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秦钟进入贾府后都有哪些变化?差别有多大
秦钟在遇到贾宝玉之前,还只是个寒门子弟,接下来听听知秀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红楼梦》在描绘人物形象的变化时,往往采用对比的手法,比如林黛玉,年幼时说话伶俐如剑,后期成熟后,待人就变得客气温和了许多,而有一个人物的变化堪称是天差地别,那就是秦可卿的弟弟秦钟。
第七回秦钟首次登场,这时候的他不过是个寻常小官家的孩子,所以进入赫赫扬扬的国公府时,他的心理上带有自卑、紧张、羞涩,见了王熙凤都不敢说话,用《红楼梦》原著中的话说就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秦钟在贾家学堂混了几个月后,性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曹雪芹描绘秦钟的这种变化,集中通过姐姐秦可卿病逝后,秦钟在丧礼过程中的状态进行全方位的展现。
换成任何正常人,自己的姐姐去世,就算不痛哭流涕,也应该暗怀心伤才对,可秦钟却做出许多令人心寒的操作。
先是在送丧的路上,贾宝玉、秦钟遇见了一个纺车的农村女孩,贾宝玉向来尊重女儿,所以站在一旁,静静观看,不敢逾矩,反倒是在一旁的秦钟暗怀鬼胎,一张嘴就调侃这位女孩,原著记:
宝玉听说,便上来拧转作耍,自为有趣。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乱嚷:“别动坏了!”众小厮忙断喝拦阻。宝玉忙丢开手,陪笑说道:“我因为没见过这个,所以试他一试。”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宝玉一把推开,笑道:“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
秦钟的眼睛始终放在一个“色”字上,即便是在姐姐秦可卿的丧礼过程中,即便对方不过是一个小小农村女孩,他也要开一个自以为幽默的有色段子。
小小一例,就足可见秦钟的人品心性。当年若不是姐姐秦可卿,秦钟根本不可能进入贾家学堂读书,更不可能结识贾宝玉,可这位少年却毫无感恩之心,不仅对姐姐的病逝无感,还一心放在调侃玩闹的琐事上。
更让读者无法忍受的是后文,送殡众人来至铁槛寺,秦钟居然趁着这个机会,跟尼姑智能偷行苟且,还被贾宝玉抓了个正着。而秦钟、智能的这段故事,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有预谋,比如贾宝玉之前就曾明确点破秦钟和智能的秘事,原著记:
且说秦钟、宝玉二人正在殿上顽要,因见智能过来,宝玉笑道:“能儿来了。”秦钟道:“理那东西作什么?”宝玉笑道:“你别弄鬼,那一日在老太太屋里,一个人没有,你搂着他作什么?这会子还哄我。”
贾宝玉这段话,补出红楼前文。原来自从秦钟和贾宝玉一起上学后,贾母因秦钟是秦可卿的弟弟,又生得模样清俊,便时常照顾他,每次赏赐贾宝玉东西,也不漏了秦钟,可面对这位慈祥和蔼的贾家老祖宗,秦钟却趁着没人,在老太太屋里调戏尼姑。
这些都是原著中明确说出来的,曹雪芹没写出来的不知还有多少,秦钟终究从当年那个清俊羞涩的少年,变成了一味好色的败类,沉溺于享受的他,连姐姐秦可卿的病逝也不放在心上,反而把这次丧礼当成和智能幽会的机会,秦可卿若是知道自己弟弟成了这般模样,不知心中作何感想?
同时,秦钟完全忽视秦可卿的死,并不仅仅是自身品德的问题,跟原生家庭也有很大的关系,《红楼梦》第七回曾介绍过秦家的情况,原著记:
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
从这段介绍可知,秦可卿并不是秦业的亲生女儿,她是从养生堂抱回来的养女。秦业本以为自己今生难有子嗣,所以才养育了秦可卿,不料老来得子,五十多岁的时候才有了秦钟这个儿子。
秦可卿与秦钟,一个养女,一个亲生儿子,而且年龄相差很大,并非是耳鬓厮磨的小时玩伴,秦可卿到了岁数,又嫁进了宁国府,所以秦钟对姐姐秦可卿没有太深的感情,这是有一定心理逻辑的,这也能解释他在姐姐丧礼上只顾玩耍,滴泪未流的异常状态。
但这并不能成为秦钟堕落无情的理由,父亲秦业东拼西凑,送礼给老师贾代儒,姐姐秦可卿设局招待,让王熙凤帮忙,才将秦钟送进了贾家学堂,面对这两位亲人的默默付出,他视为当然,沉溺灯红酒绿,从他背恩忘德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