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未解之谜 > 正文

为什么唐僧西天取经回来时很容易?

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大隋王朝,并于开皇九年( 589 年)平陈,完成了再造统一的伟业,也为丝绸之路的再次繁荣奠定了基础。隋炀帝时,黄门侍郎裴矩往来于敦煌、张掖之间,通过西域商胡,联络各国首领。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全国鼎沸,一个地方军官李轨在武威起兵,自称凉王,控制了河西地区。

李唐王朝在长安立足之后,利用粟特胡人安氏的势力,平灭李轨政权,把河西纳入自己的版图。不过,唐初的敦煌局势并不稳定,几经变乱,直到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局势才最终稳定下来。贞观七年(633 年),敦煌正式定名为沙州。

从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可以看到,武德末、贞观初,河西地区州县萧条,百姓凋敝,帑藏空虚。敦煌以西、以北地区都是突厥汗国的势力范围,而以南则是吐谷浑的地盘。

当时,唐王朝特意关闭了西北关津,“禁约百姓,不许出蕃”,贞观元年(627年)西行求法的玄奘(602—664 年)就是偷渡出去的。

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姑藏),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

高昌,即今天的吐鲁番,它是丝绸之路上除敦煌之外,另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隋末以来,从西域到内地的使者、商人主要还是通过经由高昌的中道。

隋与唐初的高昌王国是一个由汉人麴(qū)氏建立的政权,其都城是高昌城,其遗址位于今天吐鲁番市东南四十公里的三堡乡境内,面积 2.2 平方公里,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在它的西北,则是著名的交河城,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李白、岑参等人的边塞诗中,直到今天,它仍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

与敦煌一样,高昌国也是一个佛国圣地。通过对吐鲁番出土文书的研究,学者们发现,在面积并不算大的吐鲁番盆地,当时仅以姓氏命名的家寺,就有四十多座。高昌佛教的兴盛,对于唐初西行求法的玄奘来说,尤其意义非凡。

当麴文泰得知玄奘来到伊吾的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往迎接,对他优崇备至,甚至与他结拜为弟兄。当玄奘从高昌继续西行时,麴文泰为他置办了丰厚的行装,又给高昌以西诸国写下了二十四封书信,并附上礼物,还向西域的霸主西突厥的叶护可汗献上厚礼,请他们为玄奘提供方便。

二人约定,等玄奘取经归来,要到高昌国住三年,接受国王与信众的供养。只是当玄奘从印度载誉归来时,高昌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虽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极力模仿和学习中原制度,但由于势力单薄,高昌国不得不臣服于先后控制西域地区的柔然、高车、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

当大唐王朝于贞观四年(630 年)二月一举击溃东突厥汗国,原属东突厥的伊吾随即称臣内附时,高昌王麴文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于是,他与西突厥连兵,东攻伊吾,企图封堵这个唐朝进入西域的门户,又多次劫掠西域各国前往唐朝进贡的使者。这就给了唐太宗一个很好的出兵借口。

贞观十三年(639 年)十二月,唐太宗派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领牛进达、姜行本等将领出征高昌。这次行军非常顺利,到第二年(640 年)八月,刚刚接替病死的麴文泰担任高昌王的麴智盛就开城投降了。

唐朝在高昌设立西州,在天山北面的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设庭州,又在西州交河县置安西都护府,以控制西域。这是唐王朝进军西域的关键一步。

参加平灭高昌的唐军大将姜行本曾在天山立了一块纪功碑,即《大唐左屯卫将军姜行本纪功碑》,它记载了唐军这次平灭高昌的壮举。

此后不久,玄奘在印度地区载誉归来,而西域也已经纳入唐朝控制范围,这时候回来的道路自然畅通无阻。贞观十九年(645 年)玄奘回到长安。

应唐太宗的要求,玄奘写下了《大唐西域记》(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编成)一书,于贞观二十年(646 年)七月进呈于太宗皇帝。此书是玄奘西行求法路上的见闻,记载了东起我国新疆,西尽伊朗,南到印度半岛南端,北到吉尔吉斯斯坦,东北到孟加拉国这一广阔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科学地概括了印度次大陆的地理概况、气候、湖泊、地形、土壤、林木、动物等。

由于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反映该地区中世纪状况的古文献极少,本书遂成为这一地区最为全面、系统而又综合的地理记述,是研究中世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阿富汗、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及我国新疆的最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

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玄奘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今天,玄奘已经成为中印两个文明之间友好的化身。一位印度历史学家曾说:“如果没有玄奘,重建印度史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