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对于中国文学有着怎样的贡献?她的情感生活是怎样的?

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清照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非常著名的女词人,被称为是“千古第一才女”,甚至有很多男诗人都受到了李清照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还是常态,所以女性想要在社会上出名就变的尤为困难,但是李清照就用自己的才华证明了自己,也为当时的女性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但是这样的李清照她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最后还落得了一个颠离漂泊的下场。这次就帮大家介绍下李清照的一生,还有她的感情生活,跟赵明诚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成了一段佳话。

在中国女性中,她毫无疑问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她当之无愧地是宋词婉约派的领军宗师——她就是李清照,以锦词丽文傲视千古的李清照!她的词作那么精巧,浑然天成,情真意挚而又婉美飒爽。这种词体风格是始自于李清照而又独属于李清照的,这就是“易安体”,是李清照对词坛的又一重大贡献。

能有大成就者,多有家学渊源,李清照亦不例外。

其祖父、父亲皆出北宋名臣、与范仲淹齐名的韩琦门下,均为齐鲁名士。

李清照父名李格非,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历任冀州司户参军、郓州教授、太学正、博士、广信军通判、校书郎、礼部员外郎等职。在太学时,“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著有《济北集》、《李格非集》、《礼记精义》、《史传辨志》、《历下水记》等,可惜皆已失传,存世者仅《洛阳名园记》一书。

作为北宋著名学者文人,李格非主张为文“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宋·彭乘《墨客挥犀》)。他还曾对司马迁、班固、韩愈等大家文章,评点优劣,坦诚真率,激扬文字,充满自信。李清照深受乃父熏陶,她的《词论》显露的文风、气度见识乃至其性格,都与李格非十分相似。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出身于家世显赫的贵族之家,是宋元丰间宰相、岐国公王珪的孙女,博雅善属文。李清照自幼生活在这样的诗书之家,加之她颖悟过人、博闻强记,自是耳濡目染,文华早茂,非寻常人家儿童可比。更兼李格非身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所交多饱学之士,李清照亦然受益匪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天才少女,“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那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4),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她18岁时,嫁给21岁的赵明诚,赵明诚是山东诸城人,微宗宰相赵挺之之子。他酷爱金石文字,有《金石录》30卷传世,亦颇好诗文,与李清照可谓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妻。清照晚年所作《金石录后叙》一文,娓娓忆及夫妇二人苦心搜求校勘金石书画,猜书斗茶,诗酒唱和的幸福岁月。

身为少妇的李清照,是幸福美满的,不过随着婚后不久赵明诚的出仕,小夫妻时有别离,聪慧而感情细腻的李清照,便把她的深闺情趣、离愁别绪,一股脑融入她的词中。

比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比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皆以形象意境的新奇巧妙,情感抒发的真切细腻而成千古绝唱。李清照之为旷古才女,还在于她虽然存世作品不多,却多为精品。少妇时期的词作,除上引《醉花阴》《一剪梅》外,她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点绛唇》(寂寞深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等等,都是她少妇时期创作的震烁古今的绝妙好词。

不知有多少人,尤其是济南人,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如果没有“靖康之变”,李清照能在优雅宁静中安度一生,适意诗酒,鉴宝填词,——哪怕她因生活的安适而创作不出不亚苏辛的《乌江》《渔家傲》等诗词,而独享“婉约之宗”的盖世殊荣就好!

可惜,上苍赋予她绝世的才华,却安排了她半生悲苦的命运。

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宋王室仓皇南渡,李清照收拾累年所积金石书画等15车,追随王室南下,于建炎二年(1128)春到达江宁与时任江宁知府的赵明诚会合,而留于青州家中不及运走的书籍文物,却毁于兵燹,建炎三年二月,赵明诚罢官,遂沿江西行至池阳并暂寓于此,五月又出任湖州知州,六月奉旨去建康入朝召见,中暑染疾。七月末清照自池阳奔建康,明诚已病危,于八月十日死亡。中年丧夫、又无子嗣的李清照,欲投奔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小姑,便将行李及二万卷善本书籍,二千卷金石拓本等珍贵文物,先行运往洪州,然而洪州于十二月被金兵攻陷,致行李文物尽皆委弃。其时有谣传谓李清照家藏珍宝,且有通敌之嫌,为避不测,她遂携劫余金石文物远赴浙西欲献于朝廷,一路追随皇帝行踪,从越州到台州,再到温州,又返越州然后至临安,遂在临安定居。

绍兴二年(1132)夏,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做出一个让她悔恨终生的决定:再嫁右承奉郎张汝舟。殊料张人品低劣,常施家暴,又有赃情,刚烈决绝的李清照不顾按宋律揭发丈夫将被判入狱的惩处,毅然检举张“妄增举数入官”的罪行。张因罪除名编管,两人离婚。自结婚到离异,不过百天而已。

我们今天可以为李清照追求自由自立,冲破世俗樊篱的刚强果决而击节赞赏,然而在封建时代,她要背负着“晚年无检操”,晚岁颇失节的指责与羞辱,承受着山一般沉重的精神压力。而一个没有经济来源,坐吃山空的妇人,其生活的艰辛与前路的无望也可想而知。巨大的不幸和苦难深刻影响了李清照流寓江南后的创作,这一时期,无论是诗文还是词作,都突破了婉约词派抒写个人心绪的狭窄与琐细,一改南渡前的温馨柔婉,而是将个人漂泊流离,孤寂终老的凄苦,揉进了国破家亡的刻骨之痛和黍离之悲。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词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行香子》(草际鸣蛩)、《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是现存清照词的代表作,尤其是其《声声慢》,堪称中国词史上的冠世名篇。这一时期的诗作,可知的如《乌江》《咏史》《上枢密韩公诗》《上工部尚书胡公诗》等,皆沉郁雄壮。豪放本色,不减苏辛。朱熹曾赞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诸诗句曰:“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李清照的文其实亦极佳,只是她的词写得太好,诗、文均为词所掩,我们从《金石录后叙》这篇至情至性而又浸透着兴亡之叹的文字,不难断定李清照也应是文章大家。殊为可惜的是,她的诗词文章,散佚者多,传世者少。这就不仅是历代中国读者之失,更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之失了。

李清照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她为后世留下了传世佳作,还在于她开创了一枝词坛奇葩——易安体。李清照青年时期,写过一篇著名的《词论》,该文不仅毫无顾忌地对她的前辈大家李璟、李煜、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评点优劣,还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主张。认为词须合乐,词应“典重”“故实”,“铺叙”和“协律”。她的创作,是践行了她的理论主张的,她十分注重音律,爱用双声叠音,追求声韵的错落与和谐。她的词,多用白话和家常语,喜白描铺叙,别具一格又保持着词之为词的特质。另外,她的词都是真情的流溢,不模仿他人,不人云亦云,也不怕别人非议,“沛然如肺肝流出”,能表现出细微变化、他人难以描述的微妙心绪和复杂感情。正是因为多方面的创新,她的词作才会那么精巧,浑然天成,情真意挚而又婉美飒爽。这种词体风格是始自于李清照而又独属于李清照的,这就是“易安体”,是李清照对词坛的又一重大贡献。

中国文化的星空上,高悬着一颗最为耀眼的女神之星,那么高,那么亮......