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古代圣旨制作精良 保存下来的圣旨为何那么少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圣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的圣旨制作精良,为何留存下来的很少?

古代的圣旨确实有很多,圣旨的材质都是制作精良的材料,这是因为圣旨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和展示,所以制作的材料是十分用心的,并且圣旨的字面和其轴柄也是不同的材质,其质地一般是按照按官员品级有所不同。在当时发放圣旨个官员,一般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其质地坚固,能够长时间摆放,有利于收藏和储存。至于圣旨字面的材料,大多数采用上好的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作为底子,其背面绘制的图案大多为祥云瑞鹤,可以说是富丽堂皇。同时在圣旨的两端一般为了防止伪造,还特地设置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其独特的标志,一般的人是无论如何也难造出来的,因为其工艺独特,只有皇家才有。而古代的圣旨作为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以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一般而言其圣旨颜色越丰富,则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的品级和职务越高。虽然如此真正能够保存下来的并不多,且多为明清时期的圣旨,主要是因为战火及保存不善等情况造成的这样的情况。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古代的圣旨情况

我们一般在看到圣旨的时候,在宣读内容的开头总会看到“奉天承运,皇帝昭曰”这几个字,这是有来由的,在史书中有相关的记载,以后一直遵循着这一习惯,其来由如下:

“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亦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这是“奉天”的来源。至于“承运”,又牵扯到邹衍的“五德始终说”。邹夫子认为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个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如黄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五德循环往复,朝代便兴亡绝续。

;所以如果我们用今天的白话来解释的话,那么所谓奉天成运皇帝昭曰,翻译的意思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运之道的皇帝下诏书说”。而圣旨最后的结束语钦此二字,就是皇家专用名词,是到这里结束的意思,也是一种规定的格式。但是古代的诏书,不都是昭曰,还是制曰,区分的方式就是:昭曰,是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写的;而制曰,是由皇帝亲手所写的。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别。

并且皇帝的圣旨不是随便就发的,一定要在规定的场合中才能使用,因为这是官方正式的皇帝文书,是代表郑重的仪式。所以不是所有场合都用圣旨的,圣旨的留存在每个朝代的规定也不同,有的可以让接受圣旨的人留存,有的在宣读后必须由该接收人随后上交,有的则是安排的官员宣读后直接带回,这也使得古代的圣旨真正能够留在民间的不多,即使有也大多数是传家宝一样的保存着。

古代圣旨的保存

之前谈到了古代的圣旨即使由相关的官员宣读给接受者,但是圣旨也不是就这样由接受的人直接保存的,每个朝代都有相关的规定,在明清时期大多数时候是可以由接受者自己保存圣旨的。

但是古代的圣旨能够流传下来的并不多,现在能够在公开场合见到的真正的圣旨,也就是各大博物馆以及之名的拍卖会了。为何很难保存下来,主要原因是:首先,古代社会的朝代更迭造成的战乱使得大部分圣旨都毁于其中,毕竟对于战争中的士兵来说圣旨不是金银珠宝拿来也没有什么用,一般都是一把火直接烧了。其次,就是圣旨在皇宫或者地方的保存中因为自然或者人为原因而保存不善,被水浸泡,被虫蛀,被火烧,被污染,这些都造成了圣旨的毁坏。最后就是中国近代外国列强的几次入侵造成了大批文物外流,这更加剧了圣旨的缺失。

综上所述,在古代圣旨之所以难以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主要还是历代战乱造成的,很多圣旨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其次就是保存不善造成的,所以留下来直到如今的圣旨就显得弥足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