军队。

不过,在艾提乌斯这位“最后罗马人”的带领下,联合军士气高昂。若不是他想用阿提拉来威胁哥特人,恐怕这位匈奴大帝必定会死在敌人的包围圈中。罗马军队发展至后期,士兵多为来自蛮族的雇佣兵,战斗力早已大不如以前了。

罗马军团在沙隆一战惨败后,阿提拉妄图再次举兵意大利,但是,却在罗马城下掉头撤退,其中的缘由至今成谜。一年之后,阿提拉在娶亲时死亡。阿提拉死后,他的指定继承人艾拉克、丹克玆克以及艾内克就帝国继承权互相攻伐,使匈人帝国四分五裂。

正如约尔丹尼斯所记载:“就好像那些好战的国王与他们的人民,应该被他们像家庭财产般摊分。” 于是,到了在后来在格庇德的国王艾达里克王领导下的反匈人联盟,在尼达欧之战击败了匈人,杀死了艾拉克,使匈人帝国完全瓦解,并开始从欧洲历史中淡出。

可以说,再匈奴帝国倾覆之后,如今在整个欧洲,恐怕都难以找到匈奴人了。

最后,这个原因何在?

同为北方游牧民族,为何匈奴灭亡,蒙古却可留存于世,其中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匈奴并未在欧亚地区获得永久性的军事胜利。

其二,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极易被外族同化。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中,中欧两个文明接连打败了北亚蛮族,维护了文明社会的正常发展。无论是对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来说,匈奴的灭亡都算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它告诉我们:文明世界,始终需要并肩站立,如此才可击败野蛮的北方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