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的下场到底是什么样 为何他数次投奔其他国家呢
还不知道:吴起下场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赵、魏、韩三家将智伯杀死之后造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子孙魏斯、赵籍、韩虔又继续瓜分晋国,而这三人分别被称为魏文侯、赵烈侯、韩景侯。其中魏文侯最爱礼贤下士,使得当时很多的人都去慕名前去投靠他,包括名士段干木和法家的开创者李克以及他最为器重的名将吴起等,而历史上的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就发生就与魏文侯有关,战国纷争之中邺城一直是中国北方或者说是中原地区非常重要的城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甚至做过六朝国都。话说回来,魏文侯之所以能够崛起第一靠的就是能够笼络到当时的人才。对于得到人才,曾国藩曾经说过三段话,第一段是是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觉得最为重要的就是在这里面得到了很多的人才,曾国藩自己认为自己这一生为官带兵,除了得人这一样之外,别的什么都不是主要的都靠不住。第二段话是:征途上结识人才和做官同样重要,第三段话是办大事的人最为珍贵的就是有志和得人之才,究竟魏文侯是怎样得人呢。
《资治通鉴》中记载魏文侯与段干木的一段佳话。段干木他是当时一名士,魏文侯于是想要让他来辅助自己,可是这人却淡泊名利,那魏文侯一想这也不是问题既然段干木自己不肯来做官,于是他就到段干木手下去当学生,于是他就经常的跑去向其请教问题,既然是请教问题,那当然不能向现在坐着请教,古人礼仪众多,请教问题学生站着而让先生坐着,站的腿酸了也要坚持,有时候魏文侯从段干木的家门口经过,从车上坐着本来,但一看到了段干木家了,立马就站起来,向段干木家行礼,正是因为魏文侯对于段干木这么尊敬,展现出这种礼贤下士的姿态,所以他不仅仅做给了段干木看,更让他重视人才的名声越传越远,使得各地的贤能之士都冲着这一点纷纷来投奔他,一个尊贵的人可以放下身段表现得比贫贱之人还要谦卑低调,这样的人是可以大得民心的,这也是道家智慧所强调的,道德经中很有名的一句话就是“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
同时《资治通鉴》还强调了魏文侯的另一个品质就是守信,有一天正下着大雨,魏文侯正与群臣饮宴,正饮酒,忽然就起身对众人说不在喝了自己玩去郊外打猎,而大臣们对于这就很不理解,外面下这么大的雨,而魏文侯对于大臣们解释说这雨天也是被迫的,但是和虞人部落的首领已经约定好了,不能不去,于是魏文侯就冒雨而去。作为一个国君,比守信不失于人更重要的还有另一个品质就是敢于信任其他人,敢于授权。当时与吴起一起齐名的有一人叫乐羊,魏文侯曾经派乐羊带领大军去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在当时是小国家,可是这场战争打的却很艰难,整整打了三年,终于将中山国给踏平了,乐羊就踌躇满志以为自己立了不世之功,回来就要和魏文侯邀官请赏,魏文侯不动声色扔给他一个大筐,乐羊一看里面的东西立马就冒汗了,这满满的一筐都是告状信,状告乐羊三年来携兵自重、指挥适当,有谋反之心,总之给他安了各种各样的罪名,乐羊看着看着扑通就跪地上了,还不住的磕头,这时候他终于明白了能够三年之后打下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其实都是君王在背后保护自己,都是靠主君的信任和支持。这是魏文侯对于乐羊这位人才的用人之道。
/e/5d350f779dea7.png"/>
关于魏文侯还有一个故事被人津津乐道,魏文侯想在他手下的两个亲信大臣之中,从中选一个人出来做宰相,他就请教法家的鼻祖人物李克,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经说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而魏国现在充满了忧患,特别需要一位良相来辅佐自己,问李克认为这两个人谁合适,李克就回答“卑不谋尊,疏不谋戚”,意思是地位卑微即使别人问你,你也不能说和人家亲近的人的不好的地方,毕竟你和别人没有达到不计过错的地步,表明自己不方便给魏文侯建议,魏文侯就说了先生临事勿让,可是李克依然是不明说,他认为两个人谁很合适这很难讲,但是自己可以送您一套识人之法,首先“居视其所亲”,要看都和什么人交往,其次“富视其所与”,这个人如果富有,要看他的钱花在什么地方,第三“达视其所举”这个人要是高官得看他举荐的是什么人。第四“穷视其所不为”这个人要是不得志要看他坚守怎样的底线。第五“贫视其所不取”他要是一个穷人非常的穷困,这是要看他坚持什么不要。李克建议魏文侯用这套识人之法一定可以有明确的答案。
