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和清朝之间的矛盾是怎么解决的 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蒙古和清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铁骑踏遍欧亚大陆,到明朝的朵颜三卫,再到满蒙八旗,历史上的蒙古骑兵一直都处在冷兵器时代的巅峰。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
/e/5dd4a21b41925.png"/>
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当时中国的全境人口则是“四万万五千人”。
不管从蒙古人口的锐减还是战斗力的下降来说,众人普遍认为,是因为藏传佛教毁掉了往日这个战斗力强悍的民族。
当藏传佛教进入蒙古后,外蒙古地区的寺院有2600座,僧侣10多万人;内蒙古寺庙1800座,僧侣15与万人,平均每旗有寺庙30-40座,这就导致僧侣人口的占比例平均达到30%-40%,有的地区更是达到50%以上。
清朝官方的《清朝理藩院档》中写道:“蒙古之弱,纪纲不立,唯佛教是崇。于是,喇嘛日多,人丁日减,召庙日盛,种类日衰。”
在佛教文化的熏陶下,英雄们手中的宝剑换成了念珠,无畏的勇士为了心中的幻想而叩首,不论是建康还是疾病,他们总是虔诚的向佛像祈求保佑,人们开始变得懦弱、胆怯,从饿狼变成羔羊。
藏传佛教进入蒙古后,新的知识阶层产生了,因为战争不会波及寺庙,于是很多人为了躲避战火,便出家为僧,当时的喇嘛不但会念经,还会画画、治病等,极受世人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男子进入寺庙出家,这是蒙古骑兵战斗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e/5dd4a211240f8.png"/>
而人口锐减的原因是当时的清廷进行了灭绝性的种族屠杀,在清军征讨漠南蒙古的过程中,如察哈尔、土默特、内喀尔喀等地区都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摧残,而卫拉特蒙古解决更为悲惨。雍正时期,原本有20多万人口的和硕特蒙古被杀的仅有壮丁一万五千六百七十五名。到乾隆灭亡准噶尔汗国时更是进行了“不得不除恶务尽的”大屠杀。
后来的乾隆更是意识到藏传佛教对世人精神上的控制后便极力推崇,对喇嘛更是给予了极高的待遇,这样做除了软化蒙古人外,还能让他们成为清廷的“挡箭牌”。
在清廷的“大力扶持”下,整个蒙古地区修建寺庙,并给予僧侣们免税、免徭役、免兵役等特权,在当时的行政参与下,寺庙的数量极大的超过所能承担的范围。而寺庙需要僧人,便大力宣传出家的好处,青壮年见到出家为僧可以摆脱贫苦的生活以及不用征发差役,便踊跃报名进入寺庙为僧。
因此,乾隆才会得意洋洋的说“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