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文史百科 > 正文

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又发生了什么?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襄樊之战中关羽的举动十分反常,这造成了他的失败,这究竟是为何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上,关羽讨伐襄樊的一战,是大家议论的焦点。这是因为,这一仗的意义非同小可。正是因为这一仗,使得曹操和孙权双方势力联合起来,一致对付关羽。最终,关羽在前有曹操对峙,后有东吴偷袭,落得个兵败被杀的下场。这一仗,就此成为了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此蜀汉就走上了下坡路。

那么,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又发生了什么,使得关羽落得如此的悲剧。这要从这场战役的经过说起。

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率领荆州主力三万多人,发动了对曹魏的襄樊据点的进攻。因为关羽的军队里,有一支精锐的水军,曹仁率领的襄樊曹军作战并不顺利。而此时曹操正在关中,只好让他最信任的五子良将于禁率领七军人马,来增援襄樊。

于禁和他的副将庞德和关羽进行了几次作战,胜负不分,双方进入相持状态。曹仁命令于禁在樊城以北十里扎营,和樊城形成掎角之势。可是,于禁不知地利,把军队扎营在低洼处。当时,秋雨连绵,汉水暴溢,关羽利用自己的水军,水淹七军,全歼了于禁的部队,斩了庞德。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威震华夏,他将军队一直深入到郾城一带,威胁宛洛。当时曹操都考虑迁都,避其锋芒。但也正是这个时候,东吴开始了对荆州的军事行动。孙权利用关羽对东吴不备的情况,派吕蒙白衣渡江,夺取了荆州。关羽闻讯后撤军,在半路上军队离散。关羽只得西保麦城,后在逃往西川的路上被东吴的伏兵擒杀。

这一仗,关羽先胜后败,情势的转变之快,让人目不暇接。关羽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从威震华夏的将领变为身首异处的败将,这里面的原因让人众说纷纭。

一、战役初期,关羽胜利的原因。

关羽在这一次襄樊之战中,初期他围困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关羽的兵力只有三万多人,相比曹仁和于禁的军队数量来说,并不占优势。那么,关羽的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关羽发动战役的时机有利。在关羽发动战役的时候,刘备已经取得汉中战役的胜利。曹操被迫从汉中撤军,主力这时还滞留在关中一带。同时,刘备还命令刘封和孟达夺取了上庸,上庸和襄樊有水路相通。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有可能通过汉水与上庸联系,得到汉中方面的支援。

其次是在军队组成和地形配合上,关羽也占有优势。在赤壁之战后,曹操的水军毁于一旦。从此之后,曹军在长江一线就保持守势。在这一次战役中,关羽虽然只有三万多军队,可其中的军种组成了,关羽有一部分是他训练多年的精锐水军。在这一点上,和关羽对阵的曹军是无法匹敌的。

而且襄樊一带,汉水横贯中央。在作战中,拥有优势水军的关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调动迅速,作战机动灵活。曹军只能疲于奔命,勉强防守。最终,在汉水暴溢的情况下,曹军惨败于关羽的水军之下。这是关羽利用地理条件加强了自己军队的战斗力。

第三是曹军内部的矛盾,给曹军带来了更加不利的影响。由于曹操的身体原因,使得他在汉中之战中无法坚持到底。在撤退中,也是由于曹操的身体状况不佳,使得曹军的主力撤退缓慢,留滞在关中一带。

而曹操生性多疑,他不相信这些不是同族的将领。而他可以用作大将的人选只有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这三个人。这三人中,夏侯渊已经战死沙场,夏侯惇也身患重病,剩下的唯一的曹仁又被关羽困在樊城。

一时之间,曹操竟然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境地。曹操不是没兵,他是没有合适的将领。他派于禁救援樊城就只给了七军人马,这已经是他心理承受的极限了。这使得曹军只得采取军事上十分忌讳的“添油战术”,为关羽造成了各个击破的战术优势。

最后,是曹操占领区的百姓,很多人的思想还抱有心存汉室的观念。在关羽北伐的时候,曹操的控制区,百姓纷纷起义。在许都,也爆发了变乱。这一切都为关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战役后期,关羽失败的原因。

但是,虽然在战役初期关羽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最终关羽还是失败了。关羽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其实,关羽失败的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兵力不足,补给匮乏。在当时,关羽拥有三万多兵力,要占领襄樊地区,这本身就很困难。这是因为,曹军在襄樊地区的兵力达到了四万多人。关羽只是凭借着兵种的优势,暂时占据了上风。

