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得到武则天的宠信,为何还会惨遭黥刑?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武则天时期有“巾帼宰相”之名的内舍人。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群臣奏章多由其参与决断,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武则天与男宠张昌宗兄弟同桌吃饭,突然之间,武则天甩手一把利刃射向随侍一旁的上官婉儿额头。原来是因为上官婉儿多看了张昌宗两眼,武则天气急之下扔出一把匕首。事后,武则天还不消气,于是将上官婉儿处以黥刑。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有杀父之仇

要不怎么说基因很重要呢?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一代奇女子,出身名门,祖上是西汉时期外戚上官桀,高祖父在北周时期官至幽州太守,而她的祖父就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上官仪。

664年,上官仪得罪了武则天,与儿子一起被武则天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被发配掖庭为奴。

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旧唐书》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上官婉儿凭借自身的努力,加上强大的基因,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家,巾帼宰相。

上官婉儿获得武则天宠信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些能有大成就的枭雄人物往往都有宽广的心胸。

《三国演义》中形容曹操的一句经典台词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实际上曹操有时候心胸也特别宽广,有容人之量。

最有名的莫过于张绣,因为张绣婶婶的缘故,张绣降而复叛,导致曹操的第一继承人曹昂、侄子曹安民、第一护卫典韦都战死,自己也差点回不来。

但是,当张绣第二次投降之后,曹操不计前嫌,依旧重用,不仅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将张绣封侯。

对这些枭雄人物而言,他们的心胸宽广其实很容易理解,为了雄图霸业,能将私怨置于一旁,所以才能取得别人达不到的成就。

武则天也是如此。

677年,武则天听闻上官婉儿熟读诗书、明达吏事,因此召见了她,当场出题考校。

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成文,而且辞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非常欣赏,不顾自己与她杀父之仇,免去了她的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其实,武则天之所以这么做,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683年,唐高宗李治才驾崩。

此时(677年)却已经久病卧床,甚至生出过禅位给皇后武则天的心思,只是被宰相劝谏,最终未能成功。

(上元)三年,高宗以风疹欲逊位,令天后摄知国事,与宰相议之。处俊对曰:“……”帝曰:“是。”遂止。

武则天虽然已经掌握了实权,但是毕竟身处后宫,急需在后宫中培养出一位亲信,不仅需要忠心耿耿,更需要有一定的能力。

所以上官婉儿才进入了武则天的视线,并开始培养她。

对于武则天来说,上官婉儿从小在宫中长大,底子干净,与外臣没有太大关系,又聪明能干,是自己的一枚上佳棋子,要是她真的因为杀父之仇,而对自己有异心,也可以随时舍弃,不会造成尾大不掉的问题。

而对上官婉儿来说,祖上的荣耀其实从她出生开始就没有享受过,自小在宫中长大,饱受人间冷暖,最重要的莫过于能活下去,其次才是有尊严的活下去,父祖的仇恨,对于她一个弱女子而言,太过于沉重,也太过于遥远。

正是因为这样,一代女皇与一代巾帼宰相才能在有深仇大恨的情况下,相得益彰,造就一段佳话。

上官婉儿惨遭黥刑

黥刑,又名墨刑,上古五刑之一。

简单点讲,就是在罪人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碳,终身难以洗净。

秦末汉初,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其中之一叫英布,又名黥布,就是因为曾经受过黥刑。黥布与韩信、彭越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如果是像黥布这样的男人,脸上被刺字,其实对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水浒传》中,哪个好汉还不曾经是“贼配军”?这“贼配军”在脸上刺字,其实与黥刑也差不多,并不太过影响他们的形象。

然而,对于身居高位,又是美貌无比的上官婉儿来说,这个黥刑就是一种比较重的处罚了,让她以后如何见人?

那么,武则天为何要如此处罚她信重的上官婉儿呢?

难道是因为自己年老色衰,妒忌年轻貌美的上官婉儿,觉得她天天顶着一副国色天香的面孔在自己面前晃来晃去,让武则天怒火冲天?

