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行军作战经常会遇到缺粮的问题呢?
古代打仗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种情况。仗本来打得还不错。但突然遇到军中粮草没了,不得不撤军。历史上记录过的那些战争,几乎没有一个战争不遇到粮草问题。也因此,古人总结出了一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那么,同样是那些士兵,同样是吃饭。没打仗的时候没听说粮草不够。为什么一遇到打仗,粮草问题就出现了呢?难道是因为打仗的时候,吃得要多一些吗?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运输原因。
古代由于交通不发达,山高水长,道路崎岖。因此,粮草运输很成问题。虽说古代打仗主要是城市攻防战,但很多时候也要在旷野里打,在山地上打。就算在城里面打,往这个城里运粮食,已经是很困难了。何况在山地里,那就更加困难。
古代运输粮草主要靠驿路和水路。但驿路并不是修得四通八达,水路那也得找有水的地方。如果在中原地区打仗,这种情况或许会稍好一点。一遇到在巴蜀地区、百越地区、漠北地区等等,粮草运输就相当困难。所以古代这些地方虽然能够建立起政权,但是要靠这些地方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政权,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除了路途不方便以外,运输工具也是一个问题。靠人力畜力,而不是机械力驱动的运输工具,在古代是一件何其艰辛的事情。历史上虽然有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这样的记载。但木牛流马只能说它能够在山路上走,并没有解决驱动力很难的麻烦。
除此外,运输粮草的时候,还会遇到另一个大麻烦,就是粮草最容易着火。所以运输的部队,还必须要保证有充足的兵力,来预防敌人烧你的粮草。这样,所投入的人力物力畜力将更多。有一些强盛的朝代,预先会考虑粮草运输问题,加强交通建设。比如秦朝修建的秦直道,还有罗马帝国修建的那些道路。其目的就是要把军队或者粮草快速地运到前线。但是那毕竟只能在强盛的朝代才能做,而且还不一定能做好。
二、生产原因。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粮食产量很低。如果你遇到灾年,就会经常闹饥荒。不过,如果遇到和平年代,不打仗的时候。则大多数士兵们,除了进行军事训练以外,还会屯田种庄稼。古代无论是府兵制还是募兵制,士兵们都会参与生产劳动。只要参与生产劳动,那么,他们就会生产不少粮食。
就算他们不参与生产劳动,没粮食了,等着粮食运来,那也不着急。但是打仗的时候不一样。正咬紧牙关打仗的时候,遇到没有粮食了,不撤退,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更何况,打仗的时候,大多数青壮,不但不会参与种庄稼,不能够促进粮食的增收。而且还因为打仗,烧毁不少粮食。全国粮食的总量本来就有限,不烧毁都不够吃,再加上烧毁,那不更缺乏了吗?
生产中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庄稼是需要经营的,土地是需要耕耘的,一遇到战争年代,忙着打仗,精耕细作那是不可能的。庄稼种上了,需要肥料,怎么把肥料运到山上?需要除草培土,谁来除草培土?需要捉虫除害,谁来捉虫除害?都不可能进行正常的生产,那也就不可能有产量了。
三、商贸原因。
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囤积居奇。就是说,一旦遇到粮食不够的时候。地主贵族们,往往会把粮食囤积起来,高价卖出,以此聚敛财富。
就算是政府严格要求,但是这些地主贵族们,他要愿意拿出来才能拿出来,不愿意拿出来而藏起来,你也不知道他藏在哪儿。再说了,古代军队为了安抚地方,避免造成民变,还不敢强行抢夺。你要是强行抢夺,这些地主贵族们肯定不会支持你。刘邦搞“约法三章”,岳飞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就是为了获得支持,避免民变。
但是你要让那些囤积居奇的地主贵族们,自觉地把粮食拿出来,就算采用了刘邦和岳飞们的办法,也不一定能实现。很多投机的地主贵族们,他们会考虑,你这支军队有没有发展前途?是不是值得投资?总之,要让别人主动拿,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自成杀进北京的时候,本来他是很受北京人欢迎的。但是大明王朝太穷了,国库里面没粮没钱。李自成那么多军队要吃,没有办法,只能纵荣部下抢夺地主贵族,结果又因此失去了民心。所以,这实在是一件伤头皮的事。
因为有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所以古代打仗的时候,总是会遇到粮食不够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