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为何被称为北宋六贼之一?他真的饿死于路边吗?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宰相、书法家,先后四次任宰相,任期达17年,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有野史记载:蔡京80岁被贬,带着大量金银财宝上任,却饿死于路边。

北宋六贼

宋徽宗时期,北宋朝廷腐败,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百姓民不聊生;内部烽烟四起;外部金军入侵。最后竟然发生了金军南下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都被金人掳走的民族耻辱。

这一切到底是谁造成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廷腐败至此,也不是哪一个或者几个人祸祸的,要说罪魁祸首,按道理也是最高决策层的宋徽宗为之负责,如果宋朝就此终结,想必宋徽宗也能拥有商纣王、隋炀帝一般的名声。

对宋徽宗幸运,对百姓不幸的是,有了南宋,所以宋徽宗自然背不了这个锅。

宣和七年(1125)年底,面对大军南下的金军,宋徽宗将皇位禅让给太子,钦宗继位。12月27日,太学生陈东联合其他太学生上书,论:

"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宋史)

从此之后,六贼的名号传扬于世,又因为蔡京与童贯是六贼之首,因此,民间有歌谣曰:“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蔡京之恶

因为“靖康之耻”的缘故,蔡京的恶名数之不尽,比如投机钻营:在哲宗时期,掌权的司马光与章惇政见不合,而蔡京一时附会司马光,一时又附会章惇,奸猾至极。

蔡京还有巧取豪夺,贪婪无度,骄奢淫逸等等罪状。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不能代表蔡京之恶。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他在司马光、章惇等人新旧党争之间左右摇摆来说,因为党争而站队,本身就不是一个官员应该做的,按道理来说,只要是有益的政策就该支持,何论是哪方?

而左右摇摆,投机钻营,对于官员来说,更算不上恶行了。

西汉初期的陈平与周勃,是刘邦老臣,当年刘邦斩白马立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可是吕后掌朝之后,马上封诸吕为王,这时候只有右丞相王陵反对,而陈平与周勃都是赞成。

下朝后,王陵指责陈平等人,他竟然还说自己是为了刘氏江山社稷,凭借优秀的口才让王陵无话可说。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後,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关键是,等吕后驾崩,陈平与周勃又主导了灭亡诸吕的行动,不仅将吕氏连根拔起,连后少帝都被从皇位上赶了下来,包括惠帝另外3个儿子都被冠以“非惠帝亲子”的罪名而被废,最终导致惠帝血脉断绝。

对于陈平、周勃等人来说,这是叫左右逢源呢?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亦或是投机钻营?

此等例子数之不尽,如果蔡京仅仅有这些恶行,想必也不能让他“流芳百世”,他最大的恶,是他的“丰亨豫大”之说,他提倡视官爵财富如粪土,应该被享用、挥霍。

所谓“丰亨豫大”意思是形容富足兴盛的太平安乐景象。

宋徽宗曾经拿出玉杯、玉卮给臣子们看,表示享用这些玉器,又怕人们认为太奢侈。

蔡京却说道:“臣出示过契丹,看见玉盘玉杯,都是石晋时期的东西,契丹人还拿来在臣面前炫耀,说南朝没有。现在用他们来祝寿,并不过分。”

宋徽宗说:“先帝才做了一个数尺大小的小台,就有很多臣子上书,我是真怕他们说。这些玉器已经放了很久了,如果人言又起,无法分辨啊。”

蔡京劝解:“事情如果合乎情理,言多也不必害怕,陛下应当享用天下的供奉,区区玉器算得了什么!”

蔡京还常对徽宗说,现在国家钱币多达5000万缗(音mín,意贯,一千文)钱,足够享用,于是铸造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做《大晟乐》、制定命宝,等等。

作为一国之君,耽于享乐的徽宗到底做了什么也许他自己也不明白,所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最后国家成什么样,也许他也没料到。

为了兴建宫殿园林,不仅大肆征收劳役,更是大兴花石纲,使得皇帝耽于享乐,官吏大发横财,而百姓却倾家荡产、卖儿鬻女,最终激起民变,有名的方腊起义,就是在这个背景下。

这也是蔡京执政的一贯作为,向徽宗大献谄媚,不顾民生,不顾外有强敌窥伺,最终酿成惨剧。

客死潭州

至于蔡京是如何上位,在在相位上有何作为,为什么会四起四落,这些大部分人并不太关心,我们关心的是他的结局如何,是怎么死的,死了家族又如何?这样的大奸臣是否遭到应有的结局。

虽然在南宋史学家王明清的《挥麈后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说蔡京被贬之后,虽然携带巨富前去赴任,可是因为他作恶太多,招致老板姓的反感,在路上用钱也买不到东西,最终饿死街头。

但我个人觉得,这纯属臆想,虽然寄托了他希望蔡京“不得善终”的想法,但是这个说法太过于不符实际,也显得作者太过于不食人家烟火,或者说当时的文人地位太高,哪怕有如此恶名,依旧不敢让他惨死。

先说不符实际:

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哪怕有人会不赚钱,但做生意大部分都是为了钱,不可能有买卖不做。

2.蔡京又不是NPC,头上没有标记,普通人看到了也不认识。

3.哪怕是认识了,蔡京权倾天下,虽然被贬,那也是官员,不说代表朝廷,哪怕是自己的私人部队,也不是百姓敢对抗的,还怕弄不到粮食?

4.蔡京是“六贼”,可是这只代表部分人的观点,或者说朝堂上的观点,百姓有谁知道蔡京是哪位?百姓最痛恨的未必是庙堂上的那一位吧!

为什么说作者不食人间烟火?

假如百姓真的知道他就是蔡京,又对他恨之入骨的话,怎么“舍得”让他饿死?

那么多人被他祸害得家破人亡,难道没有“匹夫一怒,血溅五步”之事?

大宋百姓真的这么懦弱吗?

所以说,蔡京饿死只不过是部分人的臆想,真正的死因无非是年纪大了,长途奔波而亡,或者说勉强也算“善终”了。

行至潭州死,年八十。——《宋史》

大宋重文轻武,向来优待文官,不杀文官,但是对蔡京却是个例外。

蔡京有 记载的儿子共8个,其中一个娶了茂德帝姬,最后随着她一起去了金国,没有受到牵连,除此之外,还被赐死了2个,其他的要么早就死了,要么被流放到偏远地区。

子八人,壝先死,攸、翛伏诛,绦流白州死,鞗以尚帝姬免窜,余子及诸孙皆分徙远恶郡。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