显然并非如此,就如前面所言,武则天能成为一代女皇,她的心胸并没有这么狭窄。

原因之一:多看了张昌宗一眼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一天早上,武则天正与男宠张昌宗兄弟二人一起吃早饭,而上官婉儿则随侍一侧。

张昌宗、张易之二人何许人也?

张昌宗原本是太平公主的一个男宠,为了讨好武则天,亲自将他送给女皇,张昌宗学习历代宫中后妃,受宠之后将自己的兄弟张易之也介绍给了武则天,从此之后独宠于武则天。

而张昌宗本人其实还有一定的才华,参考其作品《少年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少年不识事,落魄游韩魏。珠轩流水车,玉勒浮云骑。纵横意不一,然诺心无二。白璧赠穰苴,黄金奉毛遂。妙舞飘龙管,清歌吟凤吹。三春小苑游,千日中山醉。直言身可沉,谁论名与利。依倚孟尝君,自知能市义。——《少年行》

而上官婉儿更是以才华著称,一向喜欢有才华之人,再加上一直侍奉宫中,别说有才华的男人,连真的男人见到的都少,所以与张昌宗之间有了私情。

正巧,在张昌宗与武则天吃早饭的时候,上官婉儿对张昌宗“暗送秋波”被武则天发现了,当场就扔了一把匕首砸到上官婉儿脸上。

这还不止,当场令人将上官婉儿打入大牢。

上官婉儿被关起来之后,武则天心中矛盾极了,按理说,上官婉儿敢与自己的男宠眉来眼去,按武则天的本性应该将她处死。

可是武则天实在是舍不得,一是上官婉儿才华过人,这样的奇女子实在少见,跟她说话比那些庸脂俗粉更能让人心情愉悦;其次,上官婉儿有较高的政治天赋,为自己制诰下令,几乎不用自己操心。

这样的人才实在是罕见至极,武则天左思右想之下,终于还是决定留她一命,以黥刑代替死刑,让她接受教训。

这种说法来自于民间桃色小说《控鹤监秘记》,真实性存疑,毕竟以上官婉儿的智慧,不太可能与武则天的男宠眉来眼去。

原因之二: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

684年,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废皇帝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大权握于武则天一人之手。

应国公徐敬业起兵于扬州,自称大将军、扬州大都督,以勤王救国、支持李显复辟为名,让谋士骆宾王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瞾檄》,以此号令天下,拥兵十万,攻打洛阳。

上官婉儿从宫人手中得到这篇檄文之后,因为其文采飞扬,爱不释手,不仅私自将檄文藏起来品读,还对武则天说出要爱护人才的话,言外之意是要放过骆宾王。

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曾经投靠袁绍,并在官渡之战前为袁绍写了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在这篇檄文中,陈琳将曹操骂的狗血淋头,连祖上都没放过,曹操听到这篇檄文当即惊出一身冷汗,导致头痛欲裂。

袁尚兵败之后,陈琳被俘,曹操却深爱其才,舍不得杀掉,让他担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

上官婉儿也希望武则天如曹操一般,能因骆宾王的才华,而赦免其罪过。

可惜,武则天终究不是曹操,对上官婉儿的话非常不满,本来想要处死她,又怜惜其才华,最后只是处以黥面之刑,让她长点记性。

这个说法我个人也觉得不太可信,毕竟骆宾王与上官婉儿有没有什么关系,哪怕为他说一句话,武则天也不至于大题小做。

原因之三:偷窥宰相议事

唐代学者段公路在《北户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唐高宗还在世时,每次与大臣们商议政事,武则天都让上官婉儿卧在案裙下,记录大臣们所奏之事。

有一天,宰相们正在议事,上官婉儿却抬起头偷窥,正好这一幕让唐高宗发现了,告诉了武则天。

退朝之后,武则天非常愤怒,于是拿起一把刀就扎在上官婉儿脸上,并不许她拔下来。

上官婉儿心中惶恐不安,急中生智,作出一首《乞拔刀子诗》,武则天见她才华过人,这才放过她一命。

天后(武则天)每对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唐高宗)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北户录》

相对而言,最后一种说法比较令人信服,但是毕竟都不是正史记载,孰真孰假,后人也难以知晓当年到底发生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