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统一天下之后 为何他没有自称天子呢
还不知道:嬴政为何不自称“天子”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天子”一词,在历史上一直被用来指代统治天下的古代帝王。早在五帝时期,尧、舜、禹这些上古贤王,就已经被尊称为“天子”了。而其后的夏、商、周三代君王,也都称“天子”。特别是在周朝,“周天子”一词更是为人们耳熟能详。
但秦国灭六国,结束了周朝之后,虽然秦始皇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之主,但却从未自称过“天子”。
有些人认为,秦始皇不自称“天子”,是因为他认为“天子”乃是上天之子,仍然受制于天,不是天下老大。
尽管秦始皇自认为功高盖世,旷古未有,但还没有狂妄到“欺天”的程度。他曾亲自去祭祀舜和大禹,也曾求仙访药、祈求长生,更何谈狂妄到不敬重上天呢?秦始皇不自称“天子”,实则另有原因。
在秦统一天下以前,战国七雄皆称“王”,秦始皇统一海内以后,他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便从上古“泰皇”和“帝”中各取一字,合称“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
是不是因为他称“皇帝”,就不再称“天子”了呢?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古代,虽然“天子”与“皇帝”常常划等号,但二者其实并不是一类事物。“皇帝”是一种尊号,而“天子”实际上是一种身份。
在《礼记》中,曾经将社会各阶层划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天子地位最尊贵,处于金字塔的最顶端。我们常说某皇帝贵为“天子”、身为“天子”,说的都是一种身份,而不是尊号,因此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号为“天子”的。
“皇帝”和“天子”,一个是名号,一个是身份,两者性质不同,但并不相互冲突,所以,秦始皇完全可以既称“皇帝”,又称“天子”。但他之所以不称“天子”,其实是因为不够资格。
在战国时期,要想成为“天子”,一般需要有以下几种条件:
1、“天子”要有圣德,受到诸侯、臣民的拥戴。《管子·度地》里就说:“天子圣人也。”天子,首先要是一个有德的圣人。
2、“天子”要获得“天命”。而“天命”必须是上天授予天子的,也就是所谓的“君权天授”,获得上天认可。
3、“天子”要有“天下”,通过号令诸侯,来实施对天下的统治。《管子·君臣上》:“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也就是说,天子是通过号令诸侯,来实施对天下的统治的。
/f/5d428ca556475.png"/>
在战国时期,要想成天子,还要走如下几条途径:
1、由天下诸侯或万民推举,《史记·五帝本纪》:“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吕氏春秋·简选》:“天下美其德,万民说其义,故立为天子。”这里说的是,成为天子,类似于有一个选举的过程。
2、由前任天子禅让,推举为“天子”。《孟子·万章上》:“匹夫而又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孔子也是圣人,为何不能成天子,是因额为没有天子禅让给他。
3、由天“授命”而立为“天子”。《墨子·法仪》:“昔之圣王禹汤文武......,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
从以上战国人的“天子”观念来看,秦始皇虽然一统海内,但仍然不具备成为“天子”的条件。
首先,秦国一直被东方六国认为是“虎狼之国”、“暴秦”,秦始皇不施仁政,屡屡被人诟病。秦朝的二世而亡,也与此有关。
秦始皇的个人形象,与战国人心目中的“天子”大相径庭,更谈不上受到诸侯、臣民的拥戴了。
其次,秦国统一后,周天子与天下诸侯悉数被灭。这样,秦始皇便没有接受前任“天子”禅让的机会。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采取郡县制,诸侯在秦朝不复存在。而从战国人的观念来看,“天子”和“诸侯”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名词,没有了“诸侯”,亦便没有天下诸侯共同拥戴的“天子”。
因此,秦始皇丧失了自称“天子”的合理性和前提。他并非不愿称“天子”,而是因为不具备成为“天子”的条件,不能称“天子”而已。
/a/5d428c9ed864e.png"/>
相反,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既有“皇帝”的尊号,又自称“天子”,实则是具备了这种条件。
第一,他结束了暴秦的统治,与民休养生息,符合天意民心。
第二,刘邦恢复了分封制,大封诸侯王,他即皇帝位,也是由诸侯共同拥立。
第三,刘邦在起兵过程中,多次通过宣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身上有“天子气”等行为,来强调自己的君权天授。他称帝后自称“天子”,也被天下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