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未解之谜 > 正文

北京四合院隐藏着哪些秘密?你知道吗?

所谓四合院,是由北房、南房、东房、西房四面围合,各房之间用墙连接起来形成的封闭式院落。若是追根溯源,四合院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且在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尤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如果说,胡同是北京城市的脉络,四合院便是串起城市的细胞。其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内外有别、礼制严谨、建筑规范,当仁不让成为北方最有特点的居住型建筑代表。

就院落类型而言,北京四合院代表了古代北京城上至皇族贵戚、下至平民各阶层,各类人群所居住的所有建筑形式,堪为集皇家宫苑、王府官邸、名人故居、商贾宅院、平民杂院等为一体。可以说,历史上北京这座城市的建筑格局,就是通过无数大、中、小四合院串集而成。

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北京四合院。四合院住宅在北京得以规模化批量建造,始于元世祖忽必烈时代。明清两朝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成熟时期,也是合院式建筑走向成熟时期,其建筑理念、建筑文化和建筑技术等均在此时步入高峰,令四合院日趋完善。

此时的四合院已不仅仅是建筑实体的存在,而且更是丰富文化的载体。作为植根于中华文明土壤中发展起来的建筑形式,四合院与生俱来的传统文化思想烙印极深,其建筑立意充分表达了儒家的宗法制度、尊卑等级制度、伦理教化等多方面的理论。从王府到胡同中的四合院,所有建筑形式、规制等级都有着森严的限制,不容僭越。

四合院单体建筑体量、建筑形制都有着严格的规定,甚至连住宅的称谓都有规定。《大清会典》记载:“凡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住所,均称为府。”其中,亲王、郡王的住所称王府。至于那些不是凤子龙孙的达官显贵,住所则只能称“宅”或“第”。

四合院分大、中、小不同规格,大四合院通常是高等级官僚贵族的府第,最多可达九进院落,多是王府;中四合院则是普通官员、富商之宅,是中等人家;小四合院才是平民百姓居住之所。

在等级森严的年代,住宅及其大门直接代表着主人的品第等级和社会地位,根据建筑形式不同,四合院大门分为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大门、如意门、窄大门、西洋式大门、随墙门等。 古人讲究“门当户对”,大门等级规制严格,其形式、规模、装修和门的附属物,如影壁、门墩、上马石、下马石等都需互为匹配。

在古代,同一家族的居所往往建造在同一区域,多组院落并联。宽绰疏朗的四合院落多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院内主要建筑居中轴线之上,并以轴线为核心,形成了左右两边对称的建筑格局。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间以游廊联接,起居方便。

四合院内如何居住,也严格遵循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作为四合院核心的正房,也称上房,一般都位于院落中轴线上,坐北朝南,是每座院落中体量最高大、建筑等级最高的建筑,四合院中的其他建筑则以它为基准而展开。正房正中一间称堂屋,地位最高,祖宗牌位设置于此,通常是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等重要家事活动的地方。

卧室则在堂屋两侧,东侧卧室住祖父母,西侧卧室住父母,反映出古代以左为上的观念。东、西厢房亦是如此,厢房是晚辈居住的地方,通常是家里的大儿子、三儿子住东厢房,二儿子、四儿子住西厢房。

未出阁的家中女子需住在院子最深处的后罩房,如无后罩房,便会住在正房两侧的耳房。日常生活中,女眷无故不出内院,外人无故不入内宅,即古人所谓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垂花门是内院与外宅的醒目分界线,所谓的“二门”指的正是这道垂花门。只有踏过这道门,才意味着真正进入了主人家生活起居的地方。

四合院的这种私密性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封闭式文化,而其“正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安排,不仅突出了家长的地位,亦有助于维持家族内部的秩序,强化等级观念。

四合院对外是封闭式的住宅,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则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适合独家居住。其神髓就在于一个“合”字,将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合”在一起不分离。

作为生养安息之所,那时的人们在四合院出生后,终生便不离家庭的温暖。婚丧之礼、家长寿诞,都在堂屋举行,以传递尊长敬老的伦理传统。而每逢岁时节日,四合院中亦会有相应的礼俗活动。曲尺形的抄手游廊将庭院分成数个大小空间,但却是分而不隔,互相渗透,方便家庭成员交流沟通。

四合院建筑的装修、雕饰、彩绘上则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映照出人们对幸福、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四合院的装饰、彩绘、雕刻乃至于院落种植的花草树木中,各种图案、吉词祥语,以及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等,无不体现人们的美好愿望。

院落中的木雕、砖雕多以寓意喜庆吉祥的花卉、动物和器物作为题材,比如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来寓意“四季平安”;宝瓶上加如意头,取意为“平安如意”,用莲花挂大斗(斗与升同形),斗中置三戟,意为“连升三级”;以蝙蝠、寿字组成装饰,寓意“福寿双全”。此外,还有“三阳(羊)开泰”“五世(狮)同居”“五福(蝠)临门”“吉(鸡)庆有余(鱼)”等各种彩头说法。

过去,四合院营造时讲究极多,从定位、定时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用料、装饰色彩,以及摆设物品、种植树木等都会涉及风水学。四合院大门内外讲究设影壁墙,风水学上说若门气过盛即会冲淡地气,影壁能阻断外来视线,保持院内的私密性,更避免“回风反气”。同样的设计,在台北近郊的阳明书屋也有体现。

按照中国传统的堪舆理论,四合院正房坐北朝南,即“坐坎朝离”;大门一般都开在东南角,即“坎宅巽门”。这系从八卦方位得到的启示,东南方向是和风、润风吹进的方位,乃吉祥之位;而北方坎位为吉位,在五行中代表水,将正房建在正北,意味着可以避开火灾。

北京的四合院虽说是严格按照风水学说所建造,但今天来看仍不失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比如房屋的采暖通风等考虑到了北半球日照及风向特性。四合院朝南,冬季可以最大限度地汲取阳光;北侧封闭,可以抵御冬季凛冽的寒风;而在南侧开设门窗,既便于在冬季享受和煦的阳光,又利于夏季空气的流通。

四合院积淀了千百年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