/a/5d350f6f36cd8.png"/>
魏文侯在问完李克如何选择丞相后不久,又去问他要不要收留重用吴起,吴起最初是在鲁国做官,而且很有才能。有一年齐国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鲁侯本想着任命吴起为大将军,让其带兵去抗击齐国,但是考虑到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对于吴起就不放心,所以任命就迟迟没有下达,吴起太渴望这个施展才能得机会了,于是一狠心就把自己的老婆给杀了,于是鲁侯就让他当了将军,吴起虽然是为了这场战争不惜狠心杀了自己的妻子,但是有人对鲁侯讲,以前吴起的母亲死了,他不奔丧,为此他的老师曾参都和他绝交了,现在又为了当将军就杀了老婆,这种人就是残忍薄行,禽兽不如。不但不能重用反而还得杀了,避免养虎为患,吴起听说后,知道自己在鲁国待不下去了,待不下去之后就来投奔魏文侯,魏文侯问李克用不用吴起,李克就评论吴起贪而好色,但是此人有古之名将的才能,至于用不用此人,还得主君自己做决定。
魏文侯后来就用了吴起,任命吴起为大将军,这也说明了有时候用人不能只看一方面,要看对自己究竟利是否大不大,而吴起也不负所望,很快就带兵从秦国打下了五座城池。吴起此人做将军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最底层的士兵一样吃穿,卧不设席,行不骑乘,睡觉的时候不铺席子,行军的时候不骑马,和普通的士兵一样背着东西负重前行。有一次有一个士兵的伤口化脓了,吴起竟然亲自过去趴在地上用嘴给士兵吸出来了,士兵的老母亲听到这个事情之后就伤心的哭了,他哭是因为之前他的丈夫也曾在吴起的手下当兵,也曾经负伤被吴起吸过脓,于是打仗的时候脚不往旁边偏,结果就战死了,所以他认为吴起给她儿子也这样做是在要自己儿子的命,所以这才是他哭的原因。吴起后来一共在魏国效力了十余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后来魏文侯死后,吴起继续辅佐他的儿子魏武侯,有次,他和魏武侯了两人乘船游览,看着河两岸的崇山峻岭,魏武侯大发感慨认为此等山河让国防很稳固,而吴起没有随声附和,吴起非常冷静的回答“在德不在险”,那个帝王都有险要的山河,但是不得民心才会死路一条,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也是有丞相之德的,但是他一直没有当上丞相,于是有一次对新任的丞相田文讲比此谁的本领大,功劳大。吴起就和田文就开始做对比,结果不论从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田文都甘拜下风,最后吴起就问凭什么田文就是宰相,而田文就跟明白的告诉他,魏文侯刚刚去世,而魏武侯又这么年轻,很多的野心之人都在跃跃欲试,所以魏武侯是用有能耐的人放心,还是没能耐的放心呢。吴起听后终于明白。
后来吴起不仅丞相没有当上,就连魏国也待不下去了,逃到了楚国之后,得到了楚王的重用,治国和带兵的才能都充分的发挥出来了,领导楚国的改革,使楚国成为了强国,但是他遭到了楚国贵族的嫉妒,楚王刚刚死后,吴起就被楚国的贵族给乱箭射死了,纵观吴起的一生很难用普通的标准去衡量,一方面他为了什么都不择手段,但是在具体的带兵上他又显得很有才德,能够和士兵同甘共苦,所以很难去评价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公元前371年,魏文侯死后,并没有立下太子,使得自己的两位公子争夺王位,导致国内大乱,赵国和韩国就趁机组成联军攻打魏国,魏国大败被完全的控制了,后来因为赵国和韩国没有商量好怎么处置魏国竟然各自退兵了。联军退兵之后,其中一位公子杀死了自己的兄弟,成为了后来的魏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