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孩十三四岁还没发育,为什么就得嫁人?
我们都知道,为了优生优育考虑,现在的中国,女子的法定结婚年龄为20岁,男子为22岁。而在古代,皇帝规定,女孩子们十三四岁就要结婚,那时候还是小孩子呢,身体还没完全发育,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朝廷的推动下,古代女孩子结婚普遍都很早,,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就算在朝廷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女孩子如果到了十七八岁还没嫁出去,就会被认为是很丢人的事情,而且很难再找到好人家了。更有甚者,女孩子一生下来就定了娃娃亲,甚至指腹为婚,只等年龄一到就举办婚事。
从战国时期开始,统治者们开始对女子的结婚年龄有了明确规定。齐桓公曾经规定:女孩子到了十四岁必须出嫁;越王勾践规定的年龄是十五;晋武帝还比较通情达理:女子可以到十七岁嫁人;北周武帝更不人道,女孩子十二岁就要嫁人;唐太宗也规定,女子十四岁出嫁。
有的朝代为了实现百姓们早婚早育,简直想尽了办法。汉朝的汉惠帝规定,如果女孩子到了十五岁还没出嫁的,必须缴纳五倍的税收。在古代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结婚早,必然生孩子也早,所以当时汉朝人数迅速增长。
也有人质疑这种早婚早育的现象是否合理,当时的人就知道,早婚早育对女孩子的身体危害很大,甚至当时有很多女人死于难产,或者生下来的孩子容易夭折,就是因为生育年龄过早。
难道皇帝不知道早婚早育的危害吗?那他们为何还要推崇这种政策呢?其实这跟当时的国情有关。
我国的古代封建社会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社会,而当时因为大部分需要手工劳作,劳动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再加上经常发生战乱,导致人口严重不足。所以就只有尽快补充人口。统治者们只好让女子们早婚早育,来促进人口的增长。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认为女儿都是赔钱货,且大部分家庭生活拮据,所以只好尽早把人嫁出去。
除了上面两个原因,还有一个对现在来说似乎不可思议的原因。古代的人们寿命较短,所以思想普遍早熟,十三四岁恰好是情窦初开的年纪,父母们怕自己的女儿随便跟哪个男子跑了,还是早些嫁出去比较省心。
因为古代的封建思想作祟,让女孩子早嫁的原因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