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清朝的大臣和宗亲们面临着怎样的命运?
知秀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清朝大臣,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20世纪初,大清处于一片风雨飘摇之中,国之将亡,没有一个人能逃脱即将发生巨变的命运。不过,同样身为大清的臣子或是皇亲国戚,他们的选择又各不相同,自然也就面临着不同的命运。
一般而言,满清的皇亲们应该是最希望复辟清朝的那一批人,但是他们中也有不少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放在最前的人。清末帝溥仪的父亲、满清最后的摄政王载沣就是其中代表。载沣在1911年被迫无奈辞去了摄政王一职,次年又同意了自己的儿子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从此以后便不再过问时事。
载沣这样的选择虽然很明智,但是他的身份却又摆在那,所以不仅仅是他的儿子溥仪以及部分满清皇族想要在复辟的时候得到他的支持,日本人也想要利用他谋得更多的利益。1917年,溥仪想要复辟的时候,这位一生都颇为坎坷的亲王本就不支持。等到1931年,溥仪投靠日本,载沣又将自己的儿子和日本人痛斥一顿。
他清醒地认识到认为溥仪的行为愚蠢之极,所谓的“皇帝”也只是傀儡。但是碍于身份,他又什么都不好做,只能闭门不出以示表态,不过他在家中一直默默地关心着革命的进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载沣得知国家急需办公用地的消息,于是将自己住了几十年醇亲王府的家卖给了学校,也算是为国家做了贡献,得到极高的赞誉。
而溥仪的叔叔载涛虽没有载沣那般清醒,也支持过溥仪的复辟。但后来,他因为迫于生计,载涛将自己的贝勒府卖给了大学,并在国民政府就职。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时,载涛愤怒拒绝了伪满洲的邀请。建国后,载涛也受到了很高的重视,为国家建设出力。1970年,载涛去世后还得到了长眠八宝山的殊荣。
与前面两人不同,满清的皇亲国戚或是大臣之中还有着坚定的“保皇派”,他们为而来复辟清朝,甚至不惜成为汉奸。爱新觉罗·善耆便是大名鼎鼎的“汉奸”川岛芳子的父亲,他一心只想复辟,甚至主动将自己的儿女送给了日本人。
1922年,善耆“抱憾”去世。所幸的是,他所有的儿女中只有川岛芳子一人被日军控制,其他人则都看透了日军伪善的面孔,他们要么投身革命,要么成为抗日烈士,要么以自己的方式谋生,总算弥补了父亲的一些过错。
而前清的军机大臣穆尔察·铁良或许很少有人听说过他,但是他在复辟清朝的运动中可是发挥了不少作用。1911年,他曾打击辛亥革命,后又坚决反对清帝退位。1912年,清朝灭亡后,他又以遗老的身份四处奔走,企图发动复辟运动。1931年,还是铁良挟持溥仪前往东北,使得日本人成功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38年,铁良因病去世,并没有得到所谓的惩罚。
曾任东三省总督的汉人官员赵尔巽也同样是满清的“守护者”,他虽不像铁良那样积极参加复辟运动,但是哪里有革命党人,他就会前往哪里镇压。大清灭亡后,由于赵尔巽受到满清遗老们的认可,就连袁世凯都想拉拢他。
而赵尔巽在就任奉天都督后,却竟然利用得手的军队对革命党人进行围剿屠杀。由于有袁世凯的保护,他才没有受到审判,甚至还被袁世凯称为“嵩山四友”之一。1927年,赵尔巽去世,享年83岁。
除了以上两种对立鲜明的选择,大家一定难以想到还有不少人为国殉职了。其中最著名的就要属闽浙总督松寿,他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时候已经62岁年纪,但是面对革命党人的劝降,他还是拒绝,并决定亲自挂帅镇压,其结果自然是兵败。
松寿最后在自己的府邸内吞金自杀,以满清的角度看来,他是真的为国牺牲的忠臣。而像松寿这样的还有不少,大到清末将领爱新觉罗·载穆、西安将军文瑞,小到华县知县杨立潮、长安知县德瑞等等,在大清灭亡前后一段时间里,不断有人以各种方式自杀。
有人认为,他们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实在是不值得的,但是在他们自己的眼中却未免如此。毕竟辛亥革命中很多官员都不知道之后清朝会覆灭,所以他们肯定是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
满清官员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都是要为国家、为皇帝奉献出自己所有的一切,倘若投靠了敌人或是其他的势力,那就会有辱名节。所以这些为满清殉国之人,比起一些汉奸应该更受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