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刘姥姥在蘅芜苑中一言不发。是因为什么?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因为投了贾母的缘,被贾母留下来住几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同第一次进荣国府相比,似乎变了一个人。从言语粗鄙变成了举止得体,风趣幽默,成为了众人的开心果。在大观园中,她更是全场的焦点,只是这样一个焦点型人物,却在蘅芜苑中一言不发,全程保持沉默,让人十分费解。
对于这一点,其实在原文中明确提到了两个主要原因。
1、贾母的态度。
刘姥姥虽然是一个乡下老妪,但是非常会来事,在察言观色这一方面,显得非常精明。比如在大观园吃饭的时候,鸳鸯伙同王熙凤戏弄她,其实她在第一时间便明白了。
只是对于鸳鸯与凤姐的用心,她非常理解:一切为了哄老太太开心。或许,从进入贾母的房间,看见众人对她的态度,刘姥姥便明白了,老太太在贾府中的地位。
所以在游玩大观园的整个过程中,刘姥姥始终在揣摩贾母的喜好。
比如当贾母问她我们家的这个园子好不好的时候,当刘姥姥说出比年下卖的年画上的画还好,希望得到这样一幅画的时候。贾母特意说道:我们家的四丫头就会画,让她给你画一幅。一边说着一边指着惜春给她看。
她听了,便第一时间来到了惜春的身边,满带微笑的说道:这么俊的人儿,又会画画,别是神仙托生的吧?众人听了,却保持了一瞬间的沉默。
到贾母来到潇湘馆,黛玉给老太太端上了一杯茶。这明明白白的显示了这个房间的主人是林妹妹。然而,刘姥姥却偏偏来了一句:这样精致的房间,莫不是那个公子哥儿的书房吧?说得众人欢笑不已。
到潇湘馆为何刘姥姥显示的如此兴奋?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贾母的心情。老太太高兴的神情,早已说明了她对这个房间主人的喜恶态度。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便不难分析她为何在蘅芜苑不说话了。因为当众人坐船来到蘅芜苑附近的时候,贾母竟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这是宝姑娘住的地方吧?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是贾母对蘅芜苑的陌生,而这一点显示了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显示了贾母对薛宝钗的疏远态度。
明白了这一点后,刘姥姥自然不会像在潇湘馆那样兴起了。
2、刘姥姥的迷信思想。
刘姥姥本人是否真心信迷信?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那就是,贾府的主子非常信迷信,比如上了年纪的王夫人便喜欢吃斋念佛。
在这我们聊一点题外话吧,那就是刘姥姥是否信佛?其实,这从她欺骗宝玉这个细节之中,我们便能看出,她对神佛的态度。
刘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
宝玉听了,跌足叹惜,又问后来怎么样。
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像就成了精。”
宝玉忙道:“不是成精,规矩这样人是虽死不死的。”
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不是哥儿说,我们都当他成精。他时常变了人,出来各村庄店道上闲逛。我才说这抽柴火的就是他了。我们村庄上的人还商议着要打了这塑像、平了庙呢。”
宝玉忙道:“快别如此。若平了庙,罪过不小。”
刘姥姥道:“幸亏哥儿告诉我,我明儿回去拦住他们就是了。”
宝玉道:“我们老太太、太太都是善人,合家大小也都好善喜舍,最爱修庙塑神的。我明儿做一个梳头,替你化些布施,你就做香头,攒了钱把这庙修盖了,再装潢了泥像,每月给你香火钱烧香岂不好?”
刘姥姥道:“若这样,我托那小姐的福,也有几个钱使了。”
试想,若她真的信佛、相信迷信,还会拿神佛之事开玩笑吗?
刘姥姥在贾母的房间不过杜撰了一个故事,却惹得众人都听住了,连王夫人都愣了愣神。
或许,仅从这一点,聪明的刘姥姥便看出了贾府众人对神佛的重视。
而众人坐船来到蘅芜苑,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
面对这样一份透漏了阴森之感的、充斥着不吉利意味的地方。她当然明白贾母等人对蘅芜苑的态度。
到众人走进蘅芜苑,堂堂一个小姐的闺房,却布置的如雪洞一般,当着众人的面,贾母直言这里素净的不吉利。此时的刘姥姥,还能说什么呢?
对于这一点,在刘姥姥要离开大观园,向王熙凤辞行的时候,面对大姐儿、贾母都生病的时候,她所说的话,也验证了这一点。
刘姥姥道:“小姐儿只怕不大进园子,生地方儿,小人儿家原不该去。比不得我们的孩子,会走了,那个坟圈子里不跑去?一则风扑了也是有的;二则只怕他身上干净,眼睛又净,或是遇见什么神了。依我说,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了。”一语提醒了凤姐儿
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刘姥姥在蘅芜苑之所以一言不发,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贾母面对蘅芜苑的态度,她从贾母询问这个住处是否是宝钗居住的地方时,其实就显示出了真实的态度。
而面对对神佛如此信任的贾府众人,在透露着阴森气息的蘅芜苑,她也非常识趣的默认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