但是,随着关羽取得初期的胜利后,兵力不足,补给匮乏的矛盾就显现了出来。关羽不但要把俘获的三万多于禁的兵马押运回荆州拘禁,还要为他们提供粮食。这使得关羽的兵力和后勤捉襟见肘。

关羽不得已,只得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可是遭到了拒绝。关羽只得抽调防备东吴的军队,强取东吴存在湘乡的米来维持后勤。这一切都已经暴露了关羽的窘况。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还把眼光投向了宛洛一带,将兵力发展到郾城一带。关羽准备在夺取樊城后,就继续向宛洛发展攻势。而事实证明,这时关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一座已经成为孤城的樊城,关羽就屡攻不克。可想而知,关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到了何等地步。

在这时,早就觊觎荆州的东吴对关羽的后方发动了袭击。由于后防空虚,关羽留在荆州的官员无力抵抗东吴的进攻,只得降的降,逃的逃。这一切都决定了关羽的失败。

三、造成失败原因的根源。

造成关羽失败的原因是关羽兵力不足,补给匮乏。可是,造成这个失败原因的根源又是什么呢?关羽既然进攻襄樊,这么大的军事行动,怎么会准备如此不足呢?

我们看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就会感到疑点重重。在历史上,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刘备下令关羽北伐的记载。而在关羽北伐的时候,蜀中也根本没有一点配合。甚至在战役过程中,离关羽最近的刘封孟达都没有对关羽伸出援手。这种极端冷漠的态度十分反常。

后来的人也因此质疑,说是否是因为刘备嫌关羽尾大不掉,想借刀杀人。可是,从刘备后来的表现看,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关羽是刘备手下能力最强的大将,同时,关羽也是对刘备最忠心耿耿的将领。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刘备是不会对关羽下手的。

而且,荆州的地盘和军队对刘备的蜀汉政权十分重要。就算是刘备要对关羽下手,也不会付出这样伤筋动骨的牺牲。事后,刘封孟达还因为没有救援关羽遭到了刘备的责罚,一死一逃。因此,刘备对关羽的阴谋论很难站住脚。

那么,为什么当时蜀中对关羽没有任何支援呢?我们看当时蜀中在做些什么。在当时,刘备刚刚进位做了汉中王。刘备在建立自己的政权同时,为了自保,在进行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刘备从白水关到成都,大起馆舍,修建亭障。当时,一齐施工的工程达到了四百多处。曹操得知这个情况后,就评价说,刘备把蜀中的民力都用尽了。

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怎么可能有力量去增援关羽呢?从这方面看,刘备根本没有让关羽出兵的意图。那么,这就有个疑问了。那就是从种种迹象表明,刘备并没有让关羽出兵襄樊的意思,那关羽怎么就出动攻打襄樊了呢?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攻打襄樊,是关羽独断专行的结果。这才是关羽得不到蜀中的支援,最终因兵力、补给匮乏而失败的根源。

四、关羽为什么要擅自攻打襄樊。

有人在研究这段历史时提出,关羽擅自出兵攻打襄樊,是为了和蜀中的将领争雄。关羽个性自傲,可是在刘备入川的这一系列的胜仗中,都没有关羽的身影。关羽对自己的战友的战功又羡慕又失落,所以关羽在汉中之战告一段落后,发动了襄樊之战,想用战功来证明自己。

可是,我们仔细看看这段历史,这个解释是站不住脚的。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封赏部下。专门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在刘备的武将中,唯有关羽一人拥有假节钺的权力。有了这个权力,关羽就有了先斩后奏的权力。我们可想而知,刘备是用这个方式,来肯定关羽的武将地位,也肯定他镇守荆州的功劳。关羽在接受封赏后,怎么可能会有不满的情绪。至于说对川中将领的态度,刘备、诸葛亮都对关羽进行了解劝,也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现象。所以说,因为对自己的战友羡慕和失落出兵,不符合逻辑。

那么,关羽为什么要擅自出兵呢?其实根源还是来自蜀汉的战略计划《隆中对》。正是对《隆中对》的解读不同,造成了关羽最后的失败。

在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对蜀汉的战略发展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跨有荆益,第二步的从蜀中出兵秦川,从荆州出兵宛洛。可是,因为形势变化太快,这个战略方案在一开始就实施不利。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想尽办法,连哄带骗,借到了荆州。可孙权的战略是全据长江,他借荆州给刘备,是让刘备得以容身,最终还是要将荆州归还的。

刘备在这种情况下,在庞统的劝说下,有了放弃荆州,转而取西川为根据地的念头。刘备因此对荆州进行了严酷的收刮,短时间就建立起一支大军。然后,刘备亲自率军入川,开始了对西川的进攻。

在夺取西川的后期,刘备就有意识的将荆州的行政人才、精兵强将抽调西川。以诸葛亮、张飞、赵云为首的一大批军政人才都被调往西川。关羽的手下军事实力、军政人才都被抽调一空。在刘备夺取西川后,孙权要求归还荆州。双方发生了冲突,这时荆州的实力完全暴露,东吴一夜之间就拿下了三郡。我们可以看到,关羽手下的荆州,实力是多么的衰败。

直到刘备占领了汉中,终于把蜀中建设成一块完整可靠的根据地为止,这种情况也一直没有改观。这主要是,《隆中对》在实施的过程中,已经完全面目全非了。

当时的两路北伐的方案,只是刘备和诸葛亮的设想。这个方案是建立在跨有荆益的基础上的。可是,这个基础并没有实现。刘备最终只是拿到了益州,而占有的半个荆州则和孙权有着严重的冲突。所以,庞统劝说刘备放弃荆州,夺取益州的意见,刘备也是心中有几分赞同的。

在这个时候,《隆中对》的第二步就有几种方案。一是按照原来的步骤,兵分两路北伐。一是放弃荆州,集中一路从蜀中北伐。从当时的情况看,刘备采取放弃荆州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关羽即便是没有从刘备那里得到消息,他也能够从刘备对荆州的态度看出一丝端倪。

关羽的手下除了他自己,还有他辛辛苦苦拉起来的军队,其他无可依靠。关羽的手下,不要说人才,连一个忠义之士都难见到。荆州失败后,只有一个廖化逃回西川,整个荆州的官员全部无声无息的投降了东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给关羽留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这意味着什么,关羽心里完全清楚。

在费诗去向关羽进行封赏的时候,关羽的那场无名之火也有应该有这方面的原因。应该费诗向关羽暗示了放弃荆州的意图,引发了关羽的怒火。他对黄忠的不满,只是个借口罢了。在费诗的劝诫下,关羽才接受了封赏。

但是,自傲的关羽并不愿意放弃荆州,撤回到蜀中。他决定以自己个人的力量来挽回这一切。于是,关羽利用刘备封赏他拥有假节钺的权力,决定先斩后奏,攻夺襄樊。这是因为,襄樊对于江陵来说,就如同汉中之对西川一样。在古人的评价就是,襄阳江陵步道四百里,不得襄阳,江陵受敌不立。如果关羽攻下襄樊,那么南郡和襄樊联为一体,又有长江沟通西川,汉水沟通汉中。这样一来,关羽进可攻退可守,到那个时候,即便刘备还有放弃荆州的念头,也实施不得了。

关羽在战役指挥上,也发挥了他高超的军事能力。他敏锐的抓住了曹操撤军,将归未归的机会,发挥自己水军的特长,重创了曹军。但是,由于他是擅自出军,得不到其他军队的支援。刘封孟达也因为和他关系不好,不顾大局,根本不理睬他假节钺的权力。这使得关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最终在曹操和孙权绝对优势的兵力夹攻下失败了。

结语:

襄樊之战是关羽军事生涯最后的辉煌,也是刘备的蜀汉政权发展的顶峰。在这次战役中,关羽先胜后败,不但失去了垂手可得的战果,还丢失了荆州和自己的生命。

这都是因为关羽对刘备后期执行的战略反抗造成的。在刘备的战略发展中,通过综合考虑,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放弃荆州。将所有主力集中蜀中,北伐秦川。

但是,这个战略遭到了镇守荆州的关羽的反对。他为了改变刘备的战略意图,利用封赏给他的假节钺的权力,先斩后奏,发动了襄樊之战。关羽企图夺取襄樊,沟通荆州和蜀中的交通联系,巩固荆州的局势。如果关羽获得成功,就造成既定事实,使得刘备继续执行原来的《隆中对》战略。

但是,关羽的这次进攻实质是是一次军事冒险赌博。他以不足的兵力攻打优势的敌人,虽然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可最终也难免